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财政厅:泰兴整合支农资金 放大集聚效应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17 16:17 来源: 财政部网站江苏省财政厅办公室
为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2010年,泰兴市根据财政部《关于深入推进支农资金整合工作的指导意见》、省财政厅《关于深入推进财政支农资金整合工作的意见》等文件精神,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出台了《泰兴市财政支农资金整合工作实施意见》和《泰兴市财政支农资金整合工作实施方案》,通过整合各级、各类支农资金,发挥了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和规模效应,加大了全市高标准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加快了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发展步伐,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一、规划引导,明确整合目标
根据《泰兴市高效规模农业发展规划(2007—2010)》和《泰兴市“十二五”现代农业发展规划》、《泰兴市2010—2020年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以及《2010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意见》等文件精神,2010年,全市农业农村方面的重点工作是继续推进“2218”工程,即两纵两横特色产业带、一个主导特色产业区、重点发展八大产业。通过整合各部门和各渠道安排的支农资金,力求实施一批项目,做强一个产业,带动一片区域,富裕一方农民。通过财政支农资金的整合,形成分类科学、分工明确、管理规范、运转有序的农业财政资金运行管理机制,提高财政支农资金效率;构建投入稳定增长、投入结构合理、政策反映灵敏的农业财政支持与保护机制,提高农业宏观调控能力。
二、制定方案,积极组织实施
2010年,泰兴市坚持“规划引导、统筹安排,集中财力、优化结构,突出重点、分步实施,创新机制、提高效益,强化监管、跟踪问效”的整合原则,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以加快新农村建设为目标,以农村发展规划为依据,以农业重点区域和重点项目为根本,认真实施《泰兴市财政支农资金整合工作实施方案》。全市共整合各级各类支农资金2.27亿元,其中上级财政支农专项资金5260万元,市本级财政预算安排资金3610万元,乡(镇)村投入资金2106万元,有关部门筹集支农资金900万元,企业、农户自筹资金1.08亿元。整合支农资金的途径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以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为平台实施整合,加快发展主导产业。为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该市设立现代农业产业园区,规划面积3万亩,核心面积1.5万亩,其中设施蔬菜1万亩,露天种植3000亩,规模养殖2000亩。按照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科技优先、产业化经营、区域特色明显基本原则和“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规模化经营”运作模式,集中发展现代高效农业、休闲观光农业、花卉苗木、园艺和农产品加工,逐步建成集优质稻麦、蔬菜园艺、特种养殖、新品研发、精深加工、仓储物流、休闲观光等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区。通过整合中央现代农业、省级高效设施农业、省级科技创新平台、小农水重点县、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产业化经营、小型公益设施农桥、土地整理、科技创新等项目,共整合各级各类资金1.14亿元,支持农业产业园区发展。目前,园区已形成了以大棚设施种植为主、智能日光温室种植和规模种、养为辅,多时段、多品种、错位互补、循环利用、特色鲜明的现代农业经济板块。
二是以小农水重点县建设项目为平台实施整合,切实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2010年以来,该市坚持以小农水重点县建设规划为平台,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优势互补、形成合力”的原则,在不改变资金项目和用途的前提下,从两个方面开展资金和项目的整合工作。一方面,从纵向整合中央、省、市本级配套资金和“一事一议”农民筹资,整合使用,集中投入;另一方面,以小农水重点县建设规划为平台,从横向上对上述各部门的相关项目,统筹安排、集中管理、整体推进。根思乡为该市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核心区,规划面积1万亩,通过整合财政、水务、交通、国土、农业等部门的项目资金5010万元,实行集成投入、规模开发、联动开发,着力建设高标准农田。
三是以“新农村”建设为平台实施整合,全力打造生态蔡港线。2010年以来,该市围绕打造生态蔡港线,进一步加大资金整合力度,提高工作标准,提升建设品位,放大引领示范效应,打造了一批经济发展、环境优美、社会和谐的新农村示范村,共整合新农村建设资金6260万元,主要用于蔡港沿线农村环境“四位一体”综合整治,建设10个新农村重点村、40个新农村示范村等方面。
三、创新机制,提高整合水平
(一)建立整合协调机制。为确保支农资金整合项目工作的有序开展,该市成立了由分管农业农村工作的副市长担任组长,市财政、农委、水务、审计等相关部门和乡镇参加的财政支农资金整合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财政支农资金整合工作的组织、指导和协调,确定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决策支农投入的方向和重点。同时,建立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支农资金整合工作中的相关事宜。明确由财政部门负责整合上级、本级各项支农资金,健全财政支农项目专项制度,对符合财政支持范围的农业项目,组织可行性性研究和专家评估论证,严格项目立项条件,提高对财政支农项目申报的科学性、规范性、准确性。对小农水、农业综合开发、现代高效农业、农村环境整治、农村公益设施建设等项目,通过编制市域发展规划,各职能部门围绕规划建立支农项目库,组织项目的申报、实施,确保“项目跟着产业走,资金跟着项目走”,建立资金整合协调机制,形成在同一项目区内,资金统一、协调互补、相关部门按职能分工负责、共同实施的体系。目前,该市已形成了“政府决策、财政牵头、部门主办、分工明确、相互协作、社会支持”的管理体制。
(二)创新资金投入机制。一是按照省财政关于支农资金整合的要求,大力推进对本级财政安排的支农资金整合工作,并将整合成果落实到具体区域、优势产业和重点项目中来,确保市本级财政配套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如我市2010年根思、新街两乡镇实施的2010年小农水重点县和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项目,市本级配套资金达600万元。二是突出财政支农资金的导向作用,提高农业资金市场化运作水平。统筹安排财政资金,形成资金使用合力,发挥支农资金规模效益,主要有两种类型:即政府主导型,主要特点是政府主导、多元投入、企业经营。如新街镇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由新街镇政府主导建立,积极引导社会能人入园发展,实行公司化管理、企业化运作。目前入园企业有21个,注册资本1.2亿元;工商资本主导型,主要特点是政府引导、企业建园、产销一体,如根思乡在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内,由政府招商引资流转土地,引进工商资本,发展高效规模农业,由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根思乡吸引盐城市大华种子公司投资500多万元,已流转土地2500多亩,进行稻麦良种繁育。预计该项目实施到位后,亩均效益将达到5000元以上。三是发挥农民群众开发建设的主体地位。加大宣传力度,落实财政扶持优惠政策,优化村民“一事一议”制度,鼓励农民积极出资参与项目工程建设。2010年,全市10个新农村重点村、40个新农村示范村,村以下自筹资金总额达2260万元。
(三)规范整合资金管理。一是建立统筹使用制度。相关涉农部门根据市涉农资金和项目管理办法,进行项目申报和管理,重大涉农项目申报工作须由相关涉农部门与财政部门协商并经市领导同意后申报,资金管理由财政局负责。同时,建立和完善了财政部门管理资金、相关部门管理项目、审计监察部门监督执行的资金整合工作机制,各类支出资金统一纳入财政支农专户管理,实行县级报账制,通过国库集中支付拨付,减少资金流转环节。二是实行审计验收制度。对重点工程项目,委托审计部门或中介机构,对项目概预算和竣工决算进行审计,杜绝项目预算编制中虚列支出、高估预算和概预算执行过程中的偷工减料、降低标准等现象。三是试行绩效评价制度。对重点县建设项目、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以及中央支持现代农业发展项目等专项资金,试行了绩效评价,极大地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2010年新街镇“好又多”蔬菜专业合作社实施的日光温室优质蔬菜栽培示范项目,总投入615万元,财政补助资金200万元,项目建成以来已向市场提供优质反季节蔬菜850吨,推动本镇年推广反季节蔬菜300亩,创造社会效益1000万元以上,对调优种植结构,增加名、特、优、新、稀品种发挥了积极作用,具有良好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四、集中投入,取得明显实效
2010年以来,该市财政通过整合使用资金,在农业、农村经济和“新农村”建设中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是带动了农业主导产业的发展。支农资金大规模、科学有效的投入,使全市的设施园艺、规模养殖、特色水产等现代农业“2218”工程有序推进,高效农业面积超过了30万亩,拥有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321个,农产品加工园区被评为国家级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
二是促进了基础设施的改善。2010年,新街镇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恢复灌溉面积3万亩,改善灌溉面积4.274亩,新增除涝面积1.2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3.15万亩,灌溉设计保证率由70%提高至85%。根思乡新增耕地126.33亩,可增加收益5.11万元。
三是加快了“新农村”建设的步伐。生态蔡港线建设工程基本完成,市水务、交通运输、住建、林业等部门及有关乡镇紧密配合,通力协作,涉农部门投入380万元,积极推进蔡港线综合整治,全面完成了路道、河坡及节点景观绿化工程任务,基本实现了“水清、岸绿、路畅、景美”目标。50个重点示范村全年累计整合资金3155万元,实施村容村貌整治和特色产业工程项目26个,新街镇创建成国家级生态镇,另创建成省级生态村17个。
四是形成了多元化的支农投入机制。在财政支农资金整合工作中,该市坚持“政府补助、补贴为辅,农民自筹、投劳为主”的原则,加大了政策扶持力度,在规划制定、财政投入、项目资金、科技人才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乡镇政府也出台了专项扶持和奖励政策,加大资金投入,充分发挥了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同时,市级机关各涉农部门,积极整合项目资金,集中投入农业园区和项目区建设,使区内路、渠、桥涵、站、林等基础设施有了较大提升,改善了投资环境,完善了整体功能。新街镇自园区项目实施以来,企业及农民自筹资金总额达6948万元。园区附近群众通过到园区开展劳务承包,实现了就地务工,有效转化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了工资性收入。有不少农户以园区为依托,自筹资金,搭建大棚,发展设施蔬菜、特色林果等产业,取得了较高的经济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