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读人类发展:不能让现在成为未来的敌人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10 18:53 来源: 中国经济网
上周三,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发布了最新的《2011年人类发展报告》,再次把世界各国追求美好生活的轨迹进行了定格。今年的报告主题被定义为“可持续和平等:共享美好未来”。
毫无疑问,世界各国的发展(不单指经济发展)具有显著的不平衡性。报告的统计附录清晰显示:健康长寿的生活、知识以及体面的生活水平是评估人类发展的三个基本维度。根据这三个方面制定三个综合指标,全球187个国家的人类发展水平被分为四个层次,即极高、高、中等及低的人类发展指数国家。
在全球范围内,挪威、澳大利亚、荷兰、美国、新西兰、加拿大等发达经济体位居前五,垫底的10个国家则全部集中于非洲撒哈拉以南,如刚果民主共和国、尼日尔、布隆迪等。与挪威相比,刚果人将少活32.7年,平均受教育年限少9.1年,人均国民收入相差170倍。在地区范围内,这样的不平衡同样非常显著。年度排名中,日本、中国香港、韩国、新加坡分别位居第12、13、15和26位,而同处亚洲的阿富汗,位居第172位。
与上年相比,中国的年度排名维持在101位,被列入人类发展中等水平国家。就中国自身的纵向发展历程来看,过去30年,中国的进步非常明显。过去6年,已经上升了6个位次。但从报告附录中的整体生活满意度调查来看,中国的得分为4.7(0为最不满意,10代表最满意),低于世界平均得分(5.3)。在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出口国以及第一大外汇储备国的光环下,排名第101位的现实自然与中国“大国崛起”的自豪形成反差,排名靠后的“中国式尴尬”也自然成为媒体的评论焦点。
这样的“现在”让“未来”充满变数。不过,这份报告的作者们充满期待:“对于当今以及将来全世界的最弱势群体,我们不但负有共同责任,我们还负有道德义务———确保现在不会成为将来的敌人。”然而,正如报告所揭示的那样:收入高的国家通常二氧化碳排放量也较高。单就这一点来看,关乎全球未来的全球气候谈判,所呈现的僵局让这种期待蒙上阴影。
如何让现在不成为将来的敌人?转变发展思路,确保当代国人及其子孙后代能过上健康和充实生活的权利是应有之义。对此,诺奖得主阿玛蒂亚·森在1998年曾有言:“人的发展,作为一种视角,就是指促进人类生活的丰富性,而不是仅丰富人类生活在其中的经济,这只是它的一部分”。显然,这是发展观念上的巨大转变,把发展重新定位“人”的身上。这一观念在中国也正被反复强调:伴随着我国GDP、政府财政收入高速增长,地区、城乡、性别和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收入、教育和健康状况都存在着差距。将经济发展的成果转化为全社会人类发展水平的持续提高,将成为中国未来几十年中最大的挑战。
转变观念说起来容易,当商品和金融资产积累继续被作为首要因素时,“人是国家的真正财富”这句话往往会被遗忘。对普罗大众而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追求,就是喝到干净的水、吃到不被污染的饺子、能有一份工作以及在公共场合与人相处时不会感到别扭和羞愧。(黄荣斌)
(责任编辑:杨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