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读世园会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04 02:02 来源: 每日经济新闻每经记者 母光斌 张静 发自西安
总体而言,西安世园会交出了一份还算令人满意的答卷。1572万人次的游客数量,创造了历届世园会人数之最,已远远超过昆明、沈阳世园会期间的943万人次和1250万人次。对西安这座试图重寻辉煌的城市而言,世园会或如同“皇城复兴计划”一样,将成为其国际化大都市建设的启幕式。
178天或将成为西安城史的一个符号,定格在城市的记忆中。而此时,我们想要厘清的是这178天给这座城市带来了怎样的内在改变?因此,在其落幕之时对其审读,或许我们的眼光有些挑剔甚至苛刻,而这些都是为了更好地读懂她!
城市的属意
作为盛唐时期全球第一大城市的长安城,而今却是偏居一隅,失落感在西安这座城市体现得最为明显。“关中-天水经济区”的规划,中央政府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定位,科技资源配套改革示范基地……这些话题让本土学者颇有底气,重塑盛唐长安城辉煌的可能性也在寻常巷陌间,成为贩夫走卒茶余饭后的话题。
对主政者而言,重塑长安城的辉煌不仅仅是表现在GDP上,更有这座城市的软实力方面需要提升。“这个时候,世园会之类国际性的盛会、赛事或论坛在西安落地也就显得很有必要。”西安一本土学者对《每日经济新闻》表示,其认为西安举办大型展会有两个目的:一是通过展会提升这座城市在国际、国内的知名度,加快城市品牌营销的力度和广度;二是通过系列的展会拉动地方经济增长的同时,亦为这座城市挑出“毛病”。
“譬如说城市的基础建设、软硬件投入、公共产品的数量和质量,这些东西只有在实战中才能检验出来。不怕出问题,只怕问题隐藏起来,变成了多米诺骨牌。”上述学者对《每日经济新闻》说。
“举办西安世园会,对于推广展示西安现代、绿色、时尚、美丽新形象,促进城市转变发展方式、产业升级、提升城市价值、提升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意义重大,也是西安落实‘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重要载体。”西安市市长陈宝根此前表示。
上述背景下,2011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拉开了帷幕,178天的时间里,数万工作人员“抛家别子”,奋战在西安第一次国际性展会上。
事实上,不仅仅是工作人员在操劳,诸多的市民亦自发加入到世园会的队伍中,有私家车在火车站、机场免费运送游客去世园会的,亦有为游客免费提供食宿且负责导游的。“这座城市的温度,只有在市民的怀抱中才能感受到。”世园会一负责人对《每日经济新闻》表示。
对正在谋划“国际化大都市”的西安而言,世园会有着怎样的标志性符号?陕西知名文化学者肖云儒的说法更具有代表性,“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建设,需要一个隆重的起跑仪式,世园会正是这样一个仪式。”
兼听则明
对西安而言,世园会并非是一帆风顺的事情。“在举办之前,亦有诸多担忧的声音,大致是说西安在举办国际性展会方面经验不足,担忧西安能否交出一份完美的答卷。”西安浐灞生态区管委会副主任丁学俊对《每日经济新闻》说。
“正因为经验不足,方才更需要在此类展会中积累经验,不能因噎废食嘛。西安世园会的总体效果还是很不错的,给西安这座城市的后续影响亦是比较大的。”上述本土学者说。
对上述说法,陕西省委常委、西安市市委书记孙清云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如是回复,“西安作为内陆城市、西部城市,与国际化大都市接轨非常不容易,难度很大,遇到的困难、问题也很多。在世园会申办过程中,有些人士对西安能不能承担这次重任持怀疑态度。事实上,我们迎接了挑战,自加压力,知难而上。”
孙清云坦言,与国际化大都市的标准相比,西安在很多方面还存在不足,通过举办世园会,我们加快改进发展中的不足。实际上就是加快了国际化的进程。“比如我们国际旅游人数大量增加,国际会展活动大量增多。西安还吸引了许多世界眼球,诸多国际性大企业都到西安来走访,带动了西安的招商引资。与此同时,我们对城市建设、城市管理也按照国际化的标准进行提升。”
丁学俊认为,“非议”的存在对世园会的举办者而言如同“良药苦口”。“从筹办到正式开园,我们都以开放的心态来办世园会,广开言路,多纳‘逆耳之言’,期间亦吸收了诸多建设性的意见。”
据其介绍,世园会在做推广方案时,曾遭遇了上海世博会的难题。“两家展会的时间差距不远,一方面是宣传时间的确定,从什么时候开始,世博会之前还是之后?另一方面是怎么定位与世博会的关系?”丁学俊对《每日经济新闻》表示。
“在这个问题,先后召开了数次座谈会,听取了广告公司、资深学者、新闻界人士等多方意见,确定了最终方案,选择了‘下一站,西安’的口号,且在世博会结束前夕在上海进行大面积的宣传投放,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做好“兼听”功课的世园会,在第三方机构的游客满意度调查中,获得了87%的满意度。“相信西安下次再举办类似国际性展会的时候,我的经验会更加丰富,群众的满意度应该会更高。”西安浐灞生态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杨六齐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如是说。在其看来,西安可以做得更好,接下来要分析13%的“不满意”出在哪些地方。
借生态“出海”
偏居西北一隅,历史厚重,文化味浓,羊肉泡馍,黄土城市,此类映象在诸多外地人的印象中根深蒂固。在丁学俊看来,这是人们对西安的单一认知和误读。
“其实西安就在素有‘国家中央公园’之称的秦岭北麓,其生态和自然环境是无需赘述的。诸多游客在世园会看了秦岭园之后纷纷感慨,没有预料到西安还有这么好的山水。”丁学俊对《每日经济新闻》说。
与此相呼应的是世园会期间,西安成立了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主任一职由西安市规划局局长和红星担纲,专事秦岭北麓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以世园会为契机,西安市将辖区内的生态环境保护提升到了一个新高度,相信今后还会有诸多的生态环境关联政策出台。”上述本土学者认为。
在世园会召开前夕,西安主动将其城市宣传语定位为 “华夏故都,山水之城”。“对城市宣传语的新定位,其目的无非是改变外界对这座城市的固有映象,其要传达出西安不仅是历史文化名城,更是一座有山有水的城市。”前述学者认为。
西安坊间曾流传一个与 “生态”相关联的招商故事,大意是说英特尔上海工厂决议西迁时,看中了西安、成都、重庆三座城市,当英特尔的总裁到西安考察时,正好遭遇了比较糟糕的天气,最后选了成都。
此后,有媒体撰文称IT业大举西进时,无论成都还是西安、重庆,几乎在每个项目上都展开“近身肉搏”,从英特尔到阿里巴巴,这些重大项目几乎都让三个城市倾巢而出。
“先不管这个传言的真实性,可以肯定的是,生态的好坏在城市的招商过程中,起到了显著的作用,浐灞生态区这些年受益于此,而西安更是受益颇多。”丁学俊听完上述传言之后,对《每日经济新闻》表示。
当地媒体公布的数据显示:“西安5~9月实现旅游业收入281.97亿元,同比增长41.9%。世园会的举办,创造就业岗位2万多个,拉动西安市经济增长1.5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