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部向中部产业转移提速 三大保税区齐聚武汉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03 04:44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聂春林 郑升
继被国务院确立为中部中心城市之后,武汉如今又多了一张招商引资的名片。
2011年10月29日,武汉东湖综合保税区在武汉市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奠基开工,这是国务院批准建设的湖北省首个综合保税区。此前,武汉已获批两家普通保税区:武汉经济开发区的“出口加工区”,采用“境内关外”模式运作;武汉吴家山开发区的东西湖保税物流中心。
至此,三大保税区分别落子武汉三大开发区,成为中部保税区最多城市。
“保税区齐聚武汉,一方面能为保税区内的企业减负,另一方面也能极大的提升武汉市的招商引资能力,从而加大武汉经济的辐射力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财税学院教授梅建明表示,在沿海产业转移持续升温的背景下,武汉东湖综合保税区的设立,是中部崛起战略中的关键一环。
三大保税区齐聚武汉
综合保税区是由国务院批准设立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在综合保税区内,企业可以享受出口退税,区内交易不征增值税和消费税等优惠政策。因而对于以进出口为主营业务的企业来说,综合保税区无疑是一块“关外福地”。
东湖综合保税区位于东湖高新区流芳片区,占地面积5.41平方公里,整个项目分两期建成,首期建设3.7平方公里,预计2012年8月封关运营。功能上将以保税加工为主,保税物流为辅,同时拓展口岸物流和保税服务等业务。
武汉东湖高新区,有“中国光谷”之称。但令东湖高新区颇为尴尬的是,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武汉吴家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均设立“保税区”之后,东湖高新区在很长时间里却没有获批相应的区域。
据东湖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刘丹平介绍,东湖综合保税区的设立,将极大的压缩企业的资金流动周期,同时也能为相关企业节约10%的物流成本。
据武汉海关负责人介绍,武汉市这三大海关特殊监管区在税收政策上是基本一致的,出口加工区重在服务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内的出口加工贸易型企业,东西湖物流保税中心(B型)主要服务园区内的现代物流和仓储企业,而东湖综合保税区则集加工、物流、口岸等功能于一体,在服务区内企业之外,还将辐射整个武汉城市圈。
中西部承接产业转移提速
在中部六省范围内,武汉东湖综合保税区是第二个获批设立的综合保税区。在此之前,国务院已于2010年10月批准设立了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该区也已于2011年8月揭牌正式运行。按照新郑综合保税区已入驻企业计划,2011年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出口总额将达70亿美元。
在全国范围内,武汉东湖综合保税区则是国务院批准的第17个综合保税区。自2010年至今,国务院先后批准了9个综合保税区,综合保税区设立速度明显加快。而在这9个综合保税区中,重庆、四川、河南、陕西、新疆、湖北六个中西部省份各占一个。
“这是在产业转移的背景下,国家调整内陆经济结构必然会做出的选择。”梅建明说,由于沿海产业继续向中西部转移,诸多外向型企业都会面临内陆运输带来的物流压力和进出口关税的困境,综合保税区正是为解决这一困境而设的。
一个有趣的例子是,以出口退税为主要盈利来源的富士康,其工厂在近年内已经从沿海地区逐步转移到成都、重庆、郑州和武汉等内陆城市,同时这些城市目前都已获批设立综合保税区。
而在富士康项目已经敲定落地的太原、长沙等城市,当地政府申请设立综合保税区的工作也已启动,长沙市发改委甚至将申报工作作为重点工作计划,纳入到长沙市“十二五”规划之中。
“综合保税区的申请还是比较难批的,因为它主要服务的对象是进出口企业,必须要有业务量作支撑。”上海交通大学海外教育学院税务教研组组长汪蔚青分析,由于进行产业转移的企业需要,综合保税区或将成为各省市在招商引资过程之中新的“底牌”,有了综合保税区的地区会更占优势,而这也会影响产业转移的最终结果。
东湖高新区管委会有关人士指出,中西部相较于沿海具有原料、劳力和土地成本低廉优势,保税区可降低企业的物流和税收成本,在承接产业转移上,则增加了新的砝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