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苏芩、韩澄宇:社会应对单身状态给予宽容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10 21:41 来源: 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11月11日讯(记者贾玮)11月11日是单身男女公认的“光棍节”,而2011年的“光棍节”由于包含“六个一”,更是被称之为“百年一遇光棍节”。据有关数据统计,中国已有1.8亿适龄未婚青年。单身男女数量激增的背后隐藏着什么样的经济原因?日渐繁盛的单身经济又折射出什么样的社会现象?近日,中国经济网《经济热点面对面》栏目邀请到情感专家苏芩和媒体评论员韩澄宇就单身经济进行解读。

  苏芩表示,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对于单身人士的称呼还带有含贬义的“男光棍”、“女光棍”,但从1997、1998年之后,社会则正式称之为“单身人士”,因为从那时开始,单身人士的层次越来越高,包括在生活和经济上更加主动,学历层次也相对较高,那时是“剩女”现象出现的萌芽期。

  苏芩谈到,和“剩男”不同,“剩女”更多的是在经济上享有更主动地位的单身女青年。这些学历高、收入高、层次高的“三高人群”之所以单身,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择偶条件更高。很多时候,剩女之所以出现,是因为心态问题,她们在面临到底嫁给生活还是嫁给理想时进退两难,这是现在很多的单身女性所面对的很大的难题。

  韩澄宇表示,随着社会的开放,应该对人们单身这种状态有一种肯定,因为这是他自己做出来的抉择,没必要过度的指责。有的人在大城市里,离父母比较远,最怕就是怕父母来唠叨,很多人不愿意回老家,就是这个道理。当然回到一个大城市当中,你会发现其实他的单身状态是很阳光,很健康的,该干什么干什么,这种单身生活也是很不错的。

  韩澄宇认为,不管是真单身,还是伪单身,都是在给自己的一个生活状态定位,当然有的是被动定位,但是只要觉得自己过得还开心,还不错,这就行了。

  据最新人口调查统计显示,由于“未婚人口老龄化”与“离婚人口年轻化”并存,中国进入了第四次“单身浪潮”。根据上海民政部门数据显示,上海居民平均结婚登记年了已推迟为男性32岁、女性29.6岁。有关数据显示,北上广深等大城市单身男女数量均已突破百万。

  (责任编辑:孔令雪)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