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通胀下行通道确立 政策微调迫近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10 01:02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康子冉

  根据国家统计局昨日公布的10月份宏观经济数据,10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增长5.5%,环比增长0.1%;该数据与9月的6.1%有了比较明显的回落,与此前市场预期的5.5%基本一致。

  对于通胀增速明显下降的原因,中金公司分析称,翘尾因素所导致的基数效应拉低10月CPI同比0.6个百分点,同时10月CPI价格环比0.1%涨幅为5月份以来最低值,证明通胀得到了明显的抑制。

  正值货币政策徘徊于“紧缩”与“宽松”的十字路口之际,业内人士认为,通胀持续走低,无疑为货币政策的微调预留了空间,未来政策微调已不可避免。

  通胀压力“有质量”的释放

  2011年以来,CPI一直维持高位运行,7月份达到6.5%,创年内新高。随着调控物价政策的逐步实施,CPI也开始逐步回落,8、9月份分别降至6.2%和6.1%,10月份增速再次下调,印证了此前市场对于年底通胀回落的判断。

  就此,野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张智威指出,10月份CPI数据与市场此前的预期相一致,这次的数据向市场确认了两个信息。一是通胀已经处于下行通道,而且未来将进一步下行。二是这次食品价格首次出现环比下降,证明通货膨胀的压力确实得到了释放。

  “过去几个月通货膨胀下降主要是翘尾因素减弱的影响,而食品价格一直还是在上升状态,这个月食品价格本身环比为负,通胀下降得比较有质量。”他告诉记者。

  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10月食品类CPI环比下降0.2%,明显低于上升0.2%的十年均值。鲜菜、蛋及水产品价格环比下降均很明显;猪肉价格环比下降1.8%,比9月份环比上涨1.2%也出现大幅回落。

  对此,也有业内人士指出短期仍有一些风险因素需要注意,特别是食品价格的环比出现负值可能只是昙花一现。

  “从历史均值看,11月的食品类CPI环比涨幅较10月份小幅回升,而12月涨幅则明显扩大。”业内人士称

  政策微调不可避免

  此前,温家宝总理在天津调研时表示,宏观经济政策将“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这是监管层首次公开释放政策调整信号。而从近期3年期和1年期央票招标利率的下行中,市场人士也嗅出了货币政策转向的气息。

  中金公司认为,宏观政策重点已由抑制通胀过快上涨转为防止通胀水平在下行过程中出现反弹。

  “持续走低的通胀水平为政策进行微调预留了一定的空间。货币政策微调将集中于公开市场操作和信贷管理方面,以缓解流动性过紧压力,不排除下调准备金率的可能性。同时以降低税负为主要内容的结构性财政政策调整将在以定向宽松为主题的政策预调微调中起到主要作用。”中金公司研报指出。

  对此,张智威指出,未来政策会调整,但是央行更多使用公开市场操作的形势,保持市场的流动性,通过回购等手段维持同业拆借的低利率水平。对于存准率和利率政策,他认为短期不可能发生变动。

  “政策目前已经开始微调,比如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提供流动性,都将呈投放状态。但目前我不预计央行会改变存准率和利率,因为通货膨胀增速尽管下降但仍然处于高位,食品价格的波动性一般也很大,也不是完全不用担心,很可能有所反复。”张智威说,“另外,中国经济放缓还不是很严重,还不到需要政策整体转向的时点,因此年底前都将是微调期。”

  他认为,如果明年有大的政策调整,12月初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可能是相关政策转向的窗口时间。

  据记者测算,2008年,从2月份CPI同比增幅触顶直到9月份4万亿元刺激计划出炉,历时7个月时间。若本轮放松的时滞与此类似,那么直到2012年2月宏观政策才可能放松。

  “考虑到表外贷款和地方政府融资规模激增,意味着中国总体信贷与GDP比值较2008年上升了45个基点左右,达到195%以上,所以即便通胀下降,政策也会比2008年底时更紧张。”业内人士对此提醒道。

  “下行周期”仍存通胀压力

  对于已经得到确认的通胀下行周期,将会与下一阶段的经济走势呈现怎样的联动关系?未来的通胀趋势又究竟如何?

  中金公司预计,11月CPI涨幅将显著回落至4.5%左右。高华证券研报也指出,总体CPI同比增幅仍然较高,主要原因是食品价格高企,预计11月份总体通胀率将下降。同比增幅将为4.3%。

  国泰君安也在研报中预计,11月CPI为4.4%,PPI为3.4%,第四季度经济或将加速下滑。由于11月CPI低于5%。

  对于市场普遍担心的明年出现通胀率很低的局面,张智威认为明年上半年通胀会比较低,但是从政策角度应该分清短期波动和中长期变化。

  “短期通胀受翘尾因素影响比较大,而长期主要看实体经济的通胀压力有多大,而通胀压力实际上没有消去,”他说。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