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仙乐飘飘,好评如潮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04 06:05 来源: 浙江在线-钱江晚报

  文化搭台、经济唱戏,被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颠覆”到了极致。金秋九月,浙江(吉利)交响乐团赴欧洲巡演,谱写了经济搭台、文化唱戏的新篇章。风雨兼程六个国家,紧锣密鼓八场演出,场场掌声雷动,处处好评如潮。李书福善于“反弹琵琶”,拉开了他倡导的世界企业文化交流的大幕。

  文化相融,彰显中国“软实力”

  越来越成熟的李书福,商场上不断见招拆招、屡建奇功,已经逐步习惯从政治层面上看世界了。李书福,认为世界经济一体化必须世界文化一体化,文化相融才能经济共赢。

  就文化而言,民族的,也是世界的,而世界的,一定包含民族的。宽容、包容、兼容,就是世界文化一统的真谛,同理,如果世界企业文化不相容,世界经济一体化只能是一句空话。

  李书福认为,经济全球化、投资贸易自由化是大势所趋,是全人类的共同选择,潮流势不可挡。在全球越来越成为一个经济整体的时代,必须塑造一种与时代相适应、与企业相匹配的新型文化形态,这种尊重与跨越各种不同文化所形成的全新形态,应该是顺应潮流符合客观规律的。

  显然,吉利人的眼光、胆识和境界,说明了他们懂经济也懂文化,更懂得经济和文化的关系,深谙利与义、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

  所以,李书福“异想天开”地要借重文化的桥梁来培育异国感情,用经济合作中的共同利益来消融国家、种族、政治上的隔阂与偏见。

  “我们非常愿意敞开怀抱,与世界各国人民在经济、文化、教育、艺术等领域进行广泛交流、充分合作,共同促进人类文化的繁荣发展。”李书福把这次和浙交的合作看做是“用音乐开启世界沟通之门”。

  在此之前,他已经通过收购沃尔沃打开了一扇门——一扇中国企业走向全球的门;如今,他迫切地希望用音乐打开另一扇门——让全世界更多地了解吉利。

  浙江(吉利)交响乐团奏响的中西合璧的交响乐章,与起源于欧洲的交响乐有异曲同工之妙。欧洲人熟悉交响乐,就像国人熟悉二胡和京剧;欧洲人热爱贝多芬的英雄、命运、田园交响曲、莫扎特的《A大调钢琴协奏曲》,就像国人钟爱的阿炳《江河水》和梅兰芳的《贵妃醉酒》。

  在交响乐中,人们感受到奋斗和命运、分享着欢乐和忧伤、品味了爱情和人生,这些不分国界的旋律和音符,成为人类不可或缺的生活元素,无论民族、国家和信仰。贝多芬“通过苦难,走向欢乐;通过斗争,走向胜利”的优美乐章,不断唤醒着人类需要的不朽精神和永恒情怀。

  文化是最容易引起共鸣的媒介,而音乐则是无国界的语言。不同文化的魅力既在于差异,更在于不同中有着共同。世界所有不同文化中,其实都具有能够引起共鸣的某种元素,会在不同文化的人群中引发共同的兴趣。

  在哥德堡的专场演出,由李书福作词、著名作曲家李杰作曲,表现吉利人自强不息、奋发向上、勇敢前行的交响变奏曲《为了一个美丽的追求》,铿锵有力、气势磅礴,顿时让台上台下的激情融为一体,掌声经久不息,把沃尔沃员工的认同感表现的淋漓尽致。

  “从你们的演奏里我们看到了一个崭新的中国,看到了中国企业的发展实力和魅力。”许多沃尔沃员工兴奋地说,东方艺术家用西方听众熟悉的交响乐,为大家讲述了一个美妙的吉利故事。

  这个美妙的吉利故事,在欧洲巡演的数场演奏中,收获了听众的热烈掌声。

  仙乐飘飘,六国巡演,好评如潮

  《人民日报》9月26日在头版显著位置,发表了题为《弯道超车》的长篇报道,其中用文化内涵提升产品形象、“新吉利、大品牌”逐渐深入人心的观点,着重描述这次音乐文化之旅:

  近来,吉利的名字渐渐与交响乐联结在一起——9月中旬,吉利集团与浙江交响乐团联合组建的浙江(吉利)交响乐团,一行百余人飞赴意大利、奥地利、捷克、德国、比利时、瑞典等欧洲六国巡演,开启吉利集团以文化为载体、扩大世界影响的特殊旅程。

  人们注意到,浙江(吉利)交响乐团此行六国,恰好也是汽车工业高度发达的国家,当地汽车研发、生产、营销领域的专家和相关政府官员受邀纷纷欣赏演出、参加专业交流活动。

  许多欧洲人关注这家中国汽车企业最初的原因恰恰是“文化”。捷克一家媒体评论说:中国交响乐艺术实力的增长速度令人佩服,但更令人惊叹的,是中国企业对文化艺术的支持和促进,并借此实现品牌内涵的提升和转变。

  此时选择在国际上巧打“文化牌”,恰好契合了吉利集团今年以来在企业文化提升方面的努力。

  为了更好实现企业的战略转型、实现“用3至5年时间把吉利打造成受人尊敬的世界500强企业”的战略目标,吉利集团的决策者意识到,必须完善与企业发展战略相适应、具有吉利特色的企业文化体系。

  9月15日,浙江(吉利)交响乐团自上海出发,落地意大利米兰后直奔维罗纳,于次日在维罗纳爱乐剧院音乐厅开始了欧洲巡演的首场演出。

  维罗纳是意大利的音乐之都。从成立之初就以“本土作品交响化”作为立团之本的浙江交响乐团,在这里进行欧洲巡演的首演,可谓接受检验的好机会。

  施万春的《节日序曲》,吕文成的《平湖秋月》、赵松庭的《鹧鸪飞》,杜鸣心的《牡丹仙子》、刘天华的《良宵》、刘湲的《火车托卡塔》,犹如天籁之音,回荡在维罗纳古老的剧场,观众欣赏到了来自中国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广东音乐与交响乐队的合作,高胡演奏家黄丹鸿与乐队合作的《步步高》,博得满堂喝彩。面对这股强劲的中国风,欧洲观众简直陶醉了。

  一位专程从比利时赶到意大利维罗纳的观众告诉记者,他很早就知道有中国的交响乐团要来演出,一直很期待,希望一睹中国交响乐的风采,浙江(吉利)交响乐团的演出确实让他倾倒,中国音乐太美了。

  布拉格的不眠之夜

  9月21日,布拉格国家音乐厅的演出是此次巡演的第四站,这是中国乐团首次登上世界顶级音乐节——“布拉格德沃夏克音乐节”的舞台。

  美轮美奂的布拉格音乐厅座无虚席。观众穿着讲究,气质脱俗。他们不都是白发苍苍的老人,相反,他们中有很多是年轻人,以及符合法定年龄进场中交响乐的孩子。

  在乐章与乐章之间,没有人鼓掌,一次也没有。显然,布拉格的观众有着良好的音乐素养,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音乐会结束时,他们的掌声长达一刻钟,真是雷鸣般的掌声。在一次再一次的返场谢幕曲目演奏之后,他们报以一次又一次的掌声,最后全体起立鼓掌,观众久久不肯离去。他们的热情让汗流浃背的指挥家汤沐海兴奋不已,也令那些年轻的艺术家们激动不已。

  那么,浙江(吉利)交响乐团究竟用什么,款待了口味挑剔的布拉格听众?来自中国的交响乐团,在德沃夏克的故乡演奏了他的《第五交响曲》。德沃夏克,这位十九世纪捷克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是捷克民族乐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捷克音乐爱好者的拥趸。

  汤沐海,这位世界著名指挥家卡拉扬的高足,对乐团的严苛要求是:所有的音乐都应该是有生命的音乐。有技术没生命,那不是音乐。听得出来,这个乐团时时彰显着生命特征的“活力”。

  在下半场的“德沃夏克”之后,意外的惊喜从天而降——中国杰出的竹笛演奏家蒋国基,著名中医师、业余高胡高手黄丹鸿、国家一级演员二胡演奏家高扬、琵琶演奏家王涛,分别身着白色、红色、黑色、蓝色中式礼服儒雅出场,一曲广东音乐《步步高》,又一次将沸腾的现场推向新的高潮。

  蒋国基神秘的口笛一响,“鸟儿”飞来,啁啾歌唱,音乐厅内顷刻间鸟语花香,喜气洋洋。这位中国音乐家以他的神秘、幽默、开放,点燃了布拉格听众的热情。这还没完,他即兴走下台口,再走上台口,“鸟儿”翱翔,妙音绕梁。内敛的听众变成了放声大笑的观众,乐得连相貌都走了样。

  在这里,西方的音乐和东方的音乐浑然天成,西方文化和东方文化水乳交融。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