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巍山县大力推进民族文化产业发展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03 09:16 来源: 商务部网站

  近年来,巍山县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文化立县”原则,强化基础,创新机制,规范市场,加强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深入挖掘民族民间文化的丰厚内涵,抓好民族文化工程建设,大力发展民族文化产业,以文化力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依托资源,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巍山县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和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指导思想,成立了文物管理委员会,多渠道征集文物,维修了部分文物保护单位,完成了文物建档工作,申报公布了一批文物保护单位,现拥有县级49项,州级3项,省级4项,国家级2项,全县文物保护单位总数达到58项,成功地吸引外资投入县的文物保护工作,完成了东岳宫维修一期工程;该县认真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对传统文化保护区、传统文化之乡、民间传统文化传承人、濒危项目等作全面调查摸底,分别立项保护;确定马鞍山乡青云、大仓镇小三家、庙街镇云鹤、巍宝山乡中和四个“民族民歌传承示范点”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对民族民间戏剧、歌舞、音乐、器乐、绘画、雕塑、传统工艺、刺绣等民间艺术进行普查登记建档,到目前共有国家级名录有3项,省级名录有5项,州级名录有15项,县级名录有62项。

  突出重点,打造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民族文化品牌。巍山县着力实施精品战略,创作出了一批思想性、艺术性统一的具有强烈感染力、深受广大群众欢迎的优秀作品。文艺工作者搜集整理和新创歌曲10多首,新编创多个民族舞蹈,其中,以彝族打歌为题材的舞蹈多次在国家、省、州展演比赛中获得殊荣;出版了《情系红河源》、《南诏古乐》DVD光碟,创作了“酒歌”系列音乐作品,在全县普及推广“彝族集体舞”,巍山民族歌舞频频亮相中央电视台,“彝族打歌”被列入国家级“非遗”保护名录,经国家文化部公布为“巍山彝族打歌之乡”;南诏古街成功入选“中国历史文化名街”,成为云南省唯一一条中国历史文化名街,以旅游为突破口,在饮食文化上下功夫,着力打造小吃一条街,为巍山旅游二次创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面向大众,丰富基层文化活动。巍山县全面加强公益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在加强对已建成的马鞍山、五印、永建、大仓、南诏、牛街、庙街、紫金8个乡镇文化站管理的同时,根据县城保护总体规划,落实了县文化馆新馆址;该县以节庆文化、广场文化为载体,群众喜闻乐见的各种群众性文艺活动得到进一步开展,具有一定表演能力的200多支民间演出队活跃在城乡,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实施了“2131”农村电影放映工程,看电影难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实施了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总投资105万元,在建成一个县级“资源共享”支中心的基础上,分别在南诏镇、大仓镇、永建镇、马鞍山乡、牛街乡、青华乡六乡镇各建成一个基层站点,并配置了资源管理服务器、投影仪、PC机、中央控制台、高清移动播放机,接通了宽带网络,为群众服务的方式进一步丰富。

  突破难点,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巍山县立足积淀深厚的历史文化、民族风情和优美的自然风光,促进文化和旅游的有机结合,加快文化旅游业发展;积极引导和发展巍山彝族打歌、扎染,使其逐步成为高文化附加值和高就业率的产业;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巍山古城的保护力度得到加强,投资1640万元实施完成了“古街恢复重建项目”第一、二期工程;投资2000万元,完成了巍宝山旅游国债项目建设;完成了巍宝山南诏土主庙的改扩建工程,使其在文化旅游业中的主体地位初步凸显;积极引导民间资本投资于文化产业发展,成立了首家民营文化企业——“巍山县南诏根源文化旅游传播公司”;着力以旅游重大项目建设实现招商引资,加大旅游宣传促销力度,完善旅游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抓实旅游行业培训管理工作,大处着眼、小处入手,旅游文化产业发展工作取得了历史性突破。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