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中外沟通 妥协不等于没面子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01 15:22 来源: 中国经济网

  

  举世瞩目的上海世博会已偃旗息鼓整一年。一年来,世博会消息不多,但这丝毫不影响其在中外交流史上的历史地位。本人亲历申博、办博10年,回头看,世博会的遗产不仅是一轴四馆,而是那些中外交流中留给我们的精神遗产,其中包括对国际规则了解、适应和娴熟运用的尝试。

  在184天的运营期,我们遇到了筹备期不曾预见的问题,当时选择有两条,要么强调国情,坚持原来做法,要么实事求是回应参展方要求,切实解决问题。这话现在说来轻松,在当时很难。例如安保,将“奥运村”做法带到“世博村”本是中方好意,但给外方生活带来了很大麻烦。还有总代表车辆入园问题,原来不让进考虑的是“零排放”和园区游人安全,但园区如此大,总代表每时每刻要到园区口接其国内贵宾,交通已不是待遇问题。尽管我们对这些问题有认识过程,但均及时改正。这是上海世博会的精神财富。其实,妥协是一种伟大的文明,需要胸怀和眼界,但由于历史和文化原因,我们比较喜欢“讲原则”,与老外斗起来感觉爽,妥协则“没面子”,但今天搞国际大合作,不妥协怎么行?我现在还非常享受世博会营运时那种有问题共同商量、谁对听谁的、充满规则意识、互信、妥协的精神。

  由于独特的历史文化,中国与世界的沟通一直偏重于经济和国际战略领域,但除了频繁开展战略、政治、经济、科技对话,中国完全可与相关国家和世界进行文化、文明甚至价值观念对话。否则,中国参与世界事务会不够全面,而单维经济参与更显得突兀,会“木秀于林”,强化世人在经济危机中对中国发展的恐惧。从这个意义来看,世博会无疑是一次伟大的对外沟通实践,它之所以成功,就在于城市主题具有普遍意义。由此可见,越抓住世界普遍性问题,就越合群,越容易被其他人理解。

  常有学者抱怨中外沟通的赤字是世界媒体力量失衡造成的,但实践同样表明,类似新加坡、瑞士这样的小国,尽管没有世界级媒体,但它们国际沟通异常活跃,因为它们有李光耀、施瓦布等大外交家。显然,在通向后世博的国际沟通道路上,中国需加快培养一支国际沟通队伍。中国处在历史转折期,对外沟通无论在内容上还是技术手段上均有优势,但要将优势变为国际话语权,需要鼓励各级干部、外交官、学者甩掉包袱,积极参与对外沟通,摆脱目前“缺席的被讨论者”的尴尬,扭转中外交往中多年的“沟通赤字”。从这一点讲,我们要时常忆及世博会给我们留下的宝贵启示。(作者徐 波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助理总干事战略事务特别顾问)

  (责任编辑:刘蕾)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