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在“再生”中突破困局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03 06:09 来源: 经济日报

  金秋时节,北京永定河“四湖一线”工程竣工开放。林木葱茏、碧波荡漾、鱼儿嬉戏、水鸟低鸣,绵延14.2公里的河道犹如镶嵌在城西南的一条玉带,“京城八景”之一的“卢沟晓月”也再现宛平湖。

  被喻为北京“母亲河”的永定河,滋养了世世代代的北京人,哺育了灿烂的城市文明,但如世界上许多江河的遭遇一样,在城市化、工业化冲击下,这条北京地区最大河流,也成为北京最早遭受污染而走向水脉衰微的河流。

  “永定河北京段断流30年,是再生水让它重现生机。”北京市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邓卓智告诉记者。

  水是河湖的生命。永定河要按规划建成“绿色生态走廊”,京内河段生态灌溉需水量1.3亿立方米——相当于北京城区每年生活用水量的十分之一以上。如邓卓智所说,“没有再生水,绝无可能。”

  通过再生水循环利用改善河湖生态环境,修复城市水生态功能,这是北京提升生态环境水平的一大举措,也是北京开发利用再生水的一个侧影。

  “最大缺口”和“最大瓶颈”

  北京走上再生水开发之路,源自“饥渴”之痛。

  “作为世界上缺水最严重的大城市之一,北京缺水由来已久。”北京市水务局党组书记聂玉藻接受记者采访时,先给北京“水情”作了基本定位。

  调查中,无论是在水务局还是在各职能水厂,水务工作者算着烂熟于胸的“水账”,串串数字之间,透出深深忧患。

  国际公认的缺水警戒线为人均水资源量1000立方米,目前北京人均水资源量为100立方米左右。

  由于出现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12年连旱”,过去12年间北京平均降水量比多年平均值减少两成,可利用水资源量减少48%。密云水库、官厅水库“两大水盆”来水减少79%,怀柔、平谷、昌平等应急水源地地下水位年均下降3米到5米,接近开采极限。

  水源日渐减少,人口却快速增长。2010年末北京常住人口为1961万人,城市人口提前10年超过2020年1800万人口的规划目标。

  尖锐的“人水矛盾”形成一个难以弥补的“用水缺口”。近十几年来,北京年水资源总量26亿立方米,年用水量大约36亿立方米,这意味着近10亿立方米的创纪录缺口。

  “水资源短缺成为制约北京经济社会发展最紧迫的资源性约束条件,可以说是‘第一瓶颈’。”北京市水务局副局长毕小刚说。

  由于南水北调工程引自丹江口的长江之水一时不能解北京近渴,毕小刚说,“‘十二五’将是北京水形势最严峻的时期”。

  如果不是预先启动再生水发展战略,未来几年北京将面对难以度过的“水荒”。

  “第二水源”的“三大流向”

  奥运龙形水系放水口:140立方米/每小时;

  西土城沟放水口:400立方米/每小时;

  清河放水口:501立方米/每小时……

  10月31日11时50分,北京京城中水公司监控指挥中心,大屏幕上显示着北京清河再生水厂供水流量图。电子信号不断闪烁,再生水源源不断地涌入各大河道和企业。

  再生水也称中水,指城市污水经处理,达到一定水质标准,进行有益的使用。

  自2001年建成第一座再生水厂,北京再生水发展实现了飞跃。以纳入水资源配置总体规划为依托,过去8年间,全市再生水利用从2.1亿立方米提高到6.8亿立方米,供水比例从8%提高到大约20%。利用量累计33.6亿立方米,相当于1680个昆明湖。

  “新水保生活,再生水保生产生态,这是北京水务的基本格局。”北京市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张彤说。

  在清河再生水厂,废水的“再生”看上去是一个“吞入乌龙”“吐出清泉”的过程。经过“超滤膜”以及MBR和“反渗透处理”工艺,完成活性炭吸附、臭氧氧化等程序,黄褐色的臭水在从一个水池到另一个水池的空间转换中,变得无色无味。在这个过程中,废水获得了“第二次生命”。

  从一座座清水池、一条条清水管,“再生”的水流向水务部门说的“三大领域”——工业制造、农业灌溉、河道环境。

  ——工业用水集中、用量稳定。从2003年第一热电厂和华能热电厂使用再生水作为工业冷却水开始,至2010年全市9座热电厂已全部利用再生水,去年工业利用再生水1.4亿立方米。

  ——2006年起,在大兴、通州等地农田兴建58万亩再生水灌区。目前,北京农业灌溉年利用再生水超过3亿立方米。

  ——景观河道再生水利用量达2.1亿立方米。再生水让绿水绕京城,让“水秀而可近,岸绿且可亲”的河湖风貌再现。

  同时,汽车清洗、道路压尘、绿化喷洒、市政杂用等再生水利用点在京城遍地开花。

  “经过多年发展,再生水已从补充水源变成主力水源,成为不可或缺的‘第二水源’。”北京市水务局副局长潘安君说,“如果没有再生水,北京缺水形势不可想象。”

  “一箭双雕”破“两大难题”

  两年前,家住北京四惠的鲁平,闲暇时喜欢上了一件事:扛上鱼竿、拎着小凳,到不远的高碑店湖边坐上个把小时,尽享碧水蓝天。

  这段位于通惠河上游的湖面,柳条低垂、花草鲜美、野鸭成群,与对岸的都市轮廓映衬,如诗如画。

  曾几何时,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大量排放,这里鱼虾绝迹、臭气冲天。而今,“烟雨高碑店”成了京东一处景致。其间的变化,归功于再生水的开发利用。

  北京再生水开发正是在“水资源紧缺”和“水环境恶化”两大挑战下应运而生的。

  北京六环内主要河流52条,总长520公里。历史上,这些河道承担着防洪排污双重任务。上世纪90年代前,由于没建污水处理厂,每年有4亿立方米污水直排河道,加之持续干旱,水体缺乏流动,自净能力降低,到了夏天,河湖暴发水华,又腥又臭。

  加强污水处理是还清河湖水质的根本途径。按通惠河、坝河、清河、凉水河等河流分布,北京大规模建设污水处理厂。截至去年,北京年处理污水11亿立方米以上,污水处理率82%,中心城区达95%。特别是再生水让各大河道恢复涓涓清流,不仅遏止了水生态恶化趋势,也刹住了污染导致的水源衰减。

  北京的排水事业,经历“污水收集、自然排放”和“污水收集、达标排放”两个阶段后,目前又进入“污水收集、达标处理、再生水利用”的新阶段——在消除污染源的同时,创造出新水源。

  承担中心城区90%排水的北运河,因来水减少、污染严重一度成为“纳污水系”,日产污水300万吨。经几年治理,北运河水已由“无害化”向“资源化”转变。

  据北京市水务局介绍,“十二五”期间,北京中心城区污水处理厂将全部升级改造为再生水厂,新建污水处理厂全部按再生水厂建设,中心城区污水处理率达到98%,再生水利用率达到75%。

  更重要的是,要把再生水引入上游的永定河、潮白河,实现对水源地的涵养,城市用水的上下游将实现大的循环,既弥补水资源不足,也从根本上改善水环境质量。

  “制约因素”与“广阔空间”

  淡水资源紧张是全球性问题,是威胁人类生存发展的重大挑战,“水”因此被喻为“21世纪的石油”。我国人均水资源“重度匮乏”,人均水资源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水紧张”将是影响我国可持续发展的一大突出因素。

  “水德含和,变通在我”——郦道元《水经注》里的这句话,从哲学高度阐释了人水关系的本质。

  从现实条件看,“开发利用再生水是解决水短缺最有效也是最经济的办法,”张彤说,“从国际通行的水资源配置排序看,污水资源化是必然选择。”

  经过近些年的实践和倡导,以再生水开发实现水资源循环利用,应对日益严峻的水危机,日益成为社会共识、国家战略和公民行动。“十二五”规划特别提出要大力推进再生水利用。

  前景十分广阔,现状不容乐观——这是调查中水务界人士对目前我国再生水开发利用的一致认识。

  据环保和水利部门统计,我国年废水排放总量大约2000亿吨,污染物排放绝对量很大,超过水环境容量,而中水开发利用率很低。巨大的水资源再生空间就蕴藏在巨量废水之中。

  目前,我国正处于城市化进程加快阶段,也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特别是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关键时期。在水危机不断进逼的形势下,要全力消除制约因素,在战略高度大力推进再生水利用——这是调查中水务部门、企业和研究机构人士的共同呼吁。

  ——强化涉水法规,用再生水挤压不合理用水空间。“私采”地下水是再生水推广一大威胁。虽然各地持续加大打击,但在缺乏有力制约、有效监督的情况下,不少企业、单位、个人仍大肆抽取廉价的地下水。要加快再生水立法,用法制手段规定高尔夫球场、滑雪场、洗车行等只能使用再生水,严禁使用地下水或自来水。

  ——统筹城建规划,让再生水管网实现全覆盖。从北京情况看,城区再生水管网集中在三环到五环之间,二环内老城区铺设管网难度较大。北京京城中水公司监控指挥中心副主任黄蕾说,“今后再生水管网铺设要在城市规划、建设中提前考虑。”这一点对新兴城镇尤为重要。

  ——提升技术设施,使再生水产能不断扩大。据北京市经信委对100家工业企业调查,北京尚有近70%工业废水资源量可供开发,但目前高品质再生水厂有17座,日产81万立方米,产能远远不足。在提高技术、扩大规模的过程中,如何克服成本制约,增强再生水企业“造血”功能,是推进再生水开发要破解的一大难题。

  ——用好价格杠杆,把再生水“龙头”拧得更大。为鼓励使用再生水,多年来北京维持再生水价每立方米1元不变,而自来水已涨到4元。完善以价格差异为核心的水价体系,是调动再生水消费积极性的重要手段。

  ——加大政策扶持,将再生水开发提升到战略高度。再生水属基础性公共事业,必须政府主导。如管网建设前期需大量资金,但从长远看,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环境效益特别是战略价值,是无法估量的。

  “再生水开发利用,既是经济问题、资源问题,也是社会问题、战略问题,是我国现实水情下实现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人水和谐’的重要途径。”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研究所所长王浩说。

  “我们的远景目标是实现雨污水全收集、全处理、全回用。”北京排水集团党委副书记周春生告诉记者,“届时,北京再生水的使用将达到新的高度。”

  从北京的实践看,中国的再生水开发利用无疑在掀起一场意义重大的水的“绿色革命”。面对日益强烈的水安全预警信号,再生水发展必须加快前进的脚步。

  (新华社北京11月2日电)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