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社科院:优秀国企海外上市 投资者承受巨大损失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16 16:58 来源: 中国网

  中国网11月16日讯 社科院向中国网财经中心独家提供2011年《金融蓝皮书》,该报告中指出大量优质国企在海外上市,导致中国经济增长的巨大收益被海外投资者分走。我国应加快建设国际金融中心,让中国投资者分享世界经济增长的成果

  2011年11月,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2011年金融蓝皮书《中国金融中心发展报告(2010~2011)》日前在京发布。该蓝皮书从金融发展度、经济持续力和基础设施支持力三方面,对全国31个金融中心城市的金融竞争力进行了综合评价,并对其经济发展水平、金融实力等进行了综合比较。

  蓝皮书指出,过去十几年,中国是全球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正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中国的出口增长降低了全球通货膨胀水平,帮助了所有国家;中国的进口增长抬高了国际能源、原材料价格,帮助了许多能源、原材料出口国,尤其是俄国、巴西和阿根廷,并助其提前偿还了IMF债务。

  然而,像许多发展中国家一样,由于没有发达的金融市场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际金融中心,中国经济增长的成果没有为大多数国民所分享。

  蓝皮书认为,中国经济增长成果的集中表现是净资本的积累,但是这些净资本却大量地输出,主要投资于低回报的长期美国国债。与此同时,由于金融市场的不发达,国内资金不能得到有效利用,还得从国外大量引进资本,投资到国内的高回报产业。

  一个典型的案例是,前几年,由于国内资本市场缺乏必要的承载力,一些具有垄断资源的优质国有企业纷纷到海外上市,2009年仅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的企业就达41家,市值12000亿美元。到2008年末,在海外上市的600余家中国企业的市值已经达到3万亿美元,其中不少都是具有垄断性资源的优质国有企业。

  蓝皮书认为,优质国企到海外上市,必然导致在中国经济增长过程中获得的巨大收益被海外投资者分走。而且,由于不具备本土优势,中国最好的企业也不一定能够得到国外投资者的认可,例如,2000年中石化在纽约上市,2003年中国电信在纽约、伦敦上市,首日开盘价都跌破了发行价。

  为此,蓝皮书指出,中国必须立足于建立自己的国际金融中心,通过发挥国际金融中心的作用,拓展国际市场的宽度和深度,还可以利用本国上市企业资源优势,为本国企业发展提供公平的融资平台。不仅如此,国际金融中心还可吸引其他国家的优质企业来中国上市融资,让中国的投资者分享世界经济增长的成果。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