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汇率问题G20未落实正合"美"意 人民币不再委曲求全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08 17:32 来源: 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编者按:胡锦涛主席在G20戛纳峰会上对人民币汇率问题做出了“最强硬的表态”。但与此态度不同的是,戛纳峰会公报未能继续此前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公报中“重申汇率过度波动和无序变动对经济金融稳定的危害”的立场。而是依然要“限制通过低估币值来进行竞争”。不仅未解决汇率制度等实际问题,还正合美国的心意。”

  对此,本网借多位专家观点意在指出,汇率过度波动和无序变动是市场失灵的表现,美国具备自主决定美元汇率甚至操纵他国家汇率的能力,才是当前国际货币汇率领域混乱的重要根源,是汇率管理合法化、高效性的阻碍。在当前形势下,我国更应保持汇率自主、稳定。在没有人为低估汇率和主动追求顺差的情况下,人民币已趋于均衡区间,在未来一段时间甚至可以呈现双边走势。

  据新华海外财经报道,胡锦涛主席在 G20戛纳峰会上发表讲话时说,“一再要求新兴市场升值货币、减少出口,这不会带来平衡的增长;相反,只会令全球经济陷入平衡的衰退,使可持续增长成为不可能”。此番发言被外媒称作“迄今为止中方在拒绝人民币升值上措辞最强硬的表态”。

  但与此态度不同的是,戛纳峰会公报未继续此前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公报中“重申汇率过度波动和无序变动对经济金融稳定的危害”的立场。而是依然表示“我们将致力于更快速行动,构筑一个更由市场来决定的汇率系统,提升汇率的灵活度以体现经济的基本面状况,避免汇率长时间失准,限制通过低估币值来进行竞争。”此番意有所指的表态,不仅未能就国际汇率管理以及汇率制度做出规范和改善,反而与一些发达国家指责人民币汇率被严重低估的说法相呼应。

  对此,财经评论人钮文新认为,人民币在海外市场现走弱趋势无疑与中方对汇率问题的强硬表态有关。而G20公告中在汇率问题上的措辞则具有明显的指向性,发达经济体对自己为货币大量注水,有意压低币值的做法却只字不提。可见,美国不会停止继续以汇率问题干预中国经济,还会用各种方式压制中国。 <<详细

  

  同时,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院长丁志杰在博文中也表达出对G20峰会在汇率问题的态度表示失望,同时还对此前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公报中重申“汇率过度波动和无序变动对经济金融稳定的危害”表示认可。他指出,汇率过度波动和无序变动都是市场失灵的表现。今年国际外汇市场跌宕起伏,这两者会造成严重的经济金融冲击,也同时成为一些国家转嫁危机的工具。我国应保持汇率基本稳定,这有助于遏制一些国家不负责任的行为。

  汇率管理合法性、有效性亟待加强 美元汇率是祸根

  

  “首先是管理的合法性问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中未对汇率管理作出明确规定,即使合理的汇率管理也可能被贴上汇率操纵的标签。美国具备自主决定美元汇率甚至操纵其他国家货币汇率的能力,这也是当前国际货币汇率领域混乱的重要根源。”丁志杰表示,非国际货币发行国的货币汇率变动大多时候是被动的,升贬反映的是主要货币发行国的经济形势与政策变化,而与本国经济无关,使得汇率变动成为经济冲击的来源,而不是吸纳外部冲击的工具。

  “其次是管理的有效性问题。目前全球每天的外汇交易量高达4万亿美元,其背后是无声的巨量资本流动。仅凭一国干预势单力薄,有效性也大打折扣。”丁志杰表示。 <<详细

  汇率管理不等于汇率操纵

  

  据中新社报道,胡锦涛主席在G20峰会前夕接受法国媒体采访时说,“国际社会应该正确认识世界经济失衡的本质。失衡是世界经济金融深层次问题的外在表现,而不是原因。导致失衡的原因是结构性的,包括世界经济结构不平衡、国际分工不平衡、国际货币体系不平衡等。解决世界经济失衡问题需要各国共同努力,进行经济结构调整。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这无疑像世界尤其是向美国传达了,中美贸易关系不平衡是结构失衡、国际分工失衡、国际货币体系失衡所导致,汇率不是主因,需要双方共同努力调整。

  对此,丁志杰认为,在当前国际货币金融动荡不定的情况下,在众多不平衡的环境中,汇率管理主要是防御工具,并不等于汇率操纵。保持汇率基本稳定有助于遏制一些国家不负责任的行为。中国是世界经济大国之一,汇率变化不仅影响自身,对其他国家也有溢出效应。要坚决反对美国官方将人民币汇率问题政治化,把人民币汇率作为其政策失当的替罪羊。

  中美汇率博弈 目前形势中国占优势

  

  2005年7月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已达30%。从近期外汇市场情况看,人民币有升有贬,离岸市场人民币汇率也开始下滑并出现了低于在岸市场汇率的倒挂现象,无论是即期汇率还是NDF远期汇率皆然(离岸非交割远期),对此丁志杰认为,这显示人民币汇率趋近于均衡水平。与此同时,中国国际收支调整成效显著,经常项目顺差占GDP的比重逐渐回落,尤其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后更为明显,到今年上半年已降至3%以内,低于所谓的4%警戒线。这些数据表明中国没有人为低估汇率和主动追求顺差。

  “反观美国,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向全球输入流动性,美元汇率大起大落,引发国际货币金融领域动荡,成为世界经济的不稳定因素。在这个时候,美国拿人民币汇率说事,显然处于被动地位。”他强调,当前的形势使中国在很多方面处于相对有利的位置。

  人民币汇率已趋近均衡

  据《中国证券报》5日消息,戛纳当地时间3日晚,中国商务部部长陈德铭在二十国集团(G20)戛纳峰会中国代表团新闻中心接受中外记者采访时表示,人民币汇率基本处于合理区间,中国贸易顺差与GDP之比仅为1个多百分点,如果加上国际资本的异动,整个国际收支顺差与GDP之比也远小于3%。人民日报海外版本周一援引他称,如果中国的整体贸易是平衡的,只是与某一个大国出现了较大的贸易不平衡,这就不是汇率问题。

  丁志杰在微博(http://weibo.com)上也曾表示人民币汇率趋近均衡水平,“基于两个判断:一是近半年来对美元的一年期远期升水回到1000点以内,最近一段时间回到500点以内;二是国庆长假前香港NDF市场与国内市场汇率倒挂。我的判断是汇率回到6以内,就可见真正的双向波动。”但他强调,均衡汇率是通过市场交易形成的,只能是大致估算而难以精确计算。

  外汇市场人民币贬值压力正在积累

  

  据《华尔街日报中文版》报道,中国商务部部长陈德铭在峰会间歇对其表示,人民币9月份面临抛压,显示出市场认为人民币汇率正开始发生改变。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研究员,梅新育日前在博文中指出,今年以来,除人民币外,新兴市场货币对美元汇率普遍贬值是今年全球金融市场的突出现象。他判断,在无人为干预的情况下,明年上半年以前,人民币对美元的贬值压力都在日积月累。

  他表示,作此判断的主因在于美元“避风港效应”突显、新兴市场经济体宏观走势不确定性上升、初级产品牛市走向终结都进一步增强了美元的升值压力,而且三者会形成自我强化的循环。而且,一旦其它热门新兴市场经济和货币汇率大逆转启动,金融市场上的传染效应将使人民币不能不承受与其它新兴市场货币一样的贬值压力。 <<详细

  

  另据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在刚刚闭幕的第七届北京金融博览会上,中国外汇投资研究院院长,谭雅玲预测明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将可能呈现双边走势,甚至不排除贬值的可能。她认为,应该在目前的市场上打消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否则对市场及政策调整都是特别不利的。汇率改革提倡追求的是一个双边的走势,而现在的汇率一直在一个单边,从这样一点来看,未来的人民币贬值压力会很大,升值的状况可能还会出现,但是升值的区间和力度会有限,下跌的幅度要可能会大于上涨的幅度。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中国经济网金融智库栏目】(地址:http://finance.ce.cn/jrzk/index.shtml)

  (责任编辑:朱丹)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