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我国首次交会对接成功:完美8分钟 真给中国长脸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04 06:58 来源: 中国经济网

  

  

我国首次交会对接成功:完美8分钟真给中国长脸

  11月3日凌晨,天宫一号摄像头拍摄的天宫一号和神舟八号对接锁紧完成后的画面。 新华社发(视频截图)

  

我国首次交会对接成功:完美8分钟真给中国长脸

  天宫一号摄像头拍摄的交会对接瞬间。

  

我国首次交会对接成功:完美8分钟真给中国长脸

  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陆续进行接触、捕获、锁紧。

  

我国首次交会对接成功:完美8分钟真给中国长脸

  神舟八号摄像头拍摄的交会对接瞬间画面。

  “神八”和“天宫”“飞天一吻”的刹那辉煌,用了8分钟,这短暂的时间刻点,永远定格在地球外330公里的漫漫太空。昨天,我国航天迎来了激动人心的历史时刻。神舟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在凌晨实现刚性连接,形成组合体,就像两位期待已久的恋人,终于紧紧拥吻在一起,而它们的这一吻,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首次空间交会对接试验获得成功。

  为了这8分钟,参与交会对接任务的科研人员,夙兴夜寐地奋斗了5个年头。昨天的北京飞控中心成为了历史的见证。

   序 幕 52公里 一道界碑

  又是一个不眠之夜,又是一项严峻的考验,又是一次万众瞩目的期盼。

  经过了820个小时的漫长等待之后,天宫一号终于等来了它期盼已久的“恋人”。

  飞控大厅大屏幕上,浩瀚天宇中“天宫”、“神舟”舒展着蓝色的翅膀,遥遥相望……

  为了铸就这一个刹那辉煌,自2007年任务进入实施阶段算起,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已为交会对接任务忙碌了5个年头。

  2011年9月29日,天宫一号一飞冲天。

  2011年11月1日,神舟八号直刺苍穹。

  神舟八号在升空583秒后,精准入轨,立即转入交会对接飞行过程。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精确控制下,神舟八号经过5次远距离导引变轨,从初始轨道转移到330公里的近圆轨道,并于2011年11月2日23时08分,在飞行第28圈时,来到与天宫一号相对距离约52公里处,进入交会对接飞行过程自主控制阶段。

  此时,两个飞行器均位于南美洲的圣地亚哥测控站测控范围,以每小时28000公里、每90分钟绕地球一圈的速度,由西南向东北方向飞来。

  第一幕 自主控制 波澜不惊

  指挥台前,已奋战了33个昼夜的北京中心总师童斌告诉记者,无论对飞行器还是测控,交会对接都是极大的考验,两目标相对距离近、状态变化快,稍有偏差,整个交会对接任务将功亏一篑。

  11月2日23时08分,天宫一号和神舟八号位于智利圣地亚哥测控弧段内。“神舟八号远距离导引正常完成,相对导航建立,转入自主控制。”

  随着调度自主控制口令的发出,此时,两个大厅前方大屏幕上,从左至右的三个区域,显示着同样的内容。

  最大的区域在中间,是两个飞行器交会对接过程的实时模拟三维动画。画面上半部分又分为两半,分别显示从“神八”看“天宫”和从“天宫”看“神八”。

  大厅里,上百台电脑高速运转,接收、处理海量数据,瞬间得出结论:神舟八号飞船已正常启动自主控制允许指令,顺利转入搜寻阶段,开始自主控制。

  大屏幕上,“天宫”、“神八”像两个如约而来的恋人,开始寻找心上人所在的位置。“飞船转5公里保持!”“对接环推出开始”、“飞船转140米接近”、“飞船对接准备完成”,一系列命令扣人心弦。

  距离在一点点地拉近,风险在一步步加大。大屏幕上,神舟八号飞船对接机构缓缓推出。此时,两个飞行器位于中国西藏与尼泊尔边界一带。

  第二幕 交会对接 平滑流畅

  01时20分,“神八”飞船以每秒0.2米的柔和速度,直线前进……

  3分钟后,飞船转30米保持。氛围在一丝丝凝固,飞控大厅一片沉寂,等待着最后相聚时刻的来临。

  01:29分,“对接机构捕获完成!”

  此时,天宫一号、神舟八号掠过青海一带。神舟八号对接机构上的3把捕获锁与天宫一号对接机构上的3个卡板器咬合后,实现对接机构捕获,蓝色的指令链穿梭在天地之间。大屏幕上,两个圆形的对接机构缓缓旋转紧紧地扣在了一起。

  此时,组合体正掠过甘肃、陕西上空。

  “天宫一号、神舟八号对接机构锁紧,转组合体飞行,交会对接完成!”

  这是两个久违的恋人深情的拥吻,这一吻,吻出了一场太空绝恋,开启了中国载人航天又一历史性的新纪元。从接触到最后的锁紧,它们用了8分钟。

  为了这8分钟,参与交会对接任务的科研人员,夙兴夜寐地奋斗了5个年头;

  为了这8分钟,中国航天人前仆后继、披荆斩棘奋斗了半个多世纪;

  为了这8分钟,全体中华儿女期盼了千百年。

  ■技术解析

  “弹簧”太硬太软都不行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武平介绍,我国的对接机构采用的是导向板内翻式的异体同构周边式构型。从90年代中就开始了对接机构的预先研究工作。

  武平说,去年10月,我国生产的第一个正样飞行产品完成了生产,目前分别装在了神舟八号飞船上和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上。这也使我国成为了世界上能够独立研制、生产对接机构的国家之一。从技术上讲,对接机构相当复杂,主要有几个方面:首先,系统组成非常复杂。它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机电一体的设备,由数百个传感器、上千个齿轮、数万个零件组成,通过电机、控制器来驱动和控制它。其次,它的功能和性能要求很高。可想而知,两个重达八吨多的飞行器在空间的轨道上即便是以很小的相对速度来接触,碰撞能量也是很大的。对接机构又要保证相互之间能够牢固地抓住,同时还要能够吸收掉碰撞的能量。打个比方,比如两个弹簧相碰撞的时候,如果弹簧太硬了,一碰就被弹开了,如果太软了,弹簧能量没有被吸收掉就冲到底了。所以既要保证它有足够的柔性、柔软度,又要有一定的吸收能量的能力。晨报记者 张璐

  ■现场发布

  我国还将开展近20次航天飞行

  2020年建载人空间站

  晨报讯(记者 张璐)昨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举行发布会,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武平身着喜庆的红色西装,介绍天宫一号、神舟八号交会对接试验有关情况。她透露,“神八”飞船计划于17日晚返回,今后我国还将开展近20次航天飞行,2016年左右建设自己的空间实验室,在2020年前后建设载人空间站。

  明年有两次交会对接

  武平在发布会上介绍,

  “交会对接任务今年只做了一次,明年还会有两次交会对接飞行,明年以后我们将进入空间试验室和空间站的建造阶段。” 武平说,在空间试验室和空间站阶段,我国还将突破多项关键技术,比如货运飞船推进剂的再给补加技术,为此还要有货运飞船的发射。“我们要突破再生生保技术和航天员长期驻留的技术,这些都需要我们进行飞行试验来验证。”

  对接机构全为自主研制

  武平介绍,“神八”飞船上有600多台/套设备,全都是中国自行研制的。交会对接成功后,还要继续对组合体的飞行控制以及对接机构的分离进行考核。组合体飞行12天左右,还将择机进行第二次交会对接试验。再次交会对接构成组合体后,继续飞行2天。此后,两航天器分离,神舟八号飞船计划于11月17日晚返回地面。“目前我们对接机构上的部组件都是自己研制生产的。”武平表示,对接机构非常复杂,由上万个零部件组成,承担研制任务的绝大多数是国有企业,也有个别的民营企业。

  12天后拟第二次对接

  武平昨日还表示,12天以后计划进行第二次交会对接试验,其目的是在一次飞行任务中尽可能安排多次试验,这样可以增加空间试验的子样,以获得最大的效益。进一步考核对接机构的重复使用性能,以及交会测量设备在不同空间环境下的性能。“说到不同的空间环境,如果大家看了今天凌晨的直播,可以看到我们是在阴影中,就是地球没有太阳光照射时进行的交会对接,下一次我们会考虑在有阳光的情况下进行交会对接。”武平说,但是这些还要根据昨日凌晨进行的第一次交会对接情况、根据交会对接设备的工作情况以及推进剂的消耗情况等综合情况来最后确定。

  推动载人航天国际合作

  武平表示,2008年5月,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与德国国家宇航中心签署了在神舟八号飞船上联合进行空间生命科学试验的合作协议。根据这个协议,神舟八号飞船上装载了通用生物培养实验装置。这项合作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首次在空间科学应用领域开展的国际合作。

  这次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上搭载了300面国际宇航联合会的会旗。

  (责任编辑:郭彩萍)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