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美国"揭秘"俄潜伏特工 行动代号"鬼故事"(组图)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02 06:58 来源: 中国经济网

  

  

美国"揭秘"俄潜伏特工行动代号"鬼故事"(组图)

  

美国"揭秘"俄潜伏特工行动代号"鬼故事"(组图)

  

美国"揭秘"俄潜伏特工行动代号"鬼故事"(组图)

  

美国"揭秘"俄潜伏特工行动代号"鬼故事"(组图)

  

美国"揭秘"俄潜伏特工行动代号"鬼故事"(组图)

  

美国"揭秘"俄潜伏特工行动代号"鬼故事"(组图)

  上面三张图片显示了两名俄特工在纽约的一个经典场景:等候、接头和分头行动。

  左上两张照片显示,俄特工用一个空瓶做信号,暗示下面埋有“包裹”,FBI果然在下面挖到了所谓的“包裹”。旁边的照片是涉案的俄女特工查普曼获释后在莫斯科的照片。据称,FBI此次也公布了查普曼在美间谍活动的照片。

  美国联邦调查局(FBI)10月31日公开一批解密文件、视频和照片,涉及这一机构十多年来所收集俄罗斯特工在美国活动的材料。

  “鬼故事”

  联邦调查局网站以专题形式公开10名俄罗斯情报人员在美活动部分情况,包括10段视频、数百张照片和多份文本文件,涉及街头接头、信息传输、现金转移等内容。

  调查局说,行动代号“鬼故事”,历时十多年,目标是俄罗斯对外情报局10名在美情报人员,包括“美女特工”安娜·查普曼。

  调查局反间谍副主管弗兰克·菲柳齐分析,10名监控对象中,几人使用已死亡者的证件掩盖各自真实身份,通常采用传统谍报手段;查普曼和米哈伊尔·谢缅科则使用真实姓名,擅长运用计算机无线通信等新技术,似乎代表俄方情报机构的“新生”力量。

  一段视频显示,查普曼穿牛仔裤,T恤衫,戴墨镜,坐在纽约一家咖啡馆内。按照调查局的说法,查普曼曾在咖啡馆用笔记本电脑向一辆途经附近的汽车传输加密信息。

  另一段视频中,查普曼扎马尾辫,穿蓝色外套,与几名同伴在纽约先驱广场梅西百货公司购物。监控材料显示,查普曼购物时,一名俄罗斯外交官等在商店门口。

  “放长线”

  联邦调查局在一份声明中说,俄方情报机构似乎有意“放长线”,耐心安插“棋子”,希望这些特工扮演普通人的角色,生活、学习、工作、组建家庭,逐渐“融入”美国社会,接近目标“圈子”,获取所需情报。

  查普曼生于外交官家庭,公开身份是纽约房地产经纪人;谢缅科通晓五种语言,公开身份是华盛顿一家俄罗斯旅行社的员工,刻意藏巧示拙,给同事印象是“古怪笨拙”。

  唐纳德·希思菲尔德2000年毕业于哈佛大学约翰·肯尼迪政治学院,随后供职一家国际咨询机构。他的特工身份暴露后,哈佛大学学位遭撤销。

  迈克尔·佐托利供职电信企业,与妻子帕特丽夏·米尔斯育有一子;维基·佩莱斯和胡安·拉扎罗夫妇曾在一家学校教授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政治学课程,佩莱斯经常撰写专栏批评美国的拉美政策。按照菲柳齐的说法,这些俄罗斯特工“没有获得任何”有价值情报,却非常接近于打入“美国决策圈子”。

  美联社记者进一步解读,俄罗斯情报人员辛西娅·墨菲向风险投资人阿兰·帕特里科夫提供金融规划,而帕特里科夫与美国前总统比尔·克林顿和现任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夫妇关系密切。墨菲试图借助帕特里科夫打入“决策圈”。

  “钓大鱼”

  十多年“鬼故事”行动,除秘密监控,联邦调查局曾“主动出击”,由探员扮成俄方特工训练员,与查普曼等人“接头”。

  另外,按照美联社的说法,“双面特工”亚历山大·波捷耶夫在美方破获俄方间谍网的过程中扮演关键角色。

  俄罗斯首都莫斯科一家军事法院认定,波捷耶夫1999年起为美国中央情报局效力,当时已能获得在美国、加拿大和拉丁美洲活动的俄罗斯特工名单。他出任俄罗斯对外情报局高级情报官员期间向美方泄露秘密,致使查普曼等10名俄方特工被捕,最终以俄美之间自“冷战”结束以来最大规模的特工交换返回各自所属“阵营”。

  韩梁(新华社供本报特稿)

  (责任编辑:王慧绵)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