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始于“小黑屋” 终于“小黑屋”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09 19:56 来源: 上海侨报

   华人留学生被打,乌克兰警察鞠躬道歉

   10月28日,乌克兰哈尔科夫国立大学的校园里来了3名警察,他们和校领导、哈尔科夫华人留学生会主席以及两名华人留学生走进了一间办公室。3名警察是来道歉的,向两名华人留学生道歉。

   在任何一个地方,警察道歉都不是一件小事,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乌克兰的华人钟林说,他到乌克兰快10年了,听到警察对华人道歉,这还是第一次。事件最终能以警察的道歉收场,也算是完满。

   本报记者/卜微沛 图/李斌

   警察刁难,学生挨打

   2011年9月12日,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在乌克兰哈尔科夫,两名中国留学生,崔鹏和郝琳,晚上的打算是去友人家里吃饭。

   当天傍晚6点多,在地铁ALEKCUEBKA站出口处,崔鹏和郝琳被两名警察拦下,要求检查证件,他俩就跟着警察走进了警员办公室。

   在哈尔科夫,每个地铁站都有一间警员办公室,供警员休息和办公用,房间里没有手机信号。“其实就相当于拘留室。我以前曾被带进去过一次。房间不大,一条长凳,一张办公桌。”一名在哈尔科夫的华人说,“里面有些刑具,警棍、手铐和脚镣等,整个感觉就是冰冷和阴森。”

   不大会儿功夫,郝琳哭着跑出了警员办公室,她跑到信号畅通的地方给其他人打了电话。很快,崔鹏跟了出来,随后是两名警察,他们发生了肢体冲突。

   根据崔鹏和郝琳的说法,尽管他俩到哈尔科夫的时间不过1年左右,但是早就听说过有其他华人经常碰到警察在路上要求检查证件一类的事情,所以当时并没有感到惊慌。他们在办公室里,立刻拿出了随身携带的护照、学生证甚至还有两份房屋租赁合同。

   郝琳说,她随身一直带着旧的一份曾经租房的合同,心想着若遇到警察检查时,多一份文件可能会好一些。

   没想到,正是这份旧的租房合同惹事了。崔鹏回忆说,警察故意刁难,质问他们为什么合同过期了,还说要罚款。一名警察当场将旧的租房合同撕碎。接下来,他们指控崔鹏有醉酒行为。

   郝琳看到警察态度不好,想拿回证件,结果警察打了她两个耳光。崔鹏急了,立即上前阻止,于是和警察产生了冲突。

   郝琳被吓哭了,正好两名警察被崔鹏缠住。一时没注意她,郝琳便跑出了警员办公室。

   崔鹏曾经在国内练过乒乓球,十二三岁时曾经获得全国少年组乒乓球比赛第三名。他去哈尔科夫国立大学主要是为校乒乓球队打球,俄语水平很差。郝琳的俄语水平也不怎么样。

   郝琳给崔鹏的乌克兰教练打了电话,随后他们又被警察带回了办公室。半个小时后,崔鹏的教练以及其他警察来了。他们重新给崔鹏和郝琳作了笔录。

   崔鹏当时很害怕,一见到自己的教练,他也哭了。

   教练和警察商量了一阵后,由警察口述,崔鹏写下了一份书面证明。看到教练说话,崔鹏说他并没有怀疑,就照做了,最后在书面证明末尾签了名。

   俄语虽然读音不规则,但是写起来相对简单,听读音基本就能写出单词。结果是崔鹏写完了这份声明,但是并不清楚自己写了些什么。事件就此告一段落。

   据居住哈尔科夫的华人王超说:“在乌克兰学习的很多华人学生,俄语水平一开始都跟不上,只能慢慢来,一边读书一边跟,过两年就熟练了。”

   王超还介绍说,按照当地法律,醉酒严重者可能会被拘留。“前苏联地区因为冬天天气冷,所以喝酒是他们的传统,酗酒的人很多。以前,在乌克兰大街上能自由喝酒抽烟,因此大街上醉鬼也很多。政府觉得这会影响市容,所以出台了禁酒令。从2010年开始,乌克兰大街上严禁喝酒,警察若看到有人在大街上拎着酒瓶,会上前进行询问。如果看到有人喝酒,便会处以罚款。不过,如果只是一般喝醉的话,只要没闹出事,警察也就不管了。”

   华人愤慨,大使出面

   事后,崔鹏才知道,自己写的书面证明里明确写着警察没有打人,因此两名警察拒不承认检查证件期间有过打人的行径,他们的态度很强硬。

   很快,这事在华人圈里传开了,引起了乌克兰各界华侨华人的极大愤慨。他们纷纷对警员殴打留学生的恶劣行径表示强烈谴责,准备组织游行集会表示抗议,并要求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对此次事件引起足够重视,同时要求肇事警察对此事件负责。

   “这太欺负人了,居然动手打女生,不给我们一个交代决不罢休!”“他们就是欺软怕硬,我们团结起来,他们就不敢轻视了!”乌克兰华人留学生纷纷在网络论坛上写下自己的看法。

   乌克兰华人王栋说:“在这里,检查中国留学生证件的情况很普遍,如果出门时不带常用证件就是给自己找麻烦。这两个警察欺负崔鹏和郝琳俄语不好,无法交流,明显就是想敲点钱。”

   华人钟林说:“乌克兰就几个地方有警察查证件的习惯,一个是哈尔科夫,一个是敖德萨,都是华人多的地方。其他地方,比如首都基辅都很少发生查证件的事情。这些人明显是针对华人的,目的就是要点钱。”

   经“哈尔科夫大学华人学生会”讨论后决定,暂不进行游行集会,先以递交书信形式进行抗议,同时立即向中国驻乌克兰大使馆教育处反映情况。

   通过学生会的积极组织和协调,抗议信分别递交至乌克兰警察总局和哈尔科夫州长办公室。

   10月1日,中国驻乌克兰大使张云喜来到哈尔科夫,与各界华侨华人代表共庆新中国华诞,并与哈尔科夫州政府和校方领导就在哈学生安全问题进行了座谈。张大使向乌方指出,学生安全问题“应当予以高度重视”。

   事情闹大了,由于大使馆出面,当局觉得压不住了。在使馆的及时介入和社会各界舆论的压

   力下,乌克兰警方认识到了事态的严重性。进入10月后,“哈尔科夫大学华人学生会”一直在和警方以及校方不停交涉。终于在10月中旬,哈尔科夫警察部门作出了在10月28日道歉的决定。

   使馆提醒

   乌政局长期不稳,社会动荡不安,近几年来民族主义和排外主义有所抬头,中国留学生在乌遭袭事件屡有发生。对于留乌学子,学习是首要的,一方面要尽快提高语言水平,另一方面要增进相互了解。

   2003年5月18日晚,乌克兰国际技术大学(基辅工学院)一中国留学生返回宿舍时被保安盘查证件,双方发生争执。随后部分中国留学生与保安及乌克兰学生发生冲突,校方请当地警察出面调解后平息。事件中,3名中国留学生受伤。19日下午,乌克兰学生与中国留学生再次发生冲突,有两名乌克兰学生受伤。到当晚,数百名乌克兰学生聚集中国留学生宿舍楼门前。

   2008年初以来,在乌克兰发生了近200起针对外国人的犯罪案件。7月20日,乌克兰基辅5名中国留学生在返回宿舍途中遭遇歹徒袭击,其中两人身受重伤,另两名学生及时安全逃离,受伤学生随即被送往当地医院救治。

   2009年5月1日,在嘎拉旺超市附近进行野外烧烤的中国学生遭到不明身份人袭击,多人被打伤,在冲突中,一名暴徒重伤身亡。

   2009年5月13日晚,在哈尔科夫美术学院宿舍附近,当地不法分子无缘无故殴打中国学生。中国学生纷纷前去援助,与乌克兰闹事流氓混战,并抓获滋事不法分子,有几名中国学生被暴徒的匕首割伤。  (以上信息来自中国驻乌克兰使馆网站)

   警方含混,主席声明

   10月28日下午3点,在哈尔科夫国立大学,两名衣着笔挺的警员在上司的带领下跟着学生和学校领导快步走进一间办公室,房门立即关上了,不让其他人进入。这两名警察正是中秋节事件的当事警察,走在他们前头的上司是哈尔科夫警察局的总负责人。

   这间办公室不大,面积和地铁站警员办公室差不多。办公室里面的陈设是一张桌子和几张椅子,这也和地铁站的警员办公室相仿。

   10多分钟后,办公室门再度打开,在房间里的桌子两端坐着的分别是3名警察和崔鹏、郝琳以及“哈尔科夫大学华人学生会”主席,其他人坐在旁边靠墙的椅子上。很快,当事警员离去,其他人员可以进入办公室询问情况。

   记者问哈尔科夫警局负责人是否会进行公开道歉,他的回答相当含混,只说他们已经道歉过了,具体情况校方会进行解释。

   校方领导告诉记者,在办公室里,两名警察承认打人并且向受害学生鞠躬道歉了。他还补充说,这一个多月来,这两名警察一直在担心这件事,因为一旦被开除,他们的履历上就会有污点,以后就很难再找到工作了。警方还保证以后不会再有为难外国人的事情发生了。从今以后,在公共场合,警察只查护照和签证,不再检查住房合同和其他无关证件。

   “哈尔科夫大学华人学生会”主席告诉在场的学生说:“以后再有任何学生遇到警察为难的事情,不要和对方发生冲突,立刻给我打电话,我会赶去解决的。”

   (文中受害人使用化名)

   记者手记

   这次哈尔科夫应该表扬

   海外华人新闻采写多了,哈尔科夫这次事件的解决让人眼前一亮。

   乌克兰的华人不少,但是他们的消息在国内传播得不多。国内了解的多数是来自加拿大、美国或者西欧这些发达国家的侨界信息,接下来是非洲那些虽然经济落后、但是和我国颇有渊源国家的华侨华人动向。

   华侨华人受委屈的新闻不算罕见了。在美欧,非法移民就只能忍。在非洲,在驻非中国国有企业工作的员工境况不错,因为单位给他们构建了一个相对完善的生活圈,他们不需要和外界有太多接触。除了发生歹徒持枪闯入他们的营地这种恶性事件外,他们的生活基本安定。

   不过,那些做私人生意的就苦了。每次有事发生,网上就充斥着华商以暴制暴的言论,但最终这些只不过是发泄而已。

   哈尔科夫两个留学生被刁难和被打一事,一开始的发展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是,在网络上可以看到华人的愤怒达到了顶点。不过他们在开会后选择了克制,这点难能可贵。然后,他们选择了正当的申诉渠道,没有抱着“把事情闹闹大,看你怎么收场”的想法行事。

   在这个问题上,必须指出的是“哈尔科夫大学华人学生会”这个民间组织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他们成为冲突双方的缓冲带,集中了各种意见,代表大家表达态度。同时,由于是组织出面,相比零散个人更容易受到各界的重视。最后在大使馆的帮助下,官民合作取得了很好的结果。

   关于道歉,再多说一句,这次的道歉含金量很高,警方作出的不仅有类似“今后一定改进”这样的口号式承诺,还有具体保证,比如:今后在公共场合,警察只查护照和签证,不再检查住房合同和其他无关证件。

分享更多
字体:

上一篇: 按部就班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