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外资机构内忧外患 减持中资行粉饰财报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14 14:30 来源: 21世纪网

陆晓辉

  核心提示:外资机构减持中资银行股,一方面是投资收益巨大,但更重要的是为了获得一次性投资收益以“粉饰”财报,

  外资又开始减持中资银行股份。

  近日,有市场消息称高盛集团将转让其所持24亿股中国工商银行的H股,价值约15.4亿美元,工行随后证实了该消息。此外,美国银行业也有减持建设银行股份的计划。

  高盛、美国银行集体减持中资银行股份,加剧了人们对中资银行资产质量的担忧。不过一位曾与工行、建行有业务往来的投行人士向21世纪网表示,外资抛售中资银行主要原因在其自身,中资银行目前质量较好,国内市场无需过度解读。

  利润丰厚

  上周,市场传言高盛将抛售其持有的24亿工行H股,占其目前所持工商银行将近四分之一的股权。此次出售工行股份,将为高盛带来最多15.4亿美元的现金。

  工行随即证实了该消息。工行行长杨凯生强调,高盛并非否认工行的投资价值,减持工行股份是配合其资产配置的需要。这已经是高盛第三次减持工行股票。

  据悉,高盛正在以每股4.88港元(合63美分)至每股5港元的报价出售24亿股工商银行的股票。相较于工商银行上周三在香港市场的收盘价格,高盛集团报价的最大折价幅度达到了6%。

  事实上,这是高盛入股工行以后的第三次减持。

  2006年,高盛投资团的三家投资方与中国工商银行签订入股协议,投资团以37.8亿美元入股工银10%股份。其中,高盛集团及其私人资本运营基金投资25.8亿美元入股7%,安联保险公司出资10亿美元入股2.5%,美国运通公司出资2亿美元入股0.5%。

  港交所资料显示,在限售期结束后,高盛于2009年6月4日和2010年9月30日,分别减持工行136.1亿和131.8亿股,分别套现约19.1亿美元和22.5亿美元。加上此次抛售的约15.4亿美元,高盛总共减持约57亿美元。

  目前,高盛仍持有工行79亿股,按照高盛此次给出的出售价格区间在4.88-5港元/股计算,其手中的股票价值约49.77亿美元。加上此前已套现的57亿美元,总计106.77亿美元。

  在去除初始投资的25.8亿美元后,高盛投资工行利润约为80.97亿美元,利润率达313.8%

  除高盛外,美国银行最近也计划减持建设银行的股份。据外媒报道,美国银行已于近日派员知会建行其售股意向。对此消息,美银方面未予评论。

  据悉,今年8月份美国银行曾以83亿美元价格将其持有的约约一半建行H股出售给一个投资财团。

  内忧外患共同作用

  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10月底,高盛高盛连发两份报告,开始看好中国概念股。其发布的一份看好工行H股未来走势的研究报告称,工行首9个月纯利按年增29%,当中手续费收入、成本对收入比率以及拨备情况都优于预期。高盛在报告中预测,工行H股潜在升幅将达50%。而在10月4日工行H股创出新低后,至上周三收盘,累计反弹幅度恰好为50%。

  到了11月,市场传出高盛将减持工行股份的消息。

  一边看多,一边做空。市场一片哗然,阴谋论甚嚣尘上。对此,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投行人士向21世纪网表示:高盛此次出售工行股份是纯粹的市场行为,从法律角度来看没有问题。

  对于此次高盛减持工行股份的原因,上述投行人士称之为内忧外患共同作用。

  所谓内忧,即高盛目前自身发展出现了问题。

  高盛集团今年10月18日发布的财报显示,由于投行业务、资产管理以及证券承销业务收入大幅缩减,其第三季度净亏损4.28亿美元,合每股净亏损84美分。这是高盛自1999年上市以来第二次出现季度亏损,上一次季度亏损发生在2008年第四季度,当时单季亏损21.2亿美元,主要是因为雷曼兄弟公司破产后整个金融市场深陷金融危机泥潭。

  此外,由于恒康公司和美国国际集团等集团要就高盛销售的抵押贷款相关产品对其提起诉讼,高盛已将截至第二季度末的可能诉讼损失估值由20亿美元上调至26亿美元。

  上述投行人士表示:鉴于目前高盛的财务状况,此次少量减持,主要是为了获得一次性投资收益“粉饰”财报,对市场只会造成短期影响。

  此外,巴塞尔协议对银行资本金的要求,亦是外资机构出售中资银行的原因。

  以美国银行为例,今年8月29日是美银战略投资建行限售解禁日。当日,美银便以83亿美元价格减持131亿股建行H股,获得33亿美元的税后收益,以增加其一级资本。当时美银现在一级资本充足比率是8.65%,距离巴塞尔协议的10.5%的要求有很大距离。

  投行人士表示:虽然中资银行还没有加入巴塞尔协议,但中资银行只要与外资大银行合作,就不可能完全排除在巴塞尔协议的影响之外。因此,我们认为高盛、美国银行坚持中资银行属于战略性行为。

  对于高盛的减持,杨凯生也表示,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高盛对资产做出调整,工行表示理解和尊重。高盛也向工行表示,工行的投资价值依然存在。

  除内忧外,外患亦是其减持的重要原因。

  投行人士称,此次抛售,高盛也许觉得未来一段时间,中资银行的发展速度会相对放缓,不会出现此前几年那样的突飞猛进式的进步。

  此外,国内上市公司抠门的特质或是高盛减持的原因之一。

  投行人士向记者表示:自中资银行上市以来,很少分红,给予投资者的回馈较少。高盛这样的投资者要想收回利益,只有出售股票一条道路可走。

  对于高盛、美国银行等外资机构是否会继续减持中资银行的问题,上述投行人士表示:“目前按欧洲债务危机还未明朗,外资机构未来是否继续减持还需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目前还无法做出准确的判断。但我们认为,由于目前中资银行的质量较好,盈利水平处在世界的前列,因此,只要这些外资机构财务不出现问题,不太可能继续减持。”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