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刘鹏:10月CPI虽回落,但仍不可掉以轻心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10 06:00 来源: 中国经济网

  

  11月9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11年10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变动情况》。数据显示,2011年10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5.5%。四个月以来,CPI首次下降到6%以下。(11月9日中国经济网)

  在6到9月份CPI保持6%以上高位运行之后,10月份终于出现了明显回落,这无疑是令人欣喜的。CPI在经历了7月份的高峰(6.5%)之后,8月份的6.2%、9月份的6.1%已经表现出小幅回落之势,再加上国家各项调控政策的逐步起效,10月CPI回落到5.5%,重返6%以下,并未出乎意料。

  CPI虽然回落了,但面对物价形势、季节因素、供求等因素,物价调控工作依然不能掉以轻心。温家宝总理11月6日晚在俄罗斯看望我国驻俄使领馆工作人员、中资机构、华侨华人和留学生代表时针对物价问题调控问题也坦言,冬季是人们需求的旺季,又是北方蔬菜生产的淡季,还会有困难。

  首先,5.5%的CPI,相对于7月份的6.5%来说,回落了一个百分点,物价可谓降幅不小。但相对于国际通货膨胀警戒线3%而言,5.5%依然是明显偏高的。它至少说明,中国的通货膨胀预期并未能完全消除,物价调控工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其次,虽然国内物价总水平在金秋十月出现比较明显的回落,但这与10月份是农副产品收获季节不无关系,比如10月份食品类价格上涨仅有11.9%,比9月份的13.4%下降了1.5个百分点,比7月份的14.8%更是下降了2.9个百分点,这表现在市场中和居民的餐桌上。我们可以发现,肉类、鸡蛋、蔬菜的价格在10月份都有所下降。

  不过,这也正是我们的忧虑之处。随着11月份的到来,各地降温降雪情况陆续出现,蔬菜、肉蛋类产品的供应开始进入淡季,随着供应量的相对减少,以蔬菜为代表的农副产品价格会不会在今年最后两个月出现反弹依然很难说。而食品价格是影响CPI的关键性因素,一旦反弹,CPI再次飙升的也就成为必然。

  CPI回落令人欣喜的同时,也带来了忧虑。笔者以为,以加大供应、收缩流通中货币量为主的消除通货膨胀政策,以推进农副产品直销、加强冬菜储存、加快流通领域改革,降低运输等中间成本为代表的调控物价政策,都不能有丝毫松动。让物价涨幅回落3%警戒线以下,显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相关部门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刘鹏)

  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正式开放网友投稿,原创经济时评可发至cepl#mail.ce.cn(#改为@)。详见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征稿启事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