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行走“粮机”间——北大荒米业集团三年攻坚采访记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14 08:45 来源: 商务部网站

  万马千车踏新冻。都说北大荒米业集团工业三年攻坚战打得响,近日,记者行程千余里,深入集团的各制米厂采访,看看他们是怎样攻坚的。

  虽然垦区刚刚拉开三年“强工”攻坚战的序幕,但北大荒米业集团已是紧锣密鼓,三年攻坚思路、三年攻坚目标、三年攻坚打法纷纷“出炉”后,立即变为其下属企业一个一个坚实的行动。

  攻坚战三年,三年看头年,头年看开门。对于北大荒米业集团来说,秋末冬初是他们原粮收购的关键时期,把一年需要加工的原料全部收上来,才能保证企业的达产率。

  集团在部署企业三年攻坚时,格外注重今年的原粮收购,他们制定了原粮收购目标,除了抓紧与年初基地农户签订原料合同对接外,还组织加工企业“各自为战”,尽可能地多收购水稻。

  记者来到位于建三江管理局的三江制米公司。这是一家按照“国际一流、循环经济、环保节能”全新理念建设的稻谷深加工企业,是当今国内规模最大、生产加工自动化程度最高的稻谷综合利用和深度加工示范企业,拥有日处理200吨的大型大米加工生产线4条、日处理500吨稻米的大型烘干塔3座、3000吨保温钢板仓10座、粮食机械40台(套),全部采用了目前世界最先进的设备及工艺,产品质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公司总经理韩天龙告诉记者:“公司刚开完会,布置了‘强工’攻坚战的具体措施,我们厂区占地面积8万平方米,现有员工220人、技术人员80人,年可加工稻谷30万吨、米糠油一万吨、米糠粕两万吨、谷维素120吨。”

  收粮重担众人挑,人人身上有指标。三江制米公司开展全员原粮收购竞赛,公司的副经理每人要收购原粮1000吨,公司各部的部长每人要收购原粮800吨,副部长每人要收购原粮600吨,普通员工每人要收购原粮500吨。

  公司党支部书记孙玉成告诉记者:“我们的竞赛到今年12月25日结束,部门评比按每个成员完成收购量平均值评选,个人评比按每个人完成收购量评选;两个项目的第一分别奖励1000元和800元,第二名、第三名两个,分别递减奖励金额。”

  记者来到位于号称水稻第一大场——八五六农场的青山制米公司,不远处的场院粮囤旁4台又高又长的车在卸粮,院里在过地秤检斤收粮,司秤班长王景芹正在认真过秤,并不断地往电脑里记录着,她对记者说:“我们收原粮要严格做好登记,做到公平公正,每个售粮户登记身份证号码、单位,避免出现差错。”

  是否公平公正,交粮的稻农最有发言权。记者看到旁边有个40多岁穿皮衣的交粮稻农,便凑上去问他:“你是售粮的农户?”“我是八五六农场第十作业站的赵连峰,今天交了80吨水稻,等级挺好,扣水扣杂也公平,到饭时还管顿饭,心里热乎乎的!”

  青山制米公司去年是北大荒米业集团的收粮冠军,今年他们开门就上高速,目前已经收储粮食两万吨。公司经理聂文告诉记者:“集团开展强工攻坚战,落实到我们公司,眼前就是抓住时机收好今年的水稻,加工也在白天晚上地往前赶,制米公司的3个领导,一个负责收原粮,一个晚上带班生产,收粮食三段式检验,为售粮户全程服务。”

  记者来到位于乌苏里江畔的八五九制米公司,在公司院墙外水泥路上,三四十吨的长厢汽车排成一溜儿,一眼看不到尾。记者与正在等着卸粮的第八管理区二十八作业站的农户张茂祥聊了起来,他说:“我种了300多亩水稻,产粮170多吨,昨天交了两车,15个水分,今天再交两车就完了,这儿收水稻公平……”车卸完了,他跳上了车,要赶回去拉最后一车粮。

  来到新厂的场院,天渐渐黑下来,4台车正在往粮囤上卸粮,公司党支部书记白金波对记者说:“我在新厂负责收粮,今天收到半夜能收1000多吨吧,再加上老厂那边收个近千吨,今天能收2000多吨,是今年收得最多的一天,开收不到一周,已收购水稻一万多吨了。”

  弄潮儿向潮头立。北大荒米业集团面对消费者对新米的渴求,在新粮收购的同时抓紧加工生产,尽最大努力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也在今年最后一个季度,奏响三年攻坚战的序曲——

  新粮收上场,都要尝一尝。记者来到位于完达山南麓将军岭下的北大荒米业迎春制米公司时,这里已经是华灯初放。公司经理刘燕华正带着粮食收购人员在北大荒股份八五四分公司第一管理区第八作业站种粮大户丁胜利的场院里查看粮食质量。老丁家今年收获了1700多吨水稻,他每年都把粮食售给米业公司。

  记者来到工厂时已经是晚上10点,工厂一片灯火,机器轰鸣,负责生产的副厂长张洪山介绍说:“我们现在加工的是粳米,供应国内市场,昼夜加工,保证新米多上市。”车间里,记者看见化验员正在往产品袋上“盖章”,化验室主任马雪梅对记者说:“每个班次都配备专职化验员,她们把自己的名字都印在包装袋上,实现可追溯。按国际标准要求每半个小时检测一次,她们对产品质量更加严格,每半个小时检两次。”

  北大荒米业迎春制米公司成立于2002年11月,现有固定资产4600万元,在册职工80余人,拥有布勒、佐竹、大元等国内外知名厂家的设备,有3条生产线、3座烘干设备,日烘干能力近1000吨,年加工水稻30万吨,仓储能力4.5万吨,去年盈利上千万元。

  公司总经理刘燕华告诉记者:“仅10多天时间,我们就收进3万多吨水稻,确保机器有足够的‘口粮’。我们昼夜抓紧加工,趁着新水稻下来的时机,生产新米多上市、多出口。”记者在迎春制米公司采访时,正遇到OMIC的主任检查员川村胜彦带检验组来检验出口韩国的大米,记者问他质量如何?他竖起大拇指说:“哟西!哟西!”

  记者来到南依穆林河、北靠完达山,位于八五〇农场南部工业园区的卫星制米公司。今年10月,垦区吹响工业三年攻坚战的号角,他们上下动员,边抓紧收购原粮,边抓紧加工。记者还没走到车间,就听到隆隆的机器加工水稻的响声,走进车间,看到工人们正忙碌地看机器、装袋封口、运米码垛。

  卫星制米公司是2000年10月开始兴建的现代化稻谷加工厂,厂区占地约5万平方米,现有铁路专用线1800米,货运站台1500米,水泥地坪1.5万平方米,站台罩棚5000平方米。企业现日加工水稻400吨,日产“北大荒”牌系列优质大米240吨,年产值达亿元。

  公司党支部书记吴秀平对记者说:“现在昼夜加工,人倒班机器不停,产品出口韩国。我们现在是收储加工生产两不误,原粮副经理带着化验人员每天深入到管理区、作业站和附近的村屯农民家里,边调查粮源边检验,目前已经收了1万多吨。水分小的,拉到公司就直接进粮仓储存,水分大点的,就近烘干,直接加工出口。”

  位于前进农场工业园区的前进制米公司,是去年刚建成的新米厂,总建筑面积10万多平方米,职工总人数130人,拥有万吨仓1座、烘干塔两座、储粮仓6个、铁路罩棚2600多平方米,年综合加工稻谷30万吨,年产精制大米20万吨、米糠2.1万吨。记者来到刚刚投产的车间,崭新的机械欢快地高唱,加工出来的大米源源不断地流淌着。车间主任蔺晓东告诉记者:“设备是从国外进口的,新水稻下来后,10月10日四条生产线安装完试产运转,现在每天加工150吨,还没满负荷。”

  前进制米公司经理徐连生说:“集团打响攻坚战,我们有国内外目前最先进的水稻深加工机器设备,有国内最先进的标准化检测设备,技术力量雄厚,已通过了国际质量标准、环境、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能保证为消费者生产优质大米。”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