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曼破产殃及QDII清算 华安掏千万补差额黄祎妮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09 09:05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本报记者 黄祎妮 上海报道
一场历时三年的马拉松终于步入尾声。
11月8日,华安基金对外发布了《华安国际配置基金清算报告》。该报告称,华安基金于2011年11月2日将176.34万美元划入华安国际配置基金的托管账户弥补差额。
以11月2日当天汇率计算(1美元兑人民币6.3297元),此次,华安基金为旗下QDII保本基金倒贴出去的差额达到1116.18万元人民币。
“作为第一只QDII基金,这只基金的清算程序,对于QDII制度的完善有着积极意义。”业内人士表示。
而对华安国际配置基金的投资者而言,尽管历经波折,但拿回本金、利息且逃过QDII暴跌风暴,也算等来了一个较好的结果。
运作不足两年
成立于2006年11月的华安国际配置基金,是国内首只QDII基金产品。
2011年11月2日,是华安国际配置基金成立的第五个年头,也是该基金第一个投资保本周期结束。华安基金方面表示,决定于第一个投资保本周期到期日终止该基金的合同。也就在当日,华安国际配置基金正式进入清算程序。
而这只保本型QDII产品的正式运行时间却不足两年。
自2006年9月13日,华安国际配置基金正式开始发行,最终募得1.96亿美元的首募规模,并于2006年11月2日成立。
在国内QDII产品首次试水海外之后,基金行业很快迎来了QDII产品发行的高潮期。
2007年,第一只股票型QDII南方全球精选,首日的认购金额就达到了500亿元,远远超过了150亿人民币的预定发售规模。
而上投摩根亚太优势、嘉实海外、华夏全球精选三只股票型QDII基金也多以首日告罄而提前结束了募集时间。其中,华夏全球募得资金300亿元,认购中签率仅为47.65%;嘉实海外的首日认购金额超过700亿元,中签率为40.7%;而上投摩根亚太优势更是创造出了迄今无人能及的发行奇迹——1162亿元认购规模,中签率也创出了25.80%的新低。
但是,国内基金系QDII产品的繁荣并未持续多久。
华安国际配置基金正常运作至2008年9月15日,但是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席卷而来。
由于雷曼兄弟公司突然宣布申请破产保护,华安国际配置基金投资的结构性保本票据的相关主体——雷曼欧洲及其关联机构于2008年9月至10月先后进入破产程序,致使该基金一直无法正常运作、估值和开放赎回。
华安保本QDII基金随之即面临清盘风险。但是,当时没人能够想到,这一预期中的清盘一直拖延了三年。
补足差额
据记者获悉,华安基金曾为此连夜开会讨论,最后决定由公司出资为投资者保本旗下QDII华安国际配置基金。
在雷曼兄弟申请破产之前,2008年8月29日,华安国际配置基金净值最后一次公布的净值为0.9540美元,已经跌穿1美元净值。
9月18日下午3时左右,《关于华安国际配置基金相关保本责任的公告》随之出现在华安基金公司官方网上。该公告称,华安基金将对华安国际配置基金持有的结构性保本票据承担到期保本责任。
“做最坏的打算,华安基金可能要为此抛出6亿元人民币的血本。”当时,业内资深研究人士如此告诉记者。
经过与雷曼欧洲艰苦的漫长谈判过程,华安基金与雷曼欧洲达成了和解协议。
根据和解协议和《民事调解书》,雷曼欧洲应向华安国际配置基金支付4489万美元(以下简称“和解款项”),及自2009年7月1日起计算至付款日(最多计算至2011年11月2日止)以和解款项为本金、以年利率2.25%为利率计算的利息。
2011年10月27日,华安基金收到了来自雷曼欧洲的和解款及利息,合计4723.65万美元。
除此之外,华安基金经过与雷曼欧洲的交涉,于2009年11月收回结构性保本票据中的收益资产部分,合计4538.87万美元。该部分资产收回后,由基金管理人在境内进行固定收益投资。
尽管华安基金分别收到来自雷曼欧洲支付的结构性保本票据清算所得、和解所得以及该等资产的投资收益合计9463.66万美元,但这一数字仍低于华安国际配置基金原投资的结构性保本票据的本金9640万美元。
华安基金按基金合同中的保本承诺,于2011年11月2日将176.34万美元划入该基金托管账户弥补差额。上述资金划入后,该基金的基金份额净值恢复到了1.001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