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山区 支持三农 创新服务 ——北京农商银行三农服务纪实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08 01:52 来源: 北京晨报日前,中宣部、新闻出版总署等五部门在全国新闻战线组织开展了“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各大媒体记者深入基层一线捕捉、挖掘热点新闻题材与“百姓所思所感”的融合点,以原生态的环境探访,强化报道感染力。
借“走转改”活动契机,北京农商银行邀请部分在京媒体深入边远山区网点,将这些扎根山区,服务三农的感人、质朴的原生态素材展现在媒体面前,通过深入基层体验生活、蹲点调研、与当地居民及北京农商银行员工面对面交谈等形式进行,形成有人物、有细节、有观点、有深度的图文并茂的媒体报道,让更多的人关注农村金融支付环境建设和农村金融服务需求。
10月26日,记者们驱车近四个小时,来到距房山区中心80公里外的山区网点史家营分理处。一路上曲折的盘山公路,人烟稀少让记者们感受到了农商行网点的偏远。中午时分来到史家营分理处,营业厅里客户排着两条长长的队伍,两名柜员紧张地忙碌着。近下午两点,柜员仍然顾不上吃午饭。分理处经理张丽告诉记者,史家营乡在深山里,全乡2万多口人办理存取款、缴纳手机费、买电、理财就靠这个网点。分理处的四名员工每天都是早晨五点多从家里出发,坐公交车到河北镇支行,然后再坐支行班车到分理处,保证十点准时开门营业。他们每天都要往返140公里的山路,晚上回到家里已经是八点以后了。农村地区居民办业务一般都在中午前后,柜员们忙的没时间吃午饭,分理处也没有做饭的地方,大家都是下午三四点抽空吃点从家带来的饭菜或吃方便面,更多的时候都是免了午餐。而且这里是煤矿采空区,饮用水和生活用水都是从15公里外买来的,水倒在盆里都浮着一层煤屑,条件异常艰苦。
10月27日和28日,记者们采访了昌平支行扶持起来的草莓种植户张士芳和昌平南口支行客户经理王庆。张士芳是一名种植蔬菜的普通农村妇女,在昌平支行信贷支持下,现在成为拥有80万资产的富裕户。客户经理王庆27年如一日在农村信贷岗位上奉献,经手调查的1500多笔贷款无一笔不良。在怀柔区怀北镇大水峪村,记者们观看了当地村民在“乡村便利店”进行补登存折的全过程,村民吴秀春说:“以前没有‘便利店’,我乘车去怀北镇的银行缴纳养老保险,来回一个多小时,现在就在家门口,农商行服务真的好。”从怀柔城区出发,经过两个小时的山路,记者们来到了全市最远的金融网点——喇叭沟门分理处。ATM机前一个储户正在办理业务,柜员着装整齐,热情地办理着业务,一派城市里现代化金融服务的气象。喇叭沟门分理处经理王晓民告诉记者,“别看地处偏远,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存取款、中间业务、卖国债、理财、ATM业务都有,和城里的金融网点一样方便。”
采访中,记者们了解到北京农商银行现有金融网点600多个,覆盖首都16个区县所有乡镇,而在远郊区县的网点就有407家。条件艰苦是山区金融网点的共同特点,但北京农商银行员工却依然无怨无悔地坚守,采访中,他们向记者道出了心声:“我们很多员工本来就是山里的,知道山里的居民办点业务有多难。有我们在这,才体现出60年农村合作信用社的历史价值,真正把金融服务送到农村‘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