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豆类短期延续调整 连豆后市现曙光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09 09:53 来源: 新华08网

  

  ⊙中证期货 吴向科

  10月份以来豆类市场的走势以窄幅震荡为主,并逐步从下跌的情绪中重拾商品属性。笔者认为,由于不同的市场主导因素,11月份豆类商品各品种间将出现强弱分化,连豆底部支撑会比较明显,豆油和豆粕将进一步震荡寻底。

  三因素导致调整格局

  首先,整体宏观环境不确定性增加,压制商品走势。欧债问题的解决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市场的系统性风险将在一段时间内连续压制资本市场的表现,美元的持续走强也会对商品市场形成压制。美国经济数据相对向好、欧洲央行和澳洲央行相继降息以及政府干预等都有利于美元进一步走高。

  其次,南美种植顺利,天气良好导致炒作预期降温。由于10月降雨充足,巴西大豆播种进度快于正常水平。机构称,巴西豆农播种快于去年同期和五年平均水平,阿根廷农民也从10月底开始了新年度大豆的播种。近期的降雨带来良好的土壤墒情,给大豆的播种创造了十分便利条件。

  第三,购销缓慢,以消化前期库存为主。10月份以来,由于油粕价格持续低迷,大部分压榨企业处于亏损的状态,主要消费国因此均放缓了对大豆的采购。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大豆进口国,中国对大豆的需求变化将直接影响全球市场。从今年中国的大豆进口数据来看,1-9月累计进口较去年同比下滑6.1%,而且对美国大豆进口的需求一直处于较低迷的状态,其中更多依赖对南美大豆的进口,因南美价格更具优势。

  

  相对偏强因素支撑后期大豆

  一是供需矛盾相对明显,缺口无法改变。美国农业部(USDA)10月份公布的最新月度供需报告显示,11/12年度美国大豆单产下调至41.5蒲式耳每英亩,较上月预测值下调0.3蒲式耳每英亩,较去年下调2蒲式耳每英亩。如果维系该平均单产,该数字为2003年来最低值。大豆产量同比下滑8%至30.6亿蒲式耳,较上月下调1%,主要因为单产的小幅下调和收获面积的小幅下调。该数据对比去年大幅下滑,对比上月小幅下调,远低于市场预测值。

  二是国产大豆底部政策支撑预期强烈、价位清晰。从2008年以来,临储指导价格在以2-3分钱每斤的幅度趋势性上涨。从统计局数据来看,大豆种植成本2011年为每亩450元,较2010年的395元上涨了10%以上。计提该幅度,今年收储指导价格若上升10%,则会达到2.1元以上,这也符合市场的普遍预期。如果按照该指导价格看大连盘面,则近现货月合约的4200元/吨成为一个下沿区间。

  三是连豆持仓并未像美豆一样大幅缩减,资金预期仍存。从九月中旬调整以来,CBOT大豆总持仓连续下滑。从9月初的60万张以上下降到当前的54万张。基金净多持仓数量也下滑明显,从8月底的157276张下滑至11月1日的33745张,下滑幅度达78.5%。但是国内大豆合约由于上述其自身的支撑较为强烈,所以资金撤离并不明显,反而持仓量呈现震荡攀升的走势。

  操作建议

  综合以上因素分析,笔者认为豆类商品的判断维系震荡寻底判断。短期调整但不做空,大豆稍强可逢低参与多单,宏观压力仍需密切关注,短线操作不宜期望太高。而做多行情的推动仍需更加关注资金的主动介入。另外北美库存成为市场基本面方面的显性压力,买方市场的积极性有可能在价格继续下探时出现。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