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乳山牡蛎:“秋播春收”解难题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09 05:10 来源: 经济日报

  走进山东省乳山市海阳所镇西黄岛村,放眼望去,好多渔民的院子周边堆满了养殖牡蛎用的网笼。

  “这是给提前育苗准备的,把这些串起来的扇贝壳放到海里,一些天然的牡蛎苗就会附在上面,能省下不少买牡蛎苗的钱。”已养了8年牡蛎的渔民侯守林说,靠养殖牡蛎,今年上半年自己大赚了一笔。“上半年的牡蛎较往年长势好、价格高,大的牡蛎每斤卖到1.5元到1.6元,一般牡蛎也卖到1.2元到1.3元。承包的2000亩海域全部养殖牡蛎,上半年收入100多万元。”

  “养这么多牡蛎,不愁销路吗?”记者问道。

  “当然不用愁。每年的11月到次年的4月,是乳山牡蛎收获的季节,那时福建、浙江、江苏的客商在俺村常住。今年上半年销往南方和日本的牡蛎明显增多。尤其是出口日本的海产品增多。”侯守林说。

  发展牡蛎产业,乳山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养殖历史悠久。然而,传统的牡蛎养殖方式,技术含量低。“遇上台风很容易将牡蛎卷走;再加上受夏季海水附着物多等因素的影响,牡蛎成活率、产量等都受到挑战。”乳山市海洋与渔业局渔业科王亮晖说。

  为解决难题,乳山专门组织人员到烟台等地考察,并与中国水产科学院黄海所、中国海洋大学、山东省海水养殖研究所等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建立了密切的技术合作关系,研究出牡蛎“秋播春收”的先进养殖技术,即每年9月份采购外地牡蛎半成品回来投入养殖,11月到次年4月收获。新技术降低了养殖成本。育肥后的牡蛎肉重量由原来只占整个牡蛎总体重量的5%至7%,提高到15%至20%,受到消费者的青睐,“乳山牡蛎”声名鹊起。

  随着技术的突破,乳山市牡蛎养殖规模不断扩大。目前,全市牡蛎养殖已达3.5万亩,养殖户突破了1000户,年产量突破22万吨,牡蛎养殖成为近海渔民致富的一大法宝。2008年11月,“乳山牡蛎”获国家地理标志商标认证。2010年,乳山的牡蛎深加工企业发展到10家,年加工牡蛎产品3万吨,产值10亿元,出口创汇6000万美元。

  牡蛎加工后产生的大量牡蛎壳,也得到了充分利用。乳山乳东水产公司、银海达公司等企业把这些废牡蛎壳清洗后卖到南方或出口到韩国,用作紫菜培养基。据了解,乳山每年卖出废牡蛎壳3000多吨,创收300多万元。

  为把牡蛎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2009年9月乳山成立了牡蛎协会。协会会长李从智介绍,为提高牡蛎产品档次,协会积极引导好当家集团乳山荣佳食品有限公司、乳东水产等龙头企业,引进先进的加工设备和技术,研究开发以牡蛎为原料的海洋药物、营养液、化妆品等高档精深加工产品,提高牡蛎产品附加值。

  “乳山出台了一系列扶持牡蛎产业的政策,对积极发展单体、全三倍体牡蛎育苗项目且年育苗量达5万粒以上的企业给予3万至5万元奖励,对年新增牡蛎养殖面积达100亩以上的企业给予1万至3万元奖励,对新通过国家级认定的无公害牡蛎养殖基地给予1万元奖励,目前牡蛎养殖面积正以每年2000亩至3000亩的速度增加。”王亮晖说。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