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CPI跳水促发A股涨停潮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10 04:03 来源: 信息时报

  

CPI跳水促发A股涨停潮

  10月CPI同比涨幅大幅回落至5.5%,市场预期政策微调空间将逐步释放

  □本版撰文信息时报记者 徐岚

  在连续两个月微降之后,10月CPI终于大幅回落至5.5%,PPI更是超预期地出现环比负值。本周以来原地踏步的大盘在经济数据落地后得到突破,创业板强势上行带动A股再现个股涨停潮。

  通胀拐点基本得到确认,世界各国也都在采取降息的方式来刺激经济增长,市场普遍认为政策微调空间将逐步释放,连此前悲观的中金公司也明确表示不排除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的可能性。然而对于A股来说全力唱多恐怕仍为时过早,因为经济数据恶化速度与人民币贬值压力,已经代替通胀成为了A股新的远虑近忧。

  下半年首度回落至6%以下

  国家统计局昨日发布经济数据显示,10月CPI同比涨幅从9月份的6.1%回落至5.5%,自今年6月以来,我国CPI连续4个月高企在6%以上,这是下半年来首度回落至6%以下。与此同时,10月份PPI的回落幅度则超出市场预期,PPI同比上涨5.0%,较上月的6.52%大幅回落,并且创自去年9月份以来的13个月新低;环比更是出现负值,比上月下降0.7%。

  从此前数据来看,CPI于今年7月“见顶”,当月CPI同比增幅达6.5%,一度创出37个月的新高。但随着中央稳物价一系列措施的逐步实施,CPI涨幅逐步回落,8、9月份分别回落至6.2%和6.1%。两大代表通胀程度的经济数据回落,也让海外媒体纷纷感叹“中国通胀回落了”。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昨日报道称,在过去几年间,中国政府采取各种措施抑制过快增长的物价,并试图不以牺牲经济增长为代价,“现在看来,这些努力奏效了。”

  在通胀得到控制的利好刺激下,本周以来原地踏步的A股市场也在经济数据落地后得到突破,不过大盘的“先扬后抑再扬”的几度“变脸”,却颇具情绪化和戏剧化。两市股指早盘双双跳空高开,随后金融、煤炭、有色、军工航天等板块纷纷发力上行,带动股指脉冲式拉高。而在沪综指上行至2527点之后,期指突然掉头跳水下行,引发股指快速下挫,不但回补了跳空缺口此后还开始泛绿,并放量跌破2500点后才又重新获得支撑。此后各板块相继反弹,传媒娱乐股再度爆发带动股指快速上行,两市股指双双翻红。而创业板指更是强势上行,两市股指继续拔高,截至收盘,沪综指上涨0.84%收于2524.92点。

  创业板成为昨日盘面最大亮色,创业板指强势上涨3.34%,创出两个月以来的收市新高。板块个股出现井喷,包括金亚科技、宝德股份等首批“元老”在内的10只个股联袂站上涨停板,274只板块个股中仅有5只下跌。中小板同样表现不俗,昨日涨幅也达到1.68%。在昨日A股涨停潮中,中小板和创业板个股就独占了16只,占到两市26只涨停股的六成多。

  流动性过紧压力有望缓解

  CPI连续两个月的微降之后终于出现大幅回落,也让市场关于通胀拐点的呼声日渐坚定。瑞穗证券亚洲公司董事总经理、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昨日在微博(http://weibo.com)上表示,CPI和PPI回落确认了通胀拐点,预计11~12月将更快下降,12月低于4.5%都很有可能。在他看来,国内小麦,大豆及煤价走势远远强于国际市场,目前还有下降空间。而海外输入型通胀压力也在减轻,这些都将促使通胀指标继续下行。而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也表示,物价进入回落通道已经逐渐明晰,11、12月CPI都将跌破5.0%,全年CPI预计在5.4%~5.6%,国内经济“软着陆”成功。

  为了遏制严峻的通胀形势,今年以来央行已3次提高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6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货币量的持续收紧对物价产生的收缩效应正在逐步显现。如今实体经济的流动性不足已被证实,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一番要“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的发言,也引发了市场对政策走向的无限遐想。如今CPI大幅“退烧”,未来的宏观经济政策会否发生改变,也成为市场最为关心的话题。有分析人士认为,股市最近半个月来的反弹已经反映了CPI的回落,未来股市关注点将转向货币政策是否会有实质性转变。

  此前一直对流动性持悲观预期的中金公司昨日终于松口,中金表示,国内通胀压力纾缓,宏观政策重点已由抑制通胀过快上涨,转为防止通胀水平在下行过程中出现反弹,而持续走低的通胀水平将为政策进行微调预留了一定的空间。中金认为,货币政策微调将集中于公开市场操作和信贷管理方面,缓解流动性过紧压力,不排除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的可能性,但首先应该会从调整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入手。

  中金的转向并非空穴来风,公开市场的放松趋势已经很明显。11月8日,一年央行票据发行利率28个月以来首次下降,再加上10月20日央行下调三年央行票据发行利率和暂停央票发行,央行通过公开市场在短短四周时间内已经三度释放微调信号。一方面是强调楼市调控措施不放松,一方面是央行借助公开市场频频释放微调信号。分析人士表示,在经济增速和通胀水平下降趋势均已明确之后,央行态度表明货币政策正向平衡通胀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方向努力。

  在房地产市场冷却、欧洲危机威胁出口以及小企业遭受信贷冲击的背景下,通胀形势大幅回落给了中国政府更多“余地”来推动中国的经济增长。野村证券经济学家张智威表示,如果全球经济局势继续恶化,中国可能再次出台宽松的货币和财政政策。

  A股远虑近忧仍未除

  对于二季度以来始终萎靡不振的A股来说,通胀和货币政策一直是悬在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10月中下旬各地出现农产品价格暴跌信息,直接带领A股强势反弹;如今通胀拐点的确立与货币政策风向的转变,又会对股市产生怎样的影响?联讯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曹卫东、长城证券研究所所长向威达均表示,CPI涨幅回落对股市是中长期的利好,目前欧债危机得到控制,国内通胀压力也有所缓解,A股年前振荡反弹的可能性比较大。

  不过在部分市场人士看来,现在就全力唱多恐怕为时过早。

  市场研究机构莫尼塔近日发布研报称,本轮A股反弹行情是由各种结构性利好政策和流动性推动的,而并非是建立在基本面改善的基础上,这注定了目前只是反弹而非反转。莫尼塔认为,11月PMI继续下行几率偏高,后期经济可能持续放缓,因此宏观经济基本面的下行可能是目前A股市场最大的系统性风险。

  除此之外,剩下几只大盘股何时“放闸”也是市场目前担心的问题。陕煤股份、中交股份和新华保险均把上市目标时间锁定在今年年内,虽然近来监管层的人事换届致使这些IPO的发行和审批工作都暂时往后推迟,但在交接工作完成后三大IPO何时启动,仍然是悬在A股头上的不定时炸弹。

  而在业内人士看来,更沉重的压力来自人民币走向。新兴市场货币对美元汇率普遍贬值,是今年全球金融市场的突出现象,而从最近官方表态及外贸实际情况看,似乎并不排除人民币走向贬值拐点的可能。日信证券在研报中谈到,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范剑平最近表示,资金正在撤离中国的迹象表明现在或已是允许人民币贬值的时机。

  假如人民币走向贬值拐点,会出现什么后果?高华证券认为,从短期看如果人民币贬值,原来进入中国的热钱就有可能会往外走。这将抵消未来下调存准率带来的流动性效果,就A股市场而言是潜在的大利空。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