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员称利比亚民众对西方存在戒备 对中国有好感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07 09:56 来源: 中国经济网
大学生们暂时停课,志愿到街上清扫卫生。
曾经肃穆的绿色广场,如今已成为民众庆祝、休闲的烈士广场。
经历了8个多月的动荡与内战,利比亚彻底翻过了“卡扎菲时代”一页。“后卡扎菲时代”的利比亚能否实现平稳过渡,处理好内政外交,避免动荡与混乱,以一个民主、法治、团结的形象出现在国际社会,令人关注。
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汽车排着几公里长队加油的场面不见了,一升汽油在黑市上炒到高达2利比亚第纳尔(相当于10元人民币)的疯狂结束了。一切都已回归正常。车上已不再满是尘土,有人重新开上吉普,开始了向突尼斯贩卖汽油的营生。
烈士广场,不再是遍布的绿色旗帜,也没有了四处巡逻的警察,这个曾经被称为“绿色广场”的国家象征所在,游人如织,昔日卡扎菲讲话的高台上,摆放着年轻人弹唱的吉他和喇叭。
阿齐齐亚兵营,迷宫一般的水泥高墙,数米高的哨塔碉堡,已被夷为平地。在接受了利比亚民众长达2个月的“敞开式参观”后,这个卡扎菲政权最核心的区域,已成为一块待垦的农田。
海滩上,孩子们在疯狂地奔跑,大人们悠闲地烤着从海里打上来的鱼,等待夕阳西下的美景。“现在的利比亚终于自由了,人们可以畅所欲言,不必有所顾忌”,来此定居数十年的医生穆罕默德显得若有所思,“只是,这种自由中充满了未知,正如同人人都可能拥有武器,这也是一种隐患”。
10月31日,利比亚“国家过渡委员会”(以下简称“过渡委”)投票选举阿卜杜勒·凯卜为利比亚过渡政府总理,并接替辞职的贾布里勒,成为“过渡委”执行局的新任主席。他将最快在两周内组建新内阁,与“过渡委”一道迎接挑战,共同开启利比亚全新的一页。
强人政治已结束
卡扎菲、穆巴拉克等中东强人纷纷倒下,中东事实上已经步入“政治碎片化”阶段。中东作为一个地区,阿拉伯国家作为世界政治的一支力量,遭受了这轮动荡波的沉重打击,今后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可能降低。
阿拉伯国家官方对卡扎菲之死很少表态。阿拉伯国家联盟、海湾合作委员会、埃及等,在表态中都希望利比亚能够“宽容”,尽快实现过渡。与官方三缄其口、讳莫如深形成鲜明对比,阿拉伯国家的媒体比较活跃。埃及《今日埃及人报》撰文称,卡扎菲一命呜呼,对阿拉伯统治者是一个警示,任何独裁者都不可能长久愚弄他的人民,否则必将走向自己统治的终结,而且下场可悲。
埃及《消息报》评论说,卡扎菲在生命的最后关头可能会“终有所悟”,即自己太相信西方国家了,反受其害。对此,他的儿子赛义夫3个月前就曾公开说,后悔放弃研制核武器,不该盲目相信西方,现在最大的痛楚,就是当我们需要这些武器的时候根本没有,白白挨打。8年前,正是赛义夫与西方谈判,并建议他父亲放弃研发核武器。文章说,西方根本靠不住。西方的做法以及卡扎菲的下场,将会使一些处于准核门槛的国家进一步坚定其决心和拥核意志。
美国《外交事务》杂志刊文指出,卡扎菲的离去代表了阿拉伯强人政治时代的结束。卡扎菲同穆巴拉克等属于一代人,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出身贫寒,青少年时期异常勤奋好学,通过从军改变命运并走上最高层。这些人深受上世纪60年代纳赛尔主义的影响,他们期待着在泛阿拉伯主义方面有所作为。但是,今年席卷阿拉伯世界的“革命”使这些政治强人一个接一个倒下,这次动荡自下而上,无疑使阿拉伯国家具有了更多民粹主义的色彩。
埃及未来研究中心主任萨迪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卡扎菲的下场并不出乎人们的意料,他能坚持到今天却出乎西方国家的意料。他说,阿拉伯乱局现在仍看不到尽头,可能会持续很久。卡扎菲、穆巴拉克等中东强人纷纷倒下,中东事实上已经步入“政治碎片化”阶段,中东作为一个地区,阿拉伯国家作为世界政治的一支力量,遭受了这轮动荡波的沉重打击,未来一阵子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可能进一步降低。而卡扎菲的下场给一些强硬的地区国家领导人以启发,即他们会千方百计地保住政权,并在既有的核政策上一直走下去。如此一来,中东局势可能复杂化。
(责任编辑:袁志丽)
的黎波里市民在超市轻松购物。
的黎波里“海伊斯”时装城内,小朋友在挑选喜爱的衣服。
战争创伤待抚平
利比亚一个全新时代开始,但其境内各政治和军事派别争权夺利同时加剧,不同派别要在未来的利比亚政治利益重新分配上获得一杯羹。也有专家认为,利比亚会以一个团结的形象出现在国际社会。
一些中东问题专家认为,很显然,争权夺利将极大地左右利比亚战后的重建进程。一个满目疮痍、百废待兴的利比亚何时才会抚平战争的创伤,恢复战前生产、生活秩序?
俄罗斯专家瓦里希认为,利比亚战争的背后原因可归结为石油。卡扎菲政权此前统治稳定,却遭受如此结果,原因就是针对该地区石油资源的竞争越发激烈,因此西方认为需要一个新的环境来对利比亚的资源进行控制和监督。目前利比亚“过渡委”没有能力维护国家的安宁与稳定,氏族与部落争端明显,而失业的武装年轻人手持大量武器,也是新政府的一大威胁。他引用俄罗斯常驻北约代表的观点称,未来利比亚的命运将徘徊于战火、暴君或者伊斯兰教之间。
不久前,利比亚“过渡委”主席贾利勒称,将在利比亚施行伊斯兰法,这更让外界多了几分疑虑和担忧。有分析指出,从利比亚的历史来考察,人们不应对贾利勒的讲话有太多疑虑。独立之初的利比亚是一个囊括不同部落、意识形态和宗教信仰的大杂烩。卡扎菲在其执政的42年里热衷于泛阿拉伯主义和泛非主义,并在一种无政府主义乌托邦思想的驱使下将权力下放,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利比亚人统一国民意识的形成。在“后卡扎菲时代”,人们需要一面统一的旗帜来凝聚人心,而伊斯兰教就是最好的旗帜,但这并不意味着利比亚会效仿伊朗模式走下去。温和的伊斯兰主义同自由、民主等现代理念并不冲突,土耳其就是这方面最好的例子。
利比亚问题专家阿里认为,在过渡时期,人们继续需要耐心和意志。“过渡委”最先要做的就是出台新的宪法,尽快组成新政府,并继续保持开放姿态,能够让民众自由表达想法,成为真正的民主国家。目前,利比亚民众有着建设国家的巨大热情,希望集合各地区的文化、教育等优势,共同建设一个民主、统一、自由的国家,而过渡政府应该抓住这一机会,顺应民意。
利比亚问题专家苏莱曼·杜阿也持这种观点。他认为,经过42年的艰苦斗争,利比亚人民再次证明,他们有能力决定自己的命运,改变历史。有人说利比亚在组建新政府的过程中存在矛盾,但是假如从利比亚民众的心理考虑出发,就可以知道,利比亚从南到北、从东到西,都希望成立一个民主的、法治的国家,利比亚会以一个团结的形象出现在国际社会。
西方觊觎分蛋糕
利比亚“过渡委”曾表示,将按照各国在利比亚内战中对其支持大小重新分配石油资源。有评论指出,在阿富汗和伊拉克两国的利润缩减后,目前利比亚已经成为了西方投资公司觊觎和关注的焦点。
利比亚在同西方国家交往方面存在着几个难以跨越的坎:首先,利比亚将在多大程度上回归伊斯兰主义?伊斯兰教在同现代西方民主制度融合方面,除了土耳其还没有其他成功范例。“9·11”事件使美国充分认识到,极端主义对于美国来说是极大的隐患。因此,美国对“后卡扎菲时代”的利比亚所存在的纠结可想而知。其次,利比亚将在多快步伐下重建秩序?“过渡委”武装鱼龙混杂,前不久还传出有人在集会上打起了“基地”组织的旗帜。如果利比亚难以协调好内部各个派别的关系并陷入内斗,由此引发的安全真空将给极端势力带来最好的隐蔽场所。第三,如何对待旧政权分子?利比亚人是以最为激烈的方式结束了旧政权的存在,由此带来的新旧两派人马的仇杀也成了比较突出的问题,这再次引起了西方国家对利比亚人权状况的关切。
有评论指出,在阿富汗和伊拉克两国的利润缩减后,目前利比亚已经成为了西方投资公司觊觎和关注的焦点。法国、英国、美国等北约国家在帮助利比亚推翻卡扎菲政权之后,获得了新政权的许诺,将会在石油和大规模投资方面得到更多回报。
阿拉伯—美国商会执行主席戴维·哈姆德说,目前有大量投资涌入利比亚,而亚洲和欧洲是美国的主要竞争对手,因此商会成员敦促该商会尽快采取行动,不希望失去在利比亚的“一杯羹”。
有人认为美国会以各种理由向利比亚深入和渗透,如现在美国提出要给利比亚培训警察等,就是一个切入的借口。北约也不会完全抽身,而是加强对利比亚军事、经济和政治等的干涉力度。
阿拉伯问题专栏作家杜尼鲁恩撰文指出,北约国家的联合行动也证明美国领导下的全球军事联盟有了新的发展方向。美国主导下的北约参与利比亚行动有4个出发点:第一,美国正在试图建立并加强其在全世界的安全联盟,其清晰的战略就是美国在全球的直接参与,这有利于建立共同的风险评估体系并加强传统合作,也使其军事投放能力可以更加快捷、平稳。其次,此次北约行动得到了卡塔尔等“友好”阿拉伯国家的协助,而这些国家希望加入北约行动的意愿说明了美国建立全球联盟的多元性与吸引力。第三,北约希望通过武力干预利比亚证明各成员国依然需要保持强大的武装力量。据统计,截至10月19日,在利比亚的军事行动中,北约共出动战机2.6万架次,其中美国只执行了约10%的空军任务,而英、法两国的贡献率超过了50%。第四,费用的分摊问题。据统计,美国长达8个月的军事行动共消耗了12亿美元,而这一数字甚至少于此前美国在伊拉克或者阿富汗一周军事行动的花销。美国在先期指责卡扎菲的武力暴行,号召国际社会采取军事干预,并在其后转向空中情报支持并说服国际社会承认利比亚新政权,这一过程看上去美国一直发挥着积极、明智的作用。鉴于此次在利比亚军事行动的成功,北约有了进一步扩大其军事能力的口实。据报道,美国总统奥巴马将在明年的北约峰会上就增加投入以进一步扩大北约应对现代化战争能力的需求游说各成员国。下一步美国将与利比亚新政府展开合作,以便在未来进一步深化其全球战略联盟体系。
有美国学者指出,美国不得不吸取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的深刻教训,不会继续卷入利比亚事务中。利比亚问题应该由利比亚人民自己去解决,美国最多只能发挥一些比如提供援助、建议和外交支持等,以帮助利比亚人民实现平稳过渡。
(责任编辑:袁志丽)
的黎波里市民带着孩子在海边放松。
“天然好感”应强化
年纪稍长的利比亚民众对中国普遍存在亲近感,这是一直以来中国非洲政策的成功之处。年轻人对中国的了解大多来源于中国商品,他们向往与中国人的交流,向往了解一个更加真实、强大的中国。
目前利比亚处于一个维持安宁并准备欢迎中国等所有国家重返的时期,利比亚司法部长穆罕默德·奥拉奇表示,中国与利比亚的经济与政治关系还将继续,中国和利比亚的经贸关系将进一步加强。
的黎波里大学董事会主席费萨尔·克拉什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是一个伟大的国家,国与国的交往除了政府,还要靠人民。他建议中国今后加强与利比亚在文化、教育、技术等各方面的交往。他表示,利比亚需要来自中国各方面的帮助。目前美国、英国、加拿大等都提出要在利比亚大学建文化学院,帮助当地普及英语。中文课程及孔子学院的开设也是开放的,他们愿意为中方提供便利。
利比亚最大医院、的黎波里医疗中心董事会董事尤素福·沃菲认为,北约虽然帮助利比亚打败卡扎菲,但是无视“保护平民”的原则,造成重大伤亡,而且侵犯了利比亚主权。他认为,中国尊重别国,不干涉别国内政,是一个温和的大国。假如利比亚需要外国医疗队之类的援助,他们会首先想到中国。他看好中国与利比亚在未来的经贸合作。
利比亚前政权外媒局负责人哈立德目前正在为“过渡委”工作,从事新闻相关服务事务,他对记者表示,利比亚重建离不开中国。他认为,因历史原因,利比亚民众对西方存有戒备,而中国令人有“天然好感”。他说,战事过后,最有可能与利比亚走近的国家是卡塔尔与阿联酋,希望中国积极参与利比亚重建,继续加强对利比亚民众的友好投入。(驻埃及记者 黄培昭 焦翔 张梦旭)
(责任编辑:袁志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