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德国:中国欠缺拳头文化产品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03 11:08 来源: 中国经济网

  

  位于欧洲腹地的德国是一个在文化上相对保守的国家。打开电视,就会发现在有线电视网里,除了CNN和BBC两个国际知名电视台外,其他所有频道都是德国本土电视台,而且播放的全是德语电视节目。政治脱口秀节目、历史纪录片以及美食节目也都是以德国的本土文化背景为核心。

  中国的文化符号在这些德语电视节目中并不常见。偶尔在电视上看到一部经过德语配音的中国电影,也多半是香港功夫片。在德国的书店,有关中国文化的读物也非常少,通常在语言教学读物区才能找到一两本学中文的教学书。

  在德国,普通的老百姓,包括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如果没有机会深刻系统接触中国文化的话,对中国文化的认知程度并不高。可口的中餐、雄伟的长城、神奇的针灸可能就是他们最为熟悉的中国文化符号了。

  德国波恩大学教授辜学武认为,文化是一种能与人的心灵沟通的东西,中国文化要“走出去”,前提条件是能够生产出国外人,尤其是西方人,能够接受以至于模仿的文化产品。突破口可能首先在电影、体育、音乐、网络文化创新等领域。

  “如果能拍出几部优秀的反映中国人现代生活和喜怒哀乐的大型电视连续剧,并闯进几个主要工业国家的电视播放领域,将会对中国文化的输出具有极其正面的意义,”辜学武说。

  目前,德国电视台播放的电视剧主要是以欧美肥皂剧为主。1994年就开始拍摄播出的美国情景喜剧《老友记》如今仍是德国电视台播放的热门电视剧之一。可以说,德国人对《老友记》的热情,就像中国人对韩国电视剧《大长今》一样。

  中国文化要走出去,除了靠政府推动,可能更多的还是要靠市场机制,靠市场机制来挖掘有生命力的载体。辜学武教授认为,要开辟西方的文化市场,不一定要迎合西方老百姓现成的文化价值观,而是给他们展现一种新的、健康并有吸引力的东西。

  辜学武说:“这就要求市场参与者能准确把握西方社会目前最关心的是什么,从失业问题、单亲母亲到养老都是极具市场潜力的文化产品题材。”

  辜学武教授认为:“文化产业走出去应该是一个潜移默化的渐进过程,而不是一场政治运动。能够扣住西方人心灵或抓住他们眼球、从而能让他们乐意消费的东西,一定是通过市场测试出来的。”

  “中国文化产业‘走出去’能否成功,最大的挑战可能来自于对既懂西方社会、又懂文化事业的复合型人才的缺乏。因为只有这样的人才才能搞出像样的文化产品,既输出了中国文化的价值,也能赚回大量的利润,”辜学武说。(本报驻柏林记者邬眉)

  (责任编辑:刘蕾)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