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拯救“萤火1号” 还剩两周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11 05:46 来源: 东南快报

  搭载着中国“萤火1号”探测器的俄罗斯“福布斯-土壤”火星探测器前日成功发射,但由于主动推进装置未能点火而变轨失败。尽管探测器最终可能无法完成飞往火星的任务并坠毁的情绪开始蔓延,但俄联邦航天署仍表示,还有两周时间来完成拯救任务。而美国专家警告说,如果重启失败,该探测器将成为史上最危险的坠毁航天器。一些专家由此担心可能引发碎片砸人的担忧。

  俄航天专家有两周时间拯救探测器

  俄联邦航天署署长波波夫金当天宣布“福布斯-土壤”变轨失败的消息时,曾表示专家们还有3昼夜时间对探测器的飞行姿态进行调整,以重启推进装置让其继续飞往火星。不过,这一期限随后被增加到两周。

  俄联邦航天署在相关公告中表示:“将根据数据研究分析结果准备并向探测器安装重启推进装置所必需的程序和装置。对轨道和能量储备参数的进一步分析表明,这些命令应该在两周内下达。”

  国际文传电讯社援引消息人士的话说:“考虑到轨道高度以及电源设备的限制,应该尽快尝试变轨,同时也不能操之过急,因为只要一个错误,就将导致失去探测器。”

  或成“史上最危险坠毁航天器”

  一位俄罗斯匿名专家则告诉俄新社说,“福布斯-土壤”可能在低轨道上停留一个月。他同时表示,从俄罗斯国防部、美国北美防空司令部,到天文爱好者,几乎所有机构都在监测这个探测器,“如果得以重启,它还能继续飞往火星”。

  美国一位航天领域的专家也对此持态度乐观,但他同时也表示,必须对最坏的结果加以考虑。

  据俄通社-塔斯社11月10日报道,曾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工作的詹姆斯·奥伯格接受媒体采访时说:“重启是一个可以完成的任务。没有发生任何不可修正的坏事。探测器的燃料仍然完全保留着。而且,还可以利用太阳能电池来维持探测器系统的工作状态。”

  但这位美国专家同时也强调,如果俄联邦航天署专家们不能成功恢复对探测器的飞行控制,那它最终将脱离轨道,并成为有史以来坠毁的最危险的航天器,因为它携带有数吨剧毒燃料。

  专家猜测探测器可能坠落范围

  尽管“福布斯-土壤”仍有一线获救希望,但绝望情绪已开始在俄罗斯业内人士中蔓延。有媒体也开始讨论俄罗斯时隔15年后再次为探索火星所发射的探测装置还有多长寿命、若恢复控制尝试失败它将坠落何处等问题。

  俄航天领域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消息人士向国际文传电讯社表示:“福布斯-土壤”探测器近期就可能坠毁。“208公里至356公里,探测器所处轨道的高度太低了。在这样的轨道上,它只能支撑5-10昼夜,之后就将推动速度并进入大气层,最终坠落地球。”这位消息人士说。

  他同时表示,“福布斯-土壤”很可能不会完全烧毁。“考虑到探测器的重量大约有12.5吨,这几乎是8月时因发射失败坠毁在阿尔泰的‘进步’号飞船的两倍,‘福布斯-土壤’在进入大气层后,很可能会解体并部分烧毁掉,但某些较大的碎片可能坠落到地面。”这位专家说。

  在谈到这些碎片可能坠落的地点问题时,这位专家表示现在的情况非常复杂,它们很有可能坠落在从北纬52度至南纬52度之间的范围内。

  中方反应

  地面站不在中国 咱无奈帮不上忙

  “虽然我国的‘萤火1号’探测器也面临危险,但我们在救援部署上也帮不上忙,只能干等着。”我国知名航天专家庞之浩说,抢救是要通过地面站修正数据、调整程序,重新下达点火指令,但探测器的数据上行接收由俄罗斯地面站和欧空局地面站负责,中国的地面站(国家天文台位于密云的50米射电望远镜和位于云南的40米射电望远镜),在这次合作中只负责接收“萤火1号”到达火星后传回的数据。

  他说,命令控制系统的问题必须彻底解决,不然即使“福布斯-土壤”进入火星轨道,让它减速的时候不减速,也无法正常完成任务,甚至直接冲出轨道、撞向火星。

  相关分析

  俄罗斯风险大 合作最好挑欧洲

  庞之浩认为,在航天领域,国际合作是一个大趋势,特别是大的项目,最好是采用合作的方式,不要独立自主研究,这样可以集中各国的技术优势、资金和经验,还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可以说是双赢。

  庞之浩介绍说,在火星探测领域,美国是老大,目前火星上有5个探测器,美国就占了4个,另外一个是欧洲的“火星快车”。美国在11月25日还将要发射第三代火星车。“俄罗斯在环绕火星轨道探测方面都没有走好,就想直接落实到取样返回,风险大。”他介绍说,成功率最高的美国也只是提出争取2022年完成取样探测。

  庞之浩分析认为,我们跟美国合作少,跟欧洲在航天领域的合作比较多,也很顺利,“因此欧洲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综合环球时报、新闻晚报、法制晚报等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