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世界能抓住巨大的"和谐红利"吗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14 07:41 来源: 中国经济网

  

  纵观世界历史,每当人类对于真善美的追求同经济学产生巨大的共鸣共融时,就将产生巨大的人类福利,一代人甚至几代人都受益匪浅,比如“和平红利”,比如“人口红利”,比如“高技术红利”,等等。当下,国际社会面临一个重大的机会和挑战,这就是,看我们能否营造并充分享受世界性的“和谐红利”?

  在华尔街金融海啸余波未平,美债危机、欧债危机以及地区局势动荡接踵而至的当下,倡导“和谐红利”的理念更具迫切性。

  有测算表明,冷战结束后10年内,由于美国的国防费用占GDP的比重由5.2%下降到不足3%,美国共获得1万亿美元的“和平红利”。如果再加上其他相关经济体因此而获得的发展机会,全球性的“和平红利”将是一个更天文的数字。在很大程度上,中国经济的巨大成就便是在世界和平的大背景下才得以实现的。

  对国际经济来说,“和谐红利”并不亚于“和平红利”。首先,由于人类文明的进步,全球性战争的概率大大降低,和平仍是世界的主流。但仅有和平还远远不够,比“和平”更高级的形态是“和谐”,以此类推,“和谐红利”是站在“和平红利”这一巨人肩膀上的人类福利,其数量之巨大、泽被之广泛,影响之深远,均不可限量。其次,国际社会中仍然存在很多不和谐现象,因不和谐而导致的人类福利损失,也是一个天文数字。换言之,如果克服这些不和谐,可直接推动经济增长,直接增加各国百姓的福祉。华尔街金融海啸从本质上就是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不和谐的表现,美债危机本质上就是美元霸权与国际经济不和谐的表现,欧债危机至少是一些成员国利益与欧元区整体利益不和谐的表现。平时忽视甚至故意无视这些不和谐,当矛盾积累到一定时点就会大爆发。

  “和谐红利”是一种更难获得的红利。在人类现有的思想话语体系下,和平、高技术、人口繁荣等,是显而易见并受到欢迎的事件或者现象,所以往往是人心共向往之,人力共促成之。但由于人类进步的阶段性,再深入一些的修为目标,比如和谐,就需要先凝聚共识,培育环境,而这往往颇费时日,有时需要付出巨大的探索代价。如果说“和平红利”是“暴利”而驱使人类放胆追求,而“和谐红利”则因其渐进性、累积性的特点,国际社会容易产生“善小”而不为的情绪,从而导致其不知不觉地流失,并最终走向其反面。

  既然想收获“红利”,就先需要“投入”,这是经济学铁的法则。“和谐红利”也需要投入。当下的情势是,投入正在加大,但远远不够。无论是前不久在法国召开的G20戛纳峰会,还是刚刚在美国举行的APEC夏威夷峰会,从初衷上讲都是一种促进和谐与合作的“投入”。当然,靠一二次峰会显然不够,需持续不断地探讨,特别是践行承诺。形象而言,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各条奔流的国别经济支流汇流于国际经济大河时,各经济体的第一感受多是剧烈的接触、碰撞乃至激荡,接下来的现实是大家必须客观理性地接受对方并互相融合,在同一经济河床上和谐地流淌从而造福于民,否则便容易破堤而溢,泛滥成灾。

  红利往往是在增长中获得的。“和平红利”首先是在经济的恢复性增长中获得,否则又会因为短缺等原因重新陷入战争;“人口红利”是在经济扩张中获得的,否则巨大的劳动力失业反而会成为动荡之源;“高技术红利”往往是在促进经济转型升级中得以实现,否则高技术只是一个昂贵的花瓶;“和谐红利”同样也是应在增长中实现,当然,它也许最先表现在各经济体交流互融之自由便利程度的提高,比如降低技术壁垒、贸易壁垒等,减少成本促进增长。大而言之,其目的是增加人类文明成果共享的程度,从而真正达到1+1大于2的境界。

  世界经济的可悲之处,是往往容易沉迷于一些细节与得失并纠缠不清,甚至用一个迷局去掩盖另一个迷局,这容易失去根本性方向,付出不应有的代价。当此之时,如果把国际经济的宏观目标定位于追求“和谐红利”的最大化,必当大大有利于我们尽快走出世界金融与经济危机的迷雾林。

  (责任编辑:林秀敏)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