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体制待解:如何完善职业前景与激励机制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17 17:30 来源: 21世纪网

凌翥

  核心提示:生活中,如何实现自身资本的累积和放大,对于理性的保荐代表人来说,金钱自然成为他们选择“去”或“留”的一个关键性指标。

  这是一群在与资本打着交道的人。

  工作中,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围绕如何使得资本在短期内迅速放大,目睹着资本的放大过程,看着上千亿万富翁在手中诞生。生活中,如何实现自身资本的累积和放大,对于理性的保荐代表人来说,金钱自然成为他们选择“去”或“留”的一个关键性指标。

  但是薪酬并不是一个唯一指标,职业前景、完善的股权激励制度也同样重要,对于“甲方”券商来说,多想一想,如何满足“乙方”的需求,搭建一个合理、全面、完善的薪酬制度,视为当务之急。

  谁造就了保代的稀缺

  保荐人总数的闸口,被一项考试操控着

  2010年,这项考试的通过率仅为1%。去年总共2944人考试,仅31人通过。从2004年至今,通过监管部门保荐代表人考试的这一职业群体仅有1867人,相对于证券资本市场超过30万亿的市值,他们的确是稀缺资源。

  而稀缺更是体现在他们的“签字费”,据一位跳槽的投行人士介绍,目前保代的收入分为固定工资、津贴、签字费、项目提成和年终奖这几个部分。

  其中来自项目的签字费和提成是大头。他原先单位的IPO项目签字费是80万元,再融资项目是60万元。如果一年签到2个IPO项目,3个再融资项目,单单签字费就有360万,再加上每个月固定的10万元津贴,以及其他固定工资,他所在的券商保代年收入在500万-1000万之间。

  物以稀为贵,当稀缺出现时,蔬菜能买出猪肉的价钱。因此保荐人的万元签字费自然也不足为奇。 同时在金融行业,人才流动是常态,在银行、保险、证券甚至私募基金在内,对于人才的渴求一直非常强烈,各个公司会通过挖角来获得宝贵的行业经验、人脉资源和项目信息。打破稀缺,加大供应能够第一时间应急。

  据悉,证监会也打算打破这一窘困的局面,打算稍微放开闸口,传言,今年通过率将有去年的1%上升到14%,今年保荐人考试人数约3800人,这样预计将会有500多人通过。如果传言成真,无疑将大大增加保代新血的供给,以往被称为稀缺资源的保代队伍将逐渐壮大起来。在缓解保代人才缺乏的同时,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保代跳槽的频率。

  职业前景重于薪酬

  在这个人情越来越匮乏,温情缺失的年代,金钱并不万能。

  当券商人力资源部的在声讨保荐人背信弃义时,是否应该停下来思考,“我们给保荐人提供了什么”,“我们的员工是否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我们为员工构建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未来前景?”

  职业前景也是保荐人考虑的很重要原因之一, 一家离开第一创业摩根大通证券(简称一创摩根)的人表示。刚刚开业仅4个月的一创摩根,“投行人走了一半”。离职的人中,包括原一创负责投行业务的副总裁周俊、明星保代艾民、姜杰等一大批“顶梁柱”。

  深圳某长期接触投行的人士表示,合资投行一般管理都很严格,本土投行人士并不适应。此外,合资投行在中国水土不服,承揽项目往往没有本土的给力。因此,一创投行部许多员工对一创摩根前景并不看好。

  将大批精英离职全部归结于薪资问题或许过于片面,如同普通的行业一样,员工认为公司的发展与自己的职业规划不同步,或者公司的规定使得自己的才智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等等,都会造成人才的流失。

  对于证券公司来说,一方面,可制定一个可行的公司发展策略,从行政、人事、财务、核算、品牌各个角度都考虑进去,给员工提供足够大的“职业空间”,自然能留住人才,一个良好的“造血机制”能保证正常的投行业务不会因为人才的流失而受到太大的影响。

  另一方面,虽然保荐制将保荐代表人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但保荐项目的成功,还需要以优秀的团队及坚实的基础平台为支撑,仅凭借保荐代表人的一己之力很难完成。证券公司可以致力于培育一个成熟的体系,使得即使有保代离职,也不会对整个团队造成重大损失。

  完善股权激励机制

  完善一项长期的激励机制,能够使得员工在想离职时,考虑短期“转会高薪”还是长期激励。

  投行业务人员的流动性极大,行为短期化倾向严重,不仅难以达到激励的目的,而且可能导致投行人员和发行人合谋、增大项目风险,严重影响了投行业务的运作效率。

  可以采用现金、股票、期权等流动性、收益性、风险性和期限互不相同的多元化金融工具,并通过这些金融工具的组合运用以求达到最佳激励效果,券商投行业务的薪酬结构将趋于多元化。

  国内券商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目前股权激励机制大体可分成两类:一类是以股票为基础的股权激励方式,主要包括员工持股计划、股票期权及期股等;另一类采用与公司业绩挂钩的虚拟股权的激励机制,主要包括影子股票与股票增值权。

  目前,证券业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的市场条件已基本成熟,随着《证券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股票期权计划和员工持股计划等长期激励工具的运用将日益广泛。

  同时,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券商可尝试投行激励模式向合伙制或准合伙制转型,激励投行人员积极性,留住以保荐代表人为核心的业务骨干。从国际投行业制度变迁历程来看,合伙制因其所有权与管理权合二为一,能充分调动管理者的积极性,同时保持投行经营的稳定性和延续性,因而一度被认为是券商最为理想的经营模式。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