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采用"双重标准" 一些国际品牌为何"另眼看中国"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14 07:29 来源: 中国经济网

  

  从食品到服装、从玩具到化妆品,从产品质量到技术标准、从售后服务到危机处理,国际品牌近来在中国屡屡遭受诟病,被指采用“双重标准”。这些品牌在中国采取“双重标准”是否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中国又是否存在让国际品牌有机可乘的标准“洼地”?

  国际品牌在中国频现“双重标准”

  最近引发诸多质疑的国际品牌强生,被曝光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使用不同配方:在中国、美国等13个国家所销售的强生婴儿洗发水中,验出含有两种有毒物质;然而,在丹麦、日本等国家出售的同类产品,则不含有这些物质。

  在食品行业,此类事件也屡掀波澜。2011年7月,零度可口可乐原液在台湾被检出当地禁用的防腐剂,可口可乐对此回应,该防腐剂在中国内地属于合法食品添加剂;2010年,麦当劳的麦乐鸡在美国被发现含有两种化学成分,而麦当劳中国公司回应称,两种物质含量均符合现行中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

  由于各国标准指标各不相同,国际品牌是否“含毒”或“有害”屡屡引发争议。例如,在乳制品、服装、玩具等行业,国内标准与国际标准在相关指标上的较大差异同样多次引发争端。

  而在产品被指存在问题之后,很多国际企业的应对态度同样“中外有别”。“强生22次召回都与中国市场无关”、“丰田车在中美执行两个召回标准”……一些跨国公司最终均以“产品符合我国国内标准”为由不了了之。

   监管宽松、标准滞后为企业提供罅隙

  中国消费者协会专家顾问邱宝昌对记者说,部分国际品牌为了获取更多利益或因违法成本低,降低产品标准或采取违规行为,使自身信誉受到很大损伤,这样做非常不明智。

  除了企业自身追逐利益外,监管环境的宽松及标准的相对落后也会为企业提供罅隙。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实施条例》的规定,相关标准实施后,制订标准的部门应当根据需要适时复审,复审周期一般不超过5年。但邱宝昌表示,有些标准10年都未修订。

  事实上,从食品、日化到玩具行业,我国标准屡屡被专家和消费者质疑“滞后”与“混乱”。邱宝昌介绍说,以食品行业为例,我国不同食品标准之间存在相互矛盾、交叉与指标不统一的现象。

  “相关部门正在加快标准整顿的步伐。”国家食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中心总工程师曹红介绍称,产品更新速度、各方利益角度不同等现实因素都会影响标准的修订,很多时候无法一蹴而就。

  也有专家认为,国际品牌在不同国家和地区采取不同标准是很常见的“国际惯例”,关键在于产品是否损害了消费者的安全及权益。

  “基于研究强度和科学依据的不同,各国对同一物质是否有害也会作出不同判断。”食品工程博士云无心说,比如中国、美国、东南亚等国家都禁用硼砂,欧洲却并不禁用;欧洲禁用面粉增白剂,美国却允许使用等。

   消除差异,仍需填平标准“洼地”

  然而,除了地区环境差异之外,不同社会现实也会影响标准的制订。无法否定,国内标准的部分指标的确低于其他国家,形成标准“洼地”,给部分企业以可乘之机。从根本上而言,消弭差异仍需填平“洼地”。

  邱宝昌认为,与国际标准相比,我国当然也有较高标准,但部分标准的指标相对较低。

  “一方面,企业应做动态调整,鼓励创新,采用更新更高的标准。另一方面,相关部门不能迎合少数企业,降低标准要求。”邱宝昌说,低标准会鼓励落后、阻碍技术和社会的进步,这不仅使跨国企业降低在国内生产标准,也不利于产品出口。

  全国政协委员宋林飞认为,要在研究发达国家技术性标准体系的组成、运作机制的基础上,收集跟踪国外的技术标准,建立技术标准信息中心和数据库。在具体标准的制订上,政府应加快技术法规、标准和措施的国际标准化进程,进一步健全相关法规。

  云无心认为:“我国食品标准大多数还是合理的,即使稍微比国际低,只要真正做到符合标准,对健康的危害是可以忽略的。产生食品安全事故的真正原因,不是标准太低,而是企业对标准的无视和违反。”

  (据新华社北京11月12日电)

  (责任编辑:林秀敏)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