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NBA悬了:生意终归是生意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16 00:59 来源: 国际金融报

  本报记者 黄烨

  美国职业男子篮球大联盟(NBA)有一句名言:Business is business(生意终归是生意)。

  11月15日,NBA30支球队的球员代表以30∶0的投票结果拒绝了资方的“终极提案”。NBA球员工会执行董事比利·亨特宣布 “劳资谈判彻底破裂”,总裁大卫·斯特恩不无遗憾地称,2011-2012赛季“看来悬了”。

  相关专家对《国际金融报》分析,NBA劳资谈判破裂是金融危机对美国体育产业冲击的延续,“球队老板在危机中受伤较深,难有精力再对球队进行超大规模投入”。

  利益分配不均

  早在1998年,NBA发生过一次劳资纠纷,最终导致1998-1999赛季缩水、球员损失6亿美元、联盟损失15亿美元。但好处是,维持了NBA整整13年的劳资平稳期,球员每年从NBA联盟的总收益中获取57%的份额。

  到2011年(此前谈判已持续两年半),劳资纠纷之所以甚嚣尘上,很大原因还是利益分配不均:球员与球队间的收益分成、因工资“漏洞”产生的“豪门”持续强势及小球队很难翻身等。

  这其中,重中之重的问题还是上一次谈判的“历史问题”——球员分成过高。NBA球队老板们认为,由于近年来一直亏本经营,球员从联盟获取57%的收益已不符合形势。数据显示,去年30支球队中,有22支出现亏损。因而,球队老板提出了降低收益分成、降低工资等意见。

  在几个月的“扯皮”中,双方一度作出让步,但最终因2.5%的分成差距未能达成一致:资方坚持50%收益分成的“终极底线”,劳方坚持52.5%的分成。

  对于这场纠纷,劳方的姿态更彻底。“球员工会认为,解散工会、付诸法律,是对球员最好的决定。”费舍尔表示。美国媒体称,解散球员工会是为了“放手一搏”,对NBA联盟发起反垄断诉讼。目前,劳方已聘请了两位代表律师,一旦胜出,1998年签署的协议将继续在今后的赛季中执行。

  金融危机后遗症

  对于球员们异常强硬的表态,斯特恩有所退让。斯特恩说,“毕竟谈了两年半,现在的方案只是协议框架。”美国媒体猜测,球员工会没有彻底解散前,双方或再次谈判。即便诉讼,双方也可调解。

  至少在收益分成上,双方已很接近。数据显示,每1个百分点可换算成4000万美元的收益额,即双方的“心理价差”只有1亿美元。上赛季,NBA联盟曾赚取42亿美元的收益,1亿美元不算多。有专家乐观预计,最终调解的可能性很大。

  “1亿美元不多,但世易时移,况且NBA正在经历高投入后的阵痛期。”长期关注NBA劳资纠纷的江苏明弘律师事务所律师吴俊锋认为,“归根到底,这是金融危机后遗症的显现。”

  2009年数据显示,金融危机发生后,NBA老板平均资产缩水50%。另一个侧面佐证是,NBA开始接受“外资控股”。去年,经营房地产的篮网队前老板拉特纳在球队每年亏损数千万美元的压力下,将球队卖给了俄罗斯富商普罗霍洛夫。

  “管理球队就像经营企业。”吴俊锋分析,“在外部经济形势不佳,内部成本居高不下的情况下,球队自然会觊觎原先不太在意的分成,同时想方设法控制成本,比如降低球员工资。”

  事实上,NBA发生的劳资纠纷并非个案,本赛季西甲和意甲联赛开赛前,均曝出因劳资纠纷而发生的停摆事件。会计师事务所德勤2010年财务统计显示,西班牙濒临破产的职业足球俱乐部多达23家。也许现在在体育领域能呼风唤雨的只剩下石油资本了。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