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棉花丰收了 听听棉农怎么说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04 08:54 来源: 中国经济网
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八师149团良种连的棉花地里,采棉机在工作。 本报记者 陈学慧摄
新疆是我国重要的棉花生产基地,预计今年棉花总产量将近300万吨。棉花丰收棉农是否能增收?机采棉市场有多大?记者来到新疆产棉大县呼图壁县、机械化程度很高的农八师149团,实地了解棉花的种植及棉农的收入情况,倾听棉农的心声。
加入合作社丰产又增收
在呼图壁县二十里店镇十四户村的棉田里,一些人正弯腰摘棉花,走近一问才得知,都是十四户村的棉农自己在摘棉花。一位棉农一边低头摘棉花一边说:“今年棉花的价格比去年低,而农资价格却比去年高,拾花费比去年又涨了一元,我们辛苦劳作下来只有微薄的收入。”同村的棉农马希春忍不住说道:“我们是丰产不丰收啊!”
呼图壁县大丰镇却是另外一种景象。在大丰镇联丰村万亩棉花示范田里,记者看到,这儿的棉桃开得格外多,棉花的行距与间距也非常整齐。联丰村彦军棉花合作社的负责人王彦贵说,这里加大力度发展现代农业,光节水就有8种模式,而且棉花产量也很高。亩产可达到400多公斤。
同样的土地,棉花产量为何相差这么多?王彦贵笑着说,其实也没啥,只是用了科学的方法来种植和管理棉花。
前些年,农民大都是传统分散的种植模式,土地不集中,防治病虫害、推广矮密早栽培、膜下滴灌等技术都无法统一,采棉机、大型植保机等现代化农业机械也无法大面积推广。为寻求农民持续增收的突破口,2008年,大丰镇打破了原有一家一户分散灌溉和经营的制约,实现了大田种植、灌溉的集约化、规模化管理,成立了35个棉花合作社。2009年合作社籽棉单产达350公斤以上,较往年提高单产70公斤以上,每亩收益增加300元以上。
王彦贵指着眼前的一片地说,这一块地有720亩,以前是67户人家的棉花地,现在集中到了8户用统一模式经营管理。今年风调雨顺,棉花长势很好,再加上秋天光照足,棉桃都开花了,每亩收成380公斤到450公斤不成问题。“这几天轧花厂的老板已来过好多次了,跟我们谈棉花的价格。”王彦贵说,“我们的棉花品质好,我有信心跟他谈,把价格再提高点。”
记者感言:土地条件相同、人力资源相同、水利资源相同,为什么产量相差很大?棉农收入相差也很大?大丰镇的实践告诉我们,农业要发展,农民要增收,必须走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的路子。
农民把土地入股到合作社,土地性质没有发生改变,所有权还是农民自己,流转不失地;土地交由种地能手打理,种地的收益可以保证,自己还可以创业搞别的,为家里增加收入。大丰镇通过新型土地联营合作社的建设,实现了农业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向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的转变,实现了科学技术推广和农业生产效益的新突破。
机械化采棉省钱又省力
虽然是采棉的攻坚时期,但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八师149团良种连的棉花地里,却显得很是“冷清”。一望无边的棉花田里,看不见拾花工,只有一台庞然大物般的机器在棉花地里“行走”,所到之处带走一片白色,留下的是深褐色凋零的棉秆。
趁着采棉机停下来清理挡在前推上的棉秆棉叶,张师傅从2米高的驾驶室里下来喝口水。他告诉记者,这是台进口的采棉打模一体机,把棉桃“吃”进去后压紧打模,吐出来的是长方体状的棉花模块。
说话间,良种连的机械工程师付丽英来到田边。“机器有没有毛病?连续作业更要注意养护。”付丽英提醒张师傅。她晒得黝黑的脸庞,让记者感受到了摘种棉花的艰辛。“往年一到七八月份,我们就出去找拾花工了。这还不够,机关、学校等停工的停工,停课的停课,全家老少都在棉花地里干活,干得人累得很。团里从2009年开始推广棉花采收加工全程机械化。我是技术人员,虽然要忙于维护机器,但比起拾花是轻松多了。”不善言辞的付丽英说起摘棉,津津乐道,一扫刚见记者时的拘谨。
“机采棉,省时、省力、省心、省钱。”付丽英举出了几个数据,从拾花费用来看,人工费今年每公斤2.4元左右,按每亩平均产棉350公斤计算,人工拾花的费用在800元以上,而机采棉每亩的费用是125元;从工作量看,1名拾花工2个月能拾7亩地,而采棉机一天就可以“吃”掉150亩的棉花。“这笔账怎么算都是机采棉划算。”付丽英笑着说。
休息不到十分钟,张师傅带着他的徒弟又开动了采棉机。
就在要离开棉花地时,记者看见一位棉农在从田边往内收拾采棉机刚刚轧过的土地,拔掉棉秆、拾起地里的滴灌带……他已经在为来年4月开始的新一轮种棉做准备了。半天之间,从收割到整理,如果不是机械化作业,这种效率是很难想象的。
采访感言:每年的九十月份,数十万拾花工就像候鸟一样涌入新疆,成为秋收时节棉田里一道特殊的风景。然而,随着农民工打工渠道的增多,返乡创业的人增多,拾花工变得越来越难招,费用也越来越高,很大程度上挤压了棉农的收入。在这种情况下,机采棉逐渐得到了认可。尽管机采棉比人工拾花要低一到两个等级,但机采棉的优势还是显而易见的。棉花生产的全程机械化,降低的不仅仅是劳动强度,经济效益也很可观。
但大面积推广机采棉存在两个问题,一是一次性投入太大,二是对种植全过程要求较高。机采棉从栽种之时就要做好规划,要有适合机采棉的棉株间距,机械采花后的压模、装模、运输、卸模、加工等环节,都需要有相应的机械设备配套。所以机采棉的推广很大程度是建立在农业生产的规模化、集约化基础上的。大规模推广机采棉,需要一个过程。新疆仍然需要拾花工,只是需求量减少是必然趋势。
(责任编辑:尹彦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