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政策怎么预调微调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08 00:19 来源: 中国经济周刊《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王红茹 ●实习生 方宁︱北京报道
适时适度,预调微调。中央关于宏观政策的这一新动向,引发许多猜想。
日前,国务院总理温家宝针对当前宏观经济形势表示,宏观政策要“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信贷政策要与产业政策更好结合”、“切实做到有保有压”。
此论一出,中国内地、香港及亚太股市立即做出积极反应。
从不久前出台的资源税改革,到营业税改增值税试点,一系列举措已经反映出我国宏观政策正在悄然发生着改变。
“预调微调”是什么
“预调微调,指的是政策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依然是抑制通货膨胀,但是开始出现一些小转向。预调微调其中一个较大的含义,并不意味着我国的货币政策会全面放松,主要是对于那些需要重点发展的产业以及民营经济可能会产生一些影响和变化。”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杨瑞龙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表示。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表示,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的新提法,表明政府的政策还将继续走“平衡木”。
接受记者采访的多位专家表示,在整体宏观调控政策保持稳定的情况下,完善的财政政策是政策灵活性的重要体现。而近期一系列结构性减税等财税政策的调整,尤其是针对小型微型企业开始加大税收扶持力度,已显示出宏观政策的预调微调趋势。
杨瑞龙认为,“什么时候进行预调微调,要根据情况的变化。比如在2008年经济危机时,宏观政策就没有进行微调。但是到了2009年经济全面复苏,就已经有了微调。现在看来宏观政策也要做一些改变。反通胀肯定是我们要继续坚持的一个政策目标,但是反通胀的力度和节奏可能会有所调整。”
为何要“预调微调”
如果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主要是反映国内的通货膨胀形势,那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就是国内制造业发展的晴雨表。10月份PMI的意外下跌,给经济走好的期待泼了一盆冷水。在业内人士看来,这也成为预调微调的缘由。
在经历前两个月的小幅回升后,10月份PMI下跌至50.4%,创2009年2月份以来新低,与此前市场预期中的51.7%附近的位置完全不同,而小企业PMI则回升4.4个百分点。这一升一降,完全出乎市场预期。
杨瑞龙向《中国经济周刊》分析,从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公布的PMI分项数据看,企业在出口和投资方面都面临压力,同时也反映出我国整体经济增速在下降。
近年来,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目标总体看有三个:稳物价,保增长,调结构。之所以将稳物价放在首位,在业内人士看来,主要是CPI从去年下半年开始起猛涨,一年下来,已超过6%且持续居高不下。
要对付通胀,从紧的货币政策是必然的选择。但从近几个月CPI数据看来,政策效果已经显现,疯涨势头已基本得到控制。此外,从日前公布的PMI指数中,也能看到经济发展中一些积极变化:物价涨势加速回落,通胀压力明显缓解。但许多民企特别是中小型企业却因此备受困扰。据调查,有六成以上民营企业受到了“钱荒”的困扰,融资难问题突出。
“货币政策收紧以后对央企影响不是很大,但是对民营企业、中小企业的影响还是很大的,包括现在民间信贷市场出现的一系列现象都说明了这一点。”杨瑞龙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在物价总水平持续回落的情况下,宏观政策从几个月前的一味加大调控力度,调整为把握“力度和节奏”。物价稳了,按理说,下一步就该是保增长了。
“通胀没问题了,下一步,维护经济的增长,或许应该作为我们的政策目标。现在看来,温家宝总理的讲话中,已经关注到这个问题了。”杨瑞龙说。
但是另一种观点则认为,稳物价、保增长、调结构的顺序,应该有一些改变。如果宏观调控是稳物价,微调侧重的应该是调结构,把调结构置于保增长之前,就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与需求而言,是比较正确的选择。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群认同在宏观政策的预调微调中,更重要的是要通过结构调整,通过发展方式转变,通过加快改革,来加快巩固经济增长的基础。“现在虽然不一味地追求经济增长速度的回升,但是也要防止经济出现较大的波动。在这个背景下,更重要的是加快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和改革方面的相关的工作力度调整。企业要有过紧日子的准备,加快转型升级,通过艰苦努力为长远发展奠定新起点、新基础。”张立群说。
“预调微调”表现在哪里
今年以来,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众多小型、微型企业生存困难,融资难和税费负担偏重等问题尤其突出。10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加大对小型、微型企业税收扶持力度。随后,一系列相关政策陆续出台。
10月28日,财政部发布公告,上调增值税和营业税起征点,并于11月1日起施行。
此外,财政部还表示,自11月1日起至2014年10月31日,对金融机构与小型、微型企业签订的借款合同免征印花税。
“降低税负标准是对企业最有效的支持方式之一,增值税和营业税起征点提高,以及免征印花税,将对相关企业形成积极支持。”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群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表示。
其实,在国家出台扶持小型、微型企业发展政策前3天,一项刺激内需的新政已出台,以避免经济硬着陆风险。
10月25日,商务部等三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十二五”时期做好扩大消费工作的意见》,明确了“十二五”商务领域扩大消费的主要任务和财政金融支持政策。
在张立群看来,这是在欧美经济濒临衰退的边缘,后期出口形势不容乐观的情况下,三部门落实中央“防通胀、扩内需、调结构”部署,刺激内需,避免经济硬着陆的重要政策选择,也是宏观政策适时适度进行的预调微调。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蔡进也表示,“着眼于未来,宏观政策要更多关注如何保持社会需求的稳定增长上。”
从资源税改革,到营业税改增值税试点,再到刺激内需政策的出台,这一系列举措反映出我国宏观政策正在适时适度进行着预调微调。
在预调微调的新方向下,货币政策意欲何为?
之前央行公告称10月27日发行10亿元3月期央票,同时将停发已连发两周的三年期央票。业内猜测,这是在释放货币政策变调信号;有观点认为,货币政策局部定向宽松或是管理层考虑的下一个选择。
目前,市场普遍预计年内将差别甚至全面下调存款准备金和降息。针对这种说法,一位银行业人士表示,“最终的判断还是要等到11月11日左右公布10月经济数据后,如果10月CPI涨幅继续回落,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或是央行首先考虑推出的政策之一。”
杨瑞龙向《中国经济周刊》进一步表示,当前,宏观调控的大方向不会发生大的改变,针对的还是稳物价,手段仍是从紧的货币政策;但在从紧的货币政策之下的信贷操作,也会有些微调,“不久前的国务院会议已经针对中小企业在贷款、担保方面做出了一些政策调整。之前要抑制通胀估计可能会加息,现在看来不会再加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