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贵阳市工商联:凝聚力是这样炼成的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15 00:01 来源: 中华工商时报

作者: ■本报记者王松管弦 实习生谢昕烨

  贵阳市工商联干部小黄一年来都在忙乎着一件事:为了真实记录贵阳商会从清末至今跨越一个多世纪的历程,完善商会的历史链条,为后人留下宝贵的史料,去年贵阳市工商联整合各方之力,按照详今略古、统合古今的原则,启动编纂《贵阳市工商联志》,小黄正是其中参与者之一。据她介绍,目前,志书初稿已经完成并召开三次评审会议,有望明年初正式出版。

  过去5年,贵阳市工商联开创性的工作可谓不胜枚举:中国五金机电振兴研讨会、全国城市餐饮行业协会研讨会、全国摄影行业联盟大会、中国企业家论坛贵阳高峰会、颂歌献给党·非公企业迎七一文艺汇演等大型活动相继粉墨登场。其规格高、涵盖宽,在行业内外具有广泛影响,深受社会各界好评。贵阳大光五金机电公司董事长、贵州(贵阳)五金机电商会会长吴粤告诉记者,在贵阳市工商联的强力推动支持下,该商会将来自全国工商联五金机电商会、中国五金制品商业协会、中国五金制品协会的领军人物,全国76个城市的行业精英以及港澳台同行邀请到贵阳考察交流,对促进行业互动发展和宣传地方招商引资环境大有裨益。

  兼任贵阳市政协副主席的刘建军担纲市工商联主官已两届。在他看来,对事业的热爱、挚诚的服务、有为有位的理念、人性化的操作方式、全方位的活动平台、灵活有效的机制体制,这些都是提升工商联凝聚力、影响力的根本保障,也是搞好工作的底蕴所在。

  梳理5年来贵阳市工商联的发展轨迹,记者发现,其凝聚力、影响力和吸引力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在看似平凡琐碎的工作中,在一点一滴不断积累的过程中生发而至。

  日前,记者参加由贵阳市工商联组织贵阳市国税、地税等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与14家行业协会、15家非公企业代表的对话会。与会者在肯定发展环境不断优化的同时,也提出税收优惠政策知晓率低、企业搬迁时税收关系难转移等具体问题。在市工商联的跟踪协调下,针对这些问题的处理对策很快出台。贵阳嘉旺屠宰公司董事长、市食肉行业协会会长付福远对记者表示,自己特别乐意参加市联组织的活动,因为四个字,那就是受益、有效。

  为不断优化非公经济发展环境,完善相关政策体系,贵阳市工商联每年都要深入基层和企业开展调研活动,先后完成了《应对金融危机促进中小企业及民营经济发展问题研究》、《贯彻落实<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的调研报告》、《贵阳市民营经济发展报告》、《贵阳市非公经济中小企业融资途径探索》等多篇调研文章。与此同时,促进相关部门先后清理地方性法规42件、政府规章116件、规范性文件5000余件,废止政府规章5件,修改政府规章2件,建议废止规范性文件8件。与此相伴生的结果是工商联话语权的大大增强。

  在社会公益活动中充当生力军、积极协同社会管理创新,让市工商联工作职能大为延伸。市联有效建立了与社保、工会等部门共同参与的非公企业和谐劳动关系协调联动机制,推动建立新型劳动关系,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将创先争优活动与感恩回报社会行动有机结合起来,引导非公经济人士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该市发起的住有所居公益活动中,非公企业捐资1068.72万元、245套廉租房,并达成帮扶对子145户,累计投入光彩事业、扶贫资金、希望工程近4000万元,在贵阳市饮用水源保护行动中,非公经济人士捐款达2253万余元,为花溪十里河滩湿地公园捐款共计300余万元,为抗凝冻、保民生捐赠款(物)3000余万元,先后向四川地震灾区、台湾受灾群众、甘肃舟曲灾区等地捐款5000余万元,捐赠救灾药品及物资折款1086余万元,为抗旱救灾捐款110余万元;贵阳市工商联还配合各级党委统战部门发起组建各级和谐社会促进会,截至目前,共筹集社会力量化解社会矛盾专项捐款6774万元,投入帮扶资金2562余万元,成功化解各类社会矛盾206个,惠及群众18000多人,为社会矛盾调处由刚性向柔性转变、由一元向多元转变作出了积极贡献。

  中共贵阳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市工商联党组书记谭亦先认为,要实现非公经济发展与工商联自身发展同频共震,必须立足壮大会员队伍、提升会员素质做文章。市联将一批有规模、上档次的企业吸呐入会,打造一支有代表性、有影响力、有责任心的会员队伍,目前,全市有会员7356个,其中企业会员2802个、个人会员4300个、老会员179个、团体会员75个。与此同时,培养了2000余人的积极分子队伍。会员企业贵州宏立城集团董事长肖春红被评为贵州省十佳民营企业家;南明老干妈风味食品有限公司当选为十佳民营企业纳税大户;贵阳市CC英语学校校长杨建嬉评为贵州省百佳创业小老板;贵阳星力集团有限公司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状”;贵阳白志祥骨科医院获“抗震救灾先进集体”;马凤萍等98名非公经济代表人士被评选为“贵阳市第二届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这些有实力、有品牌、信誉好、讲奉献的会员企业提振了工商联的队伍形象,为一方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活力和动力。

  采访中记者发现,贵阳市工商联在工作实践中全面构筑了面向非公经济的教育培训、融资担保、维权三大服务平台,作用愈发凸显。

  5年来,共组织举办各类培训班30余期,培训人员达4000余人次,还积极编制实施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遴选培育了一批人才工作的重点企业。

  先后成立“贵阳市总商会投融资服务中心”、“中兴小额贷款公司”,不断拓展非公经济投融资平台,努力缓解企业发展融资难题。截至2010年,全市共设立小贷公司20家,占全省总量的22%;注册资本5.7亿元,占全省总量的25%;成立担保机构139家,注册资本55亿元。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小贷公司、担保机构共为中小企业融资超过30亿元。

  设立非公经济维权投诉中心,深入细致地做好投诉案件的调查督办工作,做到每件投诉有着落、有回音,切实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已累计协调解决非公经济维权投诉案件6000多件,受到了非公经济人士的一致好评。同时,还与有关职能部门一道,通过设立中小企业服务大厅,根据政府扶持中介,中介服务企业的原则,为中小企业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一站式综合服务。

  夯实工作基础,切实防范“头重脚轻”倾向,贵阳市工商联始终将基层工商联建设视为发挥整体功能、全面履行职能的着力点和突破口,5年来,贵阳市所辖三县一市六区工商联呈现出纷繁亮点。

  云岩区工商联协助街道、商圈以及行业商会相继成立了贷款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等经济实体,为企业融资难出主意、想办法,被中央统战部、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授予“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贡献先进集体”。

  南明区工商联率先在全省成立非公经济维权服务中心,被授予贵州省“巾帼文明岗”、区工作创新奖、科技工作组织奖和区招商引资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2010年与区委组织部、统战部联合举办了北京大学贵阳南明民营企业家高级研修班,组织近60名非公经济代表人士赴京学习培训,得到了中央统战部和省市相关部门的认可和参训企业家的一致好评。

  乌当区工商联成立区工商联党委,使非公经济代表人士思想政治工作有人抓、非公经济党建工作有人管,把党的政治和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非公企业发展的动力,成为引领该区非公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花溪区工商联完善基层分会组织机构,全区14个乡(镇)、街道办事处都建立了工商联组织,增强了服务非公经济的力度。

  小河区工商联克服人少事多的困难,积极引导非公企业为政府分忧,创造条件接收安置退伍士兵,2010年就接收安置了转业退伍军人26人。

  白云区工商联引导非公经济人士以实际行动践行致富思源、回报社会的良好社会形象,在救援救灾、捐资助学助文等方面发挥了突出作用。

  清镇市工商联仅2010年就配合非公经济投诉中心为企业维权43起;促成《关于畅通非公经济主体投诉渠道的意见》的出台,为非公经济健康发展提供了司法保障。

  修文县工商联坚持企业有所呼,商会有所应,切实为企业排忧解难,为几十家企业协调处理了近100桩困难事,增强了凝聚力和影响力。

  开阳县工商联先后组建成立了磷矿采掘业协会、煤炭协会、房地产协会等行业协会组织,推动了行业商(协)会组织的健康发展,荣获“全国工商联系统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息烽县工商联积极与有关部门协调,为258位已故原工商业者遗孀获得了低保待遇,使他们老有所依、老有所养,安度晚年。

  11月17日,贵阳市工商联将举行代表大会,在总结过去的基础上对未来5年的工作做出谋划并实现政治交接。本届贵阳市工商联主席刘建军、党组书记谭亦先对记者表示,新时期新阶段工商联工作既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又迎来新的任务和要求,更肩负新的使命和责任。党和政府赋予工商联工作是党的统一战线工作和经济工作的重要内容的重要职责,就必须加强和改进工商联的工作。他们认为,要建立健全符合工商联自身特点的工作制度,实现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工商联要努力形成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干部队伍;要进一步加强效能建设,提高执行能力和工作效能;要进一步加强服务意识、大局意识,努力把工商联建设成为政治坚定、特色鲜明、机制健全、服务高效、作风优良的人民团体和商会组织。

  >>链接5年回眸:数字说话 榜单显眼

  今年上半年,贵阳全市非公经济完成增加值237.1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3.4%,增速高于生产总值6.4个百分点;非公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42.6%,比上年同期提高了2.2个百分点。全市产值5000万元以上的232户工业企业中,非公企业占152户,比重达65.5%。

  在各级报刊宣传报道非公经济发展方面的文章98篇;自办网发表有关非公经济发展信息3329篇,点击率达百余万次;会刊《贵阳商会》共出刊26期近1.8万份;内刊“非公经济信息快讯”刊出96期2.688万份。

  提交50余件批评建议案和提案,其中《关于推动黔菜发展的建议》、《关于加大社会治安整治力度的建议》等被列入市政协主席重点督办提案;《关于在制定贵阳市<“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规划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建议》等提案促成了该市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出台。

  全市已组建乡镇街道分会达101个,组建行业商(协)会达75个。涉及房地产、钢铁、信息技术(IT)、玻璃、汽车用品、金属材料等产业和领域。

  经市联两级组织推荐的全国政协常委1人;全国工商联常委1人、执委3人;省人大代表5人,省政协委员18人;市人大代表6人,市政协委员50人;区、县(市)人大代表52人,政协委员387人。

  “民营企业招聘周”活动开展以来,组织进场招聘企业3476家(次),提供岗位11万个,达成用工意向27579个;组织1024家民营企业进入高校举办现场招聘会,先后提供就业岗位45566个(次),达成就业意向18575人;为8000余名高校毕业生提供了政策咨询服务,开展维权及法律服务4000余次,发放宣传资料近2万余份。

  2007年,被评为市委、市政府表彰的“目标管理先进集体”和“为非公有制经济服务先进单位”;荣获省工商联表彰的“目标管理先进集体”。

  2008年,荣获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国工商联表彰的“全国工商联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荣获由市委、市政府表彰的“‘抗凝冻、保民生’工作先进集体”;荣获“贵阳市招商引资服务先进单位”、“五好”基层党组织、市直机关工委优秀党组织、“智力支边项目奖”、“智力支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集体奖”;“贵州省工商联先进工作单位”。

  2009年,荣获“贵阳市为非公有制经济服务先进单位”、“贵州省工商联先进工作单位”。

  2010年,荣获“贵州省先进党组”、“贵州省工商联先进工作单位”等奖励。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