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美被指责误读中国核武器政策 消息源翻译相当差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02 13:02 来源: 中国经济网

  

  【美国《大西洋月刊》网站10月31日文章】题:美中核对话因不信任和交流上的误解而受到妨碍(作者雷切尔·奥斯瓦尔德)

  美中两大国正努力在核武器政策上达成一致,但是各种事情———从混乱的意思表达到劣质的翻译———使得这种合作越来越难以进行,而协议也越来越难以达成。

  核问题专家称,沟通差、目标不尽相同,这些都阻碍着中国和美国为了更好地理解对方的核武器政策而作出的努力。

  关注全球问题科学家联盟的全球安全研究项目高级分析师格雷戈里·库拉茨基表示,双方就各自的核武器项目展开了十多年的双边会谈,在这十多年的会谈中,美国和中国常常就像“鸡同鸭讲”。他说双方都不相信或者不理解对方所说的话。

  库拉茨基认为问题的关键在于华盛顿坚持北京应该在公布其核武库的数量和战斗力方面更加透明。

  中国反驳说自己在核威慑态势方面已经比美国更加透明,中国已经宣布绝对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政策,而华盛顿则只承诺不会对无核国家发动核打击。

  多年来一直鼓励和协调美中核武器军控专家展开对话的库拉茨基称,北京认为美国之所以坚持在核武器数量上要求中国更加透明,是想转移焦点,因为北京坚持要求美国也宣布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政策。

  就在今年5月,两大国之间才举行了第一次正式的高级别战略安全对话。其他的会谈级别并没有这么高。由于在不首先使用核武器问题上陷入僵局,奥巴马政府试图与解放军二炮部队而不是中国国防部展开核问题的会谈。

  作为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核政策项目高级研究员的李彬说:“我认为美国国防部找别人谈是对的。”不过他说,负责管理中国核导弹的二炮部队也不是商谈的正确对象。

  由于不完全相信中国国防部在中国核遏制态势方面所给予的答复,美国的安全问题决策者转向关注中国军队的内部文献,目前有很多国家部门都在出版这样的文献。

  但库拉茨基说,美国的分析家很难区分哪些作者是可信的,是能够代表中国政府决策者的。因此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美国的研究人员以为从中国民间个人网站上找到的观点或者来源不明的国际新闻报道中关于中国的核态势发生变化的小道消息就代表了北京的实际想法。

  库拉茨基指责美国对中国核武器政策的误读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美国政府对军事文章和其他消息来源的翻译质量“相当差”造成的。

  他说,美国官方在对中国核武器词汇进行翻译时弄错了词性,无法正确辨别句子的主语或者省略了主要的短语———所有这些都大大影响了译出文章真实意思的能力。

  库拉茨基建议五角大楼把更多的资源投入到改进内部的中文翻译能力上,从而避免进一步错误理解中国的核政策及军事政策。

  同时,李彬还建议美国继续采用轨道1.5(Track 1.5)的外交方式来对待中国。这种接触方式往往是让高级别官员或者得到授权的非政府官员来参与非正式对话。

  为了在核武器政策上成功地与中国进行接触,华盛顿必须作出“长期投资”,培养更多掌握与中国有关的语言技能、具有核武器专业知识以及文化理解力的美国分析家和学者。

  (责任编辑:杨海洋)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