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政策力推海洋经济 涉海上市公司“海阔天空”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11 07:45 来源: 新华08网

  

  开创国际与中水渔业:受益行业政策 静待资产注入

  作为两家从事以远洋捕捞为主业的上市公司,开创国际和中水渔业的业务各有看点,同时将受益于相关政策的扶持,不过,强大的股东背景以及由此催生的注资预期则是两公司在资本市场备受关注的动因。

  从开创国际的情况来看,随着金枪鱼产量、产值的稳步提升,以及南极磷虾探捕业务的顺利展开,开创国际在相关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之下,正逐步拓展产业链——努力开拓产业链和后备渔场,计划通过产业链延伸的方式,进入国内食品加工市场,以最终实现国内市场销售和国际市场销售大体平衡的格局。

  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目前已在拓展增长空间、提升产品附加值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如去年10月,子公司开创远洋与新加坡TRIMARINE就合作组建金枪鱼进出口加工合资公司签署了合作备忘录,合作组建一家金枪鱼加工销售合资公司,将进口金枪鱼原料运至中国大陆加工,产品将在国内外销售。值得注意的是,国内金枪鱼需求增速非常快。据上海水产集团内部人士介绍,目前上海市场金枪鱼消费基本从日本进货,以前1个月才消费1个集装箱,现在则基本1周2个集装箱。

  再如今年9月,子公司开创远洋又与加拿大海王星生物科技公司合作组建一家南极磷虾加工销售合资公司,此举将促进公司南极磷虾商业化捕捞,提升南极磷虾产品价值,开拓南极磷虾产品市场。加拿大海王星生物科技公司主要从事磷虾油的科研开发、实验、临床研究及生产加工,磷虾油产品知识产权商业应用,从事的磷虾研发生产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另据新华社报道,前日,上海市国资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加快行业收缩,预计到今年年底,国资布局将从年初的70个行业收缩到64个行业,全年调整清理300余家非主业企业(含壳体企业),并推进整体上市。不过,开创国际所在的渔业并不在上海国资要调整清理掉的行业里面。作为上海水产集团旗下唯一的上市平台,开创国际未来获大股东注资的预期将逐渐升温。早在2008年,上海水产集团就通过买壳华立科技登陆了A股市场,但还未实现整体上市,上海国资委的此番表态无疑给了市场更多”期待“。

  中水渔业的主营业务是远洋水产品的捕捞、储运、加工、销售和进出口等。今年以来,公司根据对南美鱿鱼资源变化情况的预判,及时调整和加大了秘鲁鱿鱼渔场的开发力度,据半年报披露,公司金枪鱼钓项目进一步发展,整体产能持续提高。如秘鲁鱿鱼渔场的产能投入在较大程度上抵消了阿根廷鱿鱼减产的影响,同时南太平洋金枪鱼捕捞投入新的钓船也平缓了单船产量的波动。一位公司高管人士认为,虽然与往年相比,今年的渔业资源并不突出,但是国家对行业的扶持力度却有望逐渐加大。”政府对远洋捕捞的扶持力度只会越来越大,不会越来越小,更不可能不管的。“上述人士如此表示。

  今年5月,李荣融在考察中国农业发展集团海外远洋渔业基地时指出,公司目前的发展还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要利用资本市场充分发展,”现在资本市场不缺钱,就缺题目,谁有题目,钱就投向谁,而中农发就是一个好题目,这就是一个历史机遇,必须抓住,乘势发展“。

  目前,市场较为看好的是中国农业发展集团旗下的相关水产资产,尤其是中国水产总公司旗下的诸多业务颇为”诱人“。目前,水产公司捕捞作业拥有各类捕捞作业、运输补给船只256多艘,包括金枪鱼等众多捕捞品种年捕获量达16万吨,远远超过上市公司的规模,水产加工和销售方面,其拥有面积4万多平方米的厂区,年加工能力3万多吨,年贸易额超过2.7亿美元。上述资产如果注资成行,中水渔业将变身中农发旗下的水产巨头。

  值得一提的是,上个月出台的渔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将加大对现代渔业建设的财政支持,争取财政投入增幅不低于大农业投入的增幅水平。“并提出要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远洋渔业企业和现代化远洋渔业船队。此外,即将于12月8日-10日在上海召开的第六届上海国际渔业博览会,亦有望为两家上市公司拓展业务提供新机会。

  浙江海运公司:政策热浪或融化估值”冰点“

  在A股市场,当行业板块的估值底部陡遇政策力推,往往可以掀起一轮投资炒作的热潮。国家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的政策,或许能刺激正处于估值低潮期的航运板块,尤其是地处浙江这个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的宁波海运与中昌海运,颇受资本市场关注。

  海运股尚处底部

  海运行业目前处于周期性低谷。首先,全球经济恢复前景不确定性增强,美债、欧债危机频发,航运业受宏观经济的冲击明显。其次,国内市场上,2011年作为”十二五“规划首年,成为特殊的行业窗口期。宏观经济政策导向从2009年的”全力保增长“转向”保增长、调结构、管理通胀预期“,铁矿石、煤炭等大宗商品进口放缓,运输需求下降。最后,由于货主造船趋势兴起等因素,国内干散货市场运力过剩程度进一步加深,供大于求矛盾凸显。

  基于上述行业情况,海运类上市公司2011年经营业绩大多不甚理想。反映到估值上,海运类上市公司的股价大多在今年保持下跌趋势,部分公司甚至接近2008年大底。

  浙江海洋政策热浪频掀

  2011年3月,国务院正式批复《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

  据《规划》,浙江将充分挖掘浙江丰富的”海洋生产力“,并把海洋经济作为经济转型升级的突破口。到2015年,浙江的海洋生产总值将突破7200亿元。同时,浙江将打造”一核两翼三圈九区多岛“为空间布局的海洋经济大平台,宁波-舟山港海域、海岛及其依托城市是核心区。最终形成九个沿海产业集聚区,并推进舟山、温州、台州等地诸多岛屿的开发和保护。

  6月30日,国务院又正式批准设立浙江舟山群岛新区,明确新区建成中国大宗商品储运中转加工交易中心和东部地区重要的海上开放门户。可以说,浙江海洋规划及舟山新区的获批,标志着国家海洋战略的升级,使浙江沿海的航运企业孕育了新的发展机遇。

  

  宁波海运、中昌海运获益明显

  据查,宁波—舟山海域的海运业龙头公司当属宁波海运与中昌海运。

  其中,宁波海运是浙江省骨干水运企业及宁波地方最大海运企业,目前的业务特征可总结为海路并进、内外并举。

  以半年报披露信息为准,公司海运业务上半年完成货运量970.75 万吨,为上年同期的109.02%;完成货运周转量149.77亿吨公里,为上年同期的93.94%。实现海运主营业务收入50297.7万元,为上年同期的105.45% 。

  同时,公司高速公路业务日趋提升。公司经营的绕城高速公路西段车流量和经营效益日益提升。报告期日进出口车流量为15767辆,比上年同期提高4.3%;日均断面流量为20961 辆,较上年提高 8.55%;实现通行费收入13432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7.89 %。

  到宁波海运前三季度,共实现营业收入9.72亿元,同比增8.92%,实现净利润0.72亿元,同比增62.53%。

  再看中昌海运,目前是宁波地方第三大海运企业。其半年报披露,上半年共8艘船舶近28万载重吨的运力投入运营,下半年继续有一艘5.7万吨散货船建成投入运营,另还有两条4.75万吨级散货轮计划将于2012年底前交付使用。同时,公司拓展航道疏浚市场,上半年购买两艘挖泥船——其中一艘1.3万方挖泥船已投入运营,另外购置一艘在建1.7万方挖泥船的融资事宜正在办理中。

  前三季度,中昌海运实现营业收入2.66亿,实现净利润1647万,同比增7.38%。

  占尽地利 海越股份与宁波港尽享政策东风

  处于战略转型中的海越股份尽管三季报业绩差强人意,但公司今年以来却获得了险资等机构投资者的持续加仓,外界所看重的,即是公司正稳步推进的”大石化“及”大猫岛“项目。值得一提的是,上述两投资项目与浙江今后的产业发展政策十分契合,未来实施过程中有望充分受益。

  今年9月,海越股份控股子公司宁波海越拟合作投建码头项目,这也是公司为实施138万吨丙烷和混合碳四利用项目(即大石化项目)所推出的又一配套工程,在此之前,作为大石化项目实施载体的宁波海越还与美国鲁姆斯技术公司签订了技术合作协议;该公司今年7月亦与银行达成了45亿元的贷款意向,为该项目的实施提供了充分资金保障。

  138万吨丙烷和混合碳四利用项目预计投资总额62.42亿元,建设期3年。项目达产后,预计实现年营业收入131.7亿元,年利润总额17.8亿元,该项目对海越股份未来业绩的支撑意义不言而喻。最为重要的是,在地方产业规划的力推之下,该项目未来或将迎来超预期发展,盈利前景广阔。

  另外,随着舟山群岛新区的获批以及一系列政策规划的出台,身处舟山核心位置的大猫岛未来政策惠及面更加宽广。

  根据海越股份此前与舟山市定海区所签开发意向协议,公司拟在大猫岛东北面建设总储量约为120万立方米的油库,配套建设10万吨或25万吨级以上码头一座、3万吨级码头一座、3000吨级码头两座及配套公用设施,项目需新增土地415亩,新增不少于400米深水岸线使用权,以此打造油品储运中转基地以及大宗物资储运中转综合基地,参与成品油战略储备。

  而细心的投资者不难发现,无论是国务院对舟山群岛新区设立的批复中,还是之前的《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都已将”逐步建成我国大宗商品储运中转加工交易中心“列入了舟山未来发展规划之内。此外,舟山市十二五规划中也明确提及,未来将打造油品中转贸易储存基地,大力推进国家原油储备基地二三期等重大项目建设。上述宏观政策的出台无疑为海越股份加快实施大猫岛项目提供了良好契机。

  为加快推进大猫岛项目建设,海越股份今年8月还引入中石油浙江销售分公司这一”强援“来共同开发建设大猫岛成品油库(兼顾国家储备)项目,双方同时约定将积极争取将大猫岛项目纳入国家成品油战略储备库建设。

  东方证券此前发布研报指出,海越股份大猫岛项目将直接受益舟山新区发展规划,未来随着大猫岛建设的深入,不排除公司依托成品油储备项目将大猫岛建设成为区域重要的石化仓储、物流和贸易中心,届时将实现大猫岛资源的最大化。

  同样,借助于浙江大力发展海洋经济这一新引擎,宁波港今后的经营发展也有望再上”新台阶“。

  对于宁波港而言,集装箱以及和综合物流业务是公司当前业绩增长的主要动力源。以今年上半年为例,公司实现集装箱吞吐量739.2万TEU,同比增长15.8%,而受益于集装箱费率调整,公司集装箱业务上半年收入和利润分别增长31%和24%。同时,由于物流网络的初期布局基本完善(无水港、海铁联运等),公司综合物流业务上半年成本同比大幅下降近12%,带动毛利率同比提高10.4个百分点。

  中银国际最新研报指出,受益于募投项目陆续投产及产能利用率的逐步提升,宁波港货物吞吐量未来仍能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此外公司大力推动的海铁联运和江海联运也有望为公司货量增长提供支撑。而在船舶大型化趋势明显的背景下,宁波港深水港的资源优势将愈显突出,且公司货种均衡,抗风险能力较强,随着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的逐步推进,公司将充分受益。

  参照《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中所列至2015年主要发展目标,今后将巩固宁波—舟山港全球大宗商品枢纽港和集装箱干线港地位,基础设施实现网络化、现代化。到2015年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9.2亿吨,集装箱和原油、成品油等大宗商品运输在沿海港口中所占比例较大提升,形成较为完善的”三位一体“港航物流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港航强省。

  而宁波港在其2011年半年报中亦坦陈,”浙江省海洋经济示范区建设和宁波市对接上海‘两个中心’及其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将为宁波港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

  

  海洋制造:中国重工与振华重工突破在即

  海洋装备制造业处于海洋经济产业链的核心位置,是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的前提和基础。根据行业统计数据,目前国内海洋工程装备行业处于发展初期,大约有70%以上的海洋工程配套设备需要进口。但近年来随着核心装备技术的密集突破,海洋工程产业进入全面突破期,上市公司里,已掌握核心技术优势的中国重工和振华重工值得重点关注。

  2010年我国海油石油天然气总产量超过5000万吨,约占全国产量的四分之一,但由于受技术及装备所限,大部分油气开发集中在浅海区,而我国丰富的待开发海洋油气资源多分布在3000米以下的深海内。近期,随着深海载人潜水器、第六代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深水铺管起重船等核心设备的成熟,我国已迈进深海资源开发的新时代。与之相呼应,未来10到20年间,中海油将投入2000亿元用于深海海域油气开发,这也为海洋装备制造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

  中国重工代表我国海洋工程民族产业的最高水准,旗下的大连重工拥有国内技术实力最强的海洋工程设计研究所,完成了国内第一个钻井平台”交钥匙“工程,成功建造国内首座3000米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先后为中海油、中石油、中石化、挪威钻井、KBR等建造了半潜式、自升式钻井平台、FPSO等产品,并分别在南海、渤海、印度洋、挪威北海、墨西哥湾,以及英国北海、荷兰北海、卡塔尔等环境较恶劣海域作业,产品性能良好。除此之外,公司旗下的渤海重工、山船重工、北海重工等也拥有优质的海洋工程业务,随着武昌重工的注入及募投项目实施,公司海工业务优势将进一步提升。

  除了广受关注的”航母概念“,中国重工的海洋工程业务今年来已呈现爆发式增长趋势。根据公开资料,截至2010年底,中国重工的海洋工程业务手持订单为5座自升式平台,而今年前四个月,公司便获得新增订单4座,另外,有意合作项目11 座,其中6 座自升式平台、4座半潜式平台已签署相关合作意向,1座半潜式平台正在深入洽谈。东方证券以行业平均报价进行测算,2013年前,中国重工需要交付的海洋工程在手订单金额已达130亿元左右,而有意合作项目的金额已接近250亿元。

  在港口机械行业衰退的大背景下,振华重工近年来业绩不甚理想,公司将海上重装及钢结构业务作为战略转型的主要方向。世纪证券调研报告称,公司目前在浮吊、铺管船等海洋重型机械领域已具有竞争优势,并积极准备进入发展前景更为广阔的钻井平台市场,公司已有一艘钻井平台在试生产阶段,未来市场取得突破可以期待。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