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站最早2013年进入建造阶段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04 07:03 来源: 中国经济网
昨天凌晨,天宫和神八合体成功。这意味着什么,今后我国空间站建设有哪些难点,就这些问题,本报记者专访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朱毅麟和《国际太空》执行主编庞之浩。
昨天凌晨1点36分,神八与天宫在距离地面约343公里的太空实现我国首次空间交会对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武平昨天介绍,我国空间实验室和空间站明年以后进入建造阶段。
二次合体将见阳光
目前,天宫与神八的组合体正在轨运行,设备工作正常,各项在轨试验进展顺利。今后几天将进一步考核组合体的飞行控制、对接机构的分离等。
按计划,天宫与神八将择机进行第二次交会对接试验,进一步考核对接机构的重复使用性能,考量交会测量设备在不同空间环境下的性能。“说到不同的空间环境,如果大家看了直播,可以看到我们是在阴影中”,武平说,首次交会对接在地球没有太阳光照射时进行,而第二次试验,则将考虑在有阳光的情况下进行,但还需根据推进剂消耗情况等综合确定。
神八装载了通用生物培养实验装置,进行由中德合作的空间生命科学实验。“这次神八是无人飞行,因此把航天员座椅的地方拆下来,安装上了实验装置”,武平透露,双方合作得非常好,这次在酒泉发射场,德国科学家参加了关于装置所有的测试工作和空间生命科学实验样品的制备工作。
今后将发射货运飞船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此前透露,今后至2020年空间站建成,将开展超过20次载人航天飞行。对此,武平表示,后续阶段具体方案还在制订,总的看来差不多是这个数目。
据了解,政府已批准载人航天后续的发展规划,我国将在2016年左右完成载人航天“三步走”战略中的第二步,即建设自己的空间实验室。
“明年还会有两次交会对接飞行”,武平说,明年以后,我国将进入空间实验室和空间站的建造阶段,突破多项关键技术,如货运飞船推进剂的再给补加技术,因此今后还要有货运飞船的发射。
据了解,对接机构由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担纲研制,并有贵州、安徽、哈尔滨等遍布全国的单位协作配套,其中有民营企业。
一次对接成功不等于技术成熟
京华时报:天宫和神八的这次交会对接能打多少分?
庞之浩:似乎有点不可思议,第一次就这么完美。看来我们的方案是对的,技术措施、技术水平都经受住了考验。我不仅打满分,还要给它加分,能到110、120分。这项技术难度确实很大,国际上有过各种失败的案例,俄罗斯就曾因“刹车失灵”,飞船和空间站追尾。
京华时报:目前我们的交会对接技术,在世界上大致达到了怎样一个水平?
庞之浩:从这次交会对接看,水平比较高,可以说是世界先进水平。但一次成功并不等于成熟,这次只是突破,取得了一个“开门红”,后面任务还很重。到真正意义上的掌握,还需要多次交会对接试验。
就接下来几天看,还要验证组合体控制,这也是以前没有过的,还有就是到底能不能分离成功。分离的风险也很大,有可能分不开,也有可能分开后没控制好又追尾了。
另外,这次交会对接是在阴面,第二次交会对接,要看看在阳光照射的区域行不行。在阳区,光线下拍照会更漂亮,也看得更清楚,但最近太阳活动进入高峰区,测量系统会不会受到干扰,会不会影响工作?这些都得再验证,还面临很多考验。
■专家解读
航天员或在空间实验室停一两周
京华时报:为什么会在明年以后进入空间实验室和空间站建造阶段?
朱毅麟:明年天宫一号就有人进去了。但天宫一号只是空间实验室的雏形,下一步我们将正式发射空间实验室,即天宫二号、天宫三号,体积、规模都和天宫一号差不多,将实现一定时间的航天员驻轨停留,我估计在一两个星期。在2017年到2020年左右,我们将正式发射空间站,实现航天员长期在轨驻留。
记者:空间实验室与空间站的区别是什么?
庞之浩:空间实验室,指天宫二号和天宫三号,它们就不叫“目标飞行器”了,因为天宫一号主要为交会对接用,也做短期实验。天宫二号和天宫三号将实现中期有人驻留。
与空间站相比,空间实验室是单舱,功率小、用途更简单,寿命也更短,主要开展空间实验、技术实验等,但空间站则是多舱结构,为大规模开发太空资源所建,寿命更长。
航天员驻留太空半年一轮换最佳
记者:今后不到10年时间,将有20次左右的载人航天飞行,平均每年两次,这属于高密度发射吗?
朱毅麟:高密度发射,不仅仅指载人航天,也包括无人卫星发射等。就载人航天来说,一年两次不算太多。我国目前发射密度在不断加大,这主要不在于飞船、火箭的生产,而是发射场、测控站的准备能否应对。
庞之浩:据国际空间站的经验,经过长期试验和理论研究,一般航天员在太空半年一轮换,是最佳的。如果轮换频率更高,一年三四次,那么成本太高;如果超过半年,时间太长,又会对航天员身体、心理产生影响,所以一般一年发射两次,半年一换较为合适。
(责任编辑:郭彩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