分享更多
字体:

各国忧节目娱乐至上 德"达人秀"如动物园表演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01 14:31 来源: 中国经济网

  

  

各国忧节目娱乐至上德"达人秀"如动物园表演

  Lady GaGa做客日本王牌娱乐节目SmapxSmap

  

各国忧节目娱乐至上德"达人秀"如动物园表演

  法国娱乐节目《秘密故事》有教唆人变坏之嫌。

  娱乐节目,各国都想管好

  近五六年的中国荧屏可谓“风”起云涌。《超级女声》掀起了歌手选秀风,《非诚勿扰》助推了婚恋交友风,各大卫视也曾不约而同地搞起了竞技闯关类节目。鉴于中国娱乐节目形式雷同,时长偏长,轮番播出等“过度娱乐”的问题,国家广电总局于10月下旬向各大卫视下发了“整改通知”。其实从美俄英法日等“娱乐大国”的经验来看,各国大大小小的电视台为了商业利益“打擦边球”甚至大胆“越雷池”的案例屡见不鲜,而各国政府及相关团体为保全社会效益颁布的“警告”和“禁令”也层出不穷,但最终要达到的目的是节目在创新中不断完善,经济和社会效益达到某种平衡。

  “娱乐至上”令各国担忧

  德国人给外界的印象是严肃而且善于思辨,这或许也是德国娱乐节目一旦过火就总能招来口诛笔伐的原因。近几年, 德国电视节目的“过度娱乐化”一直令德国文化界担忧。德国最大私立电视台RTL最近开播的“达人秀”节目被批裸露太多,过于粗俗。节目中,色情演员搔首弄姿朗诵歌德的《魔王》;有两名男性参赛者用生殖器弹奏钢琴;一对一胖一瘦的夫妇表演人体宴。很多观众对电视台播放这种节目感到十分吃惊,一名观众接受采访时称:“这简直就是动物园的表演。”另外,德国电视娱乐节目也存在雷同现象。最突出的就是“寻找歌星”类节目,几乎每个电视台都有至少一档该类节目,像德国Pro7电视台甚至有4档“寻找歌星”类节目。而选出来的歌星,往往出了一张唱片后再没有消息。

  对于这些粗制滥造的节目,德国法院已经开出多张罚单,把这些节目贴上“青少年不宜”,“评委语言充满恶意”等标签。德国文艺界对娱乐节目“堕落”的表现十分反感,德国评论家、有文坛“教皇”之称的马塞尔 赖希 拉尼茨基就拒绝接受德国电视二台颁给他的终身成就奖。他表示不屑于与那些缺乏文化素养的“垃圾”为伍。

  浪漫的法国人对“浪漫过头”的节目也很厌恶。法国M6电视台有一档真人秀节目《背叛我,如果你能》,为获得3万欧元奖金,10对夫妻或男女朋友必须在两周内使出浑身解数,使观众相信自己已经和伴侣外的某一选手发生感情甚至性关系。除了节目内容十分露骨和煽情之外,有选手回忆说:“当看到我的爱人和别人拥吻在一起,我的心都碎了,我恨不得上前抽他一耳光,把他大卸八块。”该节目因去年一位选手自杀而被停播。节目所展现的制作方对选手的操纵和教唆,以及故意制造冲突不惜一切成名的价值观受到了很多法国观众的抵制。

  俄罗斯的电视娱乐节目也曾呈“泛滥”之势。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主要媒体被古辛斯基、别列佐夫斯基等媒体大亨所控制。其经营方式、传播理念均向西方看齐。因此出现了不少以追求高收视率为目的的节目,涉及暴力、色情、社会阴暗面以及政治讽刺内容的节目占了很高的比例。赤裸裸的成人节目经常在一些私营电视台上直接播出,进而引发俄各界的批评之声。

  (责任编辑:刘蕾)

  

  多“管”齐下净化荧屏

  外国电视台有公私之分,国家对信号接收免费传播广泛的公立电视台管理相当严格;同时那些属于私营性质的电视台也受到相关团体的监督,这些类似“道德委员会”的团体有权联合国家相关部门对某些过分的节目开出“罚单”或“禁令”。

  俄罗斯是国家资本主义下管理媒体的典型代表。当年普京当总统后的一大举措就是整顿媒体,政府通过总统、媒体管理机构、国家安全委员会,直接或间接控制了大部分媒体。娱乐节目的泛滥得到有效控制,电视荧屏得到极大净化。

  美国堪称全球电视产业“老大”,但崇尚自由创作的美国电视业者也不能为所欲为,美国政府有专门的机构对节目进行监管。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从1934年开始对全国性免费电视信号频道进行统一管理。管理条例中的一条是从早上6点到晚上10点的时段,严禁播出带有争议性或不雅的内容。有鉴于从1988年到2002年间,美国电视中出现粗口和低俗镜头增加了95%,甚至出现2005年超级碗橄榄球赛中珍妮 杰克逊的“露乳事件”,布什政府2005年通过了《广播礼仪强制执行法》,对违规电视机构最高可处以32.5万美元的罚款。

  德国公立电视台直接接受广播电视委员会的监督。该委员会代表来自议会、宗教机构、工会、福利机构等团体。依据规定,德国公立电视台的娱乐节目不能超过节目总量的50%,晚间8点以后也不允许播出广告。德国私立电视台由所在州监督,绝大多数州对一个电视台的娱乐节目总量和时长有明确规定。不管是哪种类型的电视台,都不允许播出没有意义的、纯粹具有暴力色情煽动性的节目。去年,德国一家公立电视台的台长就因为该台节目过度娱乐化被解职。

  法国最高视听委员会负责监管法国各类电视节目。该委员会曾对一档名为《秘密故事》的娱乐节目“贴标签”,要求其在节目播出时打上“不建议10岁以下儿童观看”字样,并对播放该节目的法国电视一台做出两次警告,因为此档节目未对公众进行性传播疾病危险的教育反而鼓励一对选手受孕。4年来,《秘密故事》的收视率连年下滑,走向衰落。

  日本和韩国的情况相类似,就是国家不大,也没有太多“省级”电视台,主流电视娱乐节目大多来自几家像SBS、NHK这样的大台,而这些电视台的娱乐节目也大多实行分级化管理,很多名牌节目都标有适合多少岁以上人士观看。而且在播出频率上也有控制,不可能出现“一周七天乐”的情况。

  (责任编辑:刘蕾)

  

  “娱乐”靠创新,“深度”要扶持

  总体而言,各国对电视娱乐节目的监管是“堵”与“疏”相结合的。特别是对一些暂时收视率不高但有积极社会效益的节目,不少国家还采取了鼓励和扶持的政策。

  法国 “电视健康”的代表性节目是电视3台主推的《塔拉萨》。这个以海洋为主题的节目已走过近40个春秋。该节目每期都带观众去世界各地领略当地环境、生态、历史和人文。在2008年,节目组推出专门网站让观众用自己拍摄的有关海洋的照片或视频来与节目互动。该节目还出版了书籍《塔拉萨大百科》以及最新版的《塔拉萨超级大百科》。另外法国电视台还注重跨国合作,德法合作频道ARTE是法国人的最爱之一,该台每天例行的小制作《撞俩球》会进行法德文化比较。在法国向观众介绍德国文化趣事,而德国观众同一时间看到的则是法国生活风情画,从语言,词源到生活习惯等一些细节向人们展示了两国的异同。节目最后用一张图片让观众在30秒内猜测照片拍摄地在德国还是在法国。这档12分钟的小节目在2006年和2007年获得了阿道夫 格里姆创意奖、共建欧洲德法关系观察奖等多项殊荣。

  德国电视台在文化节目上下的工夫一点不比娱乐少。德国电视2台的《读书》节目每期向数百万观众介绍好书。德国Pro7每天7点开始的黄金档节目则是科普秀。由于该节目是节目组走遍全球采访报道的,形式风趣活泼,深受青少年的欢迎。德国RTL电视台还主打“温清牌”,帮助困难户修房子等节目受到民众肯定。据调查显示,以信息为主的德国电视1台和2台的收视率远超过相对娱乐化的私立电视台。

  英美电视娱乐节目一直是各国“模仿”的对象,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英美电视业者不断创新占领娱乐制高点的行动一直在继续。英国娱乐节目数量多但大都坚守“一小时娱乐”原则,英国的节目编导在一小时内想尽一切办法与观众互动娱乐,但在节目末尾总不忘了提示观众,“这只是一个派对,不必当真”。如果没有此类提示,英国传播委员会就会找上电视台来的。

  美国各大电视台都有各自的娱乐拳头产品,竞争相当激烈,但像中国不少卫视台那样跟风做山寨节目的很少。相反,美国的电视制作人非常注重远距离的“拿来主义”,各国有潜力的电视节目和理念,很多经过美国化的包装再次走向世界。同时,英美电视人的精明之处还在于注重“版权保护”,别国想要“引进”得付费,这其实是对成熟电视节目形态的二度开发。总之,对欧美主流电视台来说,娱乐节目绝不比新闻或教育类节目低档,更不可能是“山寨”一下就做出来的快餐,过度娱乐化或者盲目跟风,不是被“限令整改”,也会被市场竞争和观众叫停。(本报驻美、英、法、德、俄、日、韩记者联合报道)

  (责任编辑:刘蕾)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