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看待气候问题不能用"哈哈镜" 应保持客观态度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11 17:47 来源: 中国经济网

  

  即将召开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十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把应对气候变化问题列入议程。近两年,随着气候谈判逐渐进入涉及各方利益的“深水区”,每一步进展都非常艰难。各国的重视有助于这一议题回到国际舞台的聚光灯下,推动人类应对气候变化的事业取得新进展。

  解决问题首先要客观认识问题,以偏概全就如同在“哈哈镜”中看世界,所得到的就是扭曲的印象。近年的气候谈判中,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大国就一直被发达国家的“哈哈镜”所照,其努力和成就被忽略,而一些正常的现象则被夸大。

  以中国为例,联合国千年发展计划公布的数字表明,从1990年至2009年,中国以美元计的单位GDP排放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幅度超过了50%。相形之下,同期美国的排放强度下降为33%左右,而日本的排放强度下降不过10%左右。

  更多统计显示,在2006年至2010年的“十一五”规划期间,中国以每年能源消费增长6.6%支撑了11.2%的经济增长,排放强度下降19.1%,相当于减少了二氧化碳排放14.6亿吨。在已经开始的“十二五”规划中,节能减排放在更重要的位置上,中国预计将二氧化碳排放强度进一步降低17%。这是为全人类作出的贡献,也是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对国际社会负责任的表现。

  相比之下,中国的排放总量常常被“哈哈镜”所凸显。中国的排放总量大,而且仍有增加。这既是中国超过13亿人口的现实基础所决定的,也是中国人均GDP4000多美元的发展阶段所决定的。联合国千年发展计划的数据显示,与亚太地区其他国家相比,中国2009年的人均二氧化碳排放约为日本的一半,还不到澳大利亚或美国的三分之一,这样看,就容易理解中国为减排付出的巨大努力。

  发达国家认真回顾其19、20世纪走过的道路,应该能理解,中国仍然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总量超过1亿的贫困人口仍迫切需要提高生活水平,只要中国继续发展,这样一个人口大国就必须维持一个基础性的排放总量。

  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被“哈哈镜”所忽略的另一些问题也值得国际社会警惕。比如,近年来一些发达国家面临金融危机后走出经济困境的难题,无论是履行自身应承担的减排责任,还是在资金、技术上支持发展中国家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都缺乏政治意愿和措施动力。

  比如,2009年在哥本哈根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上,发达国家曾经承诺,为发展中国家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提供300亿美元的快速启动资金,现在只到位不到三分之一,其中大部分还是原先向发展中国家提供的发展援助换了“包装”而已。发展中国家是气候变化的主要受害者,适应能力也远不及发达国家,缺乏资金、技术支持对它们更是雪上加霜。

  当前形势下,同舟共济共克时艰为国际社会普遍支持。一舟之中,成员具有种种差异,分工、责任应有所区别,过分的要求,往往会破坏船的航向,甚至可能把船带向险恶水域。在气候变化议题上,“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这一原则,不仅是历史和道义的要求,也是国际社会客观现实的要求,应予以切实而持续的遵循。(记者 陈勇)

  (责任编辑:杨海洋)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