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从希腊和意大利政坛波动看欧债危机前景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11 14:41 来源: 中国经济网

  

  近一段时间以来,欧债危机持续发酵导致欧洲政坛波动剧烈,希腊总理帕潘德里欧宣布辞职,意大利总理贝卢斯科尼也将下台。10月底欧盟峰会作出决议,要求希腊和意大利执行更加严格的财政紧缩和经济改革政策。欧盟决议在希腊和意大利国内引起了较大反弹,现政府均无力推进欧盟峰会决议在国内实施。这是引发政坛波动的直接导火索。

  相比较而言,希腊政坛的波动更像是一场“闹剧”。当德、法两国费尽心力终于推动欧盟峰会拿出了救助希腊的具体措施后,希腊总理帕潘德里欧却突然宣布准备对该救助方案“公投”。尤其是希腊提出“公投”时恰逢G20戛纳峰会之际,这对于原本信心满满要向世界展示欧盟团结应对债务危机的法、德两国来说无异于当头一棒。一时间,欧元区其他成员国民愤四起,要求将希腊赶出欧元区的报道层出不穷。同时,许多欧元区国家政府要员也加大了质疑救助希腊的声音,就连以往对救助希腊态度积极的奥地利总理法耶曼也首次表示,可以考虑让希腊退出欧元区。

  在国内外的强大压力下,希腊执政党与反对党很快达成共识,希腊政府也迅速宣布取消“公投”,一场“闹剧”就此收场。其实,希腊本身并不愿意退出欧元区,因为退出的代价绝不会比留在欧元区小,而且失去了欧元区的保护伞,希腊金融业将更加不堪一击。而欧盟刚刚拿出了应对欧债危机的新措施,也并不希望希腊的突然退出打乱整个计划。

  不过这场“闹剧”似乎必不可少。表面上看,希腊政府推出“公投”,有些不负责任地将政府的责任转嫁给民众,实际上现政府提出“公投”也是以退为进迫使反对党妥协。长期以来,在接受欧盟救助的爱尔兰、葡萄牙和希腊等国中,只有希腊国内的执政党与反对党对欧盟提出的财政紧缩和经济改革政策意见不一。希腊国内反对党也并不希望退出欧元区,但往往为了反对执政党而反对紧缩和改革措施,这已经成为困扰欧盟援助希腊的因素。从此次“闹剧”的结果看,希腊国内政党分歧这一长期困扰欧盟的难题解决了,为求稳妥,欧盟还要求希腊新政府和各政党签署严格执行欧盟要求的财政紧缩和经济改革政策的“保证书”。

  再来看意大利的政坛波动。贝卢斯科尼的下台不像希腊那样具有“戏剧性”,但意大利的形势却比希腊更牵动欧盟的神经。在10月底欧盟峰会结束后,贝卢斯科尼就已经宣布将以辞职换取议会通过政府新的财政紧缩和经济改革政策。但现在欧盟关注意大利的重点不是贝氏的去留,而是其越来越严重的债务风险。进入11月以来,意大利的十年期和五年期国债基准利率一直不断攀升,连续创下欧元诞生以来的最高水平,同时其主权债务信用违约掉期费率也连创新高,引发金融市场针对意大利主权债务的投机加剧,意大利政府债务压力也在不断增大。如果长期保持如此高的利率水平,意大利政府的减赤和经济增长方案可能化为泡影。

  (责任编辑:刘蕾)

  

  同时,意大利现政府的前景也增添了应对债务危机的不稳定因素。如果意大利现政府的改革措施无法在本国议会获得通过,政府可能提前垮台。那么,如何保证新政府同样执行贝卢斯科尼向欧盟作出的改革承诺,就将成为欧盟优先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此,欧元集团主席容克近期明确要求意大利即将产生的新政府作出书面保证。

  目前来看,虽然对希腊和意大利的批评和质疑声日益增多,但欧盟和欧元区救助希腊和意大利的行动并未因此放缓。11月8日的欧盟财长会议决定向希腊发放第六笔80亿欧元的紧急援助贷款,说明欧盟没有放弃希腊的打算。即便许多欧元区政府要员表示不排除希腊退出欧元区的可能性,但大多也同时强调,退出的前提是希腊政府仍不能完全执行财政紧缩和经济改革方案。与此同时,欧盟财长会议还表示将尽快推出欧洲金融稳定基金(EFSF)的扩容方案。此举的最大意义是使欧盟能够有充足资金购买意大利国债,或者为意大利国债提供担保,以此抑制市场投机,减轻意大利债务压力,稳定欧元区金融市场。

  无论是帕潘德里欧辞职,还是贝卢斯科尼下台,目的都是为了在本国推进欧盟期待的财政紧缩和经济改革措施。目前的欧盟和欧元区也确实期待能够以10月底欧盟峰会决议为起点,找到解决债务危机的办法。在欧盟看来,希腊和意大利的关键问题是执行效力不足,导致债务形势重复恶化。目前,希腊的财政紧缩和经济改革方案已经被置于“三驾马车”的严密监控之下,而意大利政府的减赤和经济改革计划也被置于欧盟委员会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监控下。但对于社会高福利、经济结构失衡、财政一体化难以推进等根本问题,欧盟和欧元区还没有真正可行的解决方案。欧洲央行已经预测欧元区经济将很快陷入“温和衰退”,并希望通过降息刺激经济增长。这一货币政策调整可能会产生短期效应,但中长期来看,如果根本问题得不到解决,欧盟和欧元区整体经济就难有高质量、可持续的增长,债务形势前景仍然难以乐观。(记者王宝锟)

  (责任编辑:刘蕾)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