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万隆精神"到"东盟之路"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17 18:00 来源: 中国经济网
新华国际时评:从“万隆精神”到“东盟之路”
新华网北京11月17日电(记者夏文辉)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召开的东盟领导人系列会议,将就推动地区合作共商大计。在2011年即将写入历史之际,这次会议努力沿着正确的方向,为下一步发展布局谋篇。
本次会议将继续推进合作与发展,落实《东盟宪章》则是东盟整体发展的重中之重。按照2008年正式生效的宪章,计划于2020年建成的东盟共同体将以经济共同体、安全共同体和社会文化共同体为支柱,从而使东盟以一个目标、一个身份和一个声音,共同应对未来挑战。
鉴于东盟10国在社会制度、宗教、历史、文化背景等方面的较大差异,各成员协调步骤、有序合作成为当务之急。正如印尼国际战略研究中心林绵基所说,要以经济合作为主线,政治、社会人文合作并进,排除干扰,全面推动地区发展。
东盟发展有利于地区繁荣,包括中国在内的区域经济的增长也为东盟国家带来重大机遇。东盟峰会发展至今,成为同时兼纳东盟与中日韩(10+3)领导人会议、中国-东盟(10+1)领导人会议、东亚峰会等一系列会议的磋商合作平台,显示出东盟发展与域内域外合作的密切关系。
中国是东盟唇齿相依的好邻居。过去20年,双方从全面对话伙伴到睦邻互信伙伴,再到战略伙伴,形成了全方位、宽领域、多层面的合作格局。
与东盟各国永作好朋友、好伙伴,是中国的持久意愿。早在1955年,周恩来总理代表新生的人民共和国,冲破险阻前往印度尼西亚,与亚非国家领导人一道,共同倡导了万隆精神,为国际政治留下了极为宝贵的历史遗产。
求同存异、和平共处,这是万隆精神的核心。万隆精神历久弥新,即便今天,仍是处理国与国关系的行为指南。在共同应对经济风险带来的挑战中,在处理一些领土主权、海洋争议的事务中,只要坚持睦邻友好、平等协商的原则,就能将磋商与协调维持在正确的轨道上。
东盟正式创建40多年来,积累了丰富而宝贵的经验。正如东盟盟歌《东盟之路》宣示的:“紧密团结,内省自身,放眼世界;以和平为起点,以繁荣为目标。”
繁荣需要和平,团结才能稳定。东盟之路希望与挑战共存,唯域内域外坚定地合作与团结,排除干扰,避免摩擦,才能一步步向前迈进。
对中国而言,政治上,中方坚定支持东盟之路,“与邻为善”“以邻为伴”是中国不变的外交方针。经济上,作为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通过中国-东盟自贸区的经济快车道,双方完全有望在2015年实现5000亿美元的双边贸易额目标。
可以预见,以政治、经济合作为纽带,辅以互联互通、人文、安全等多领域的深化合作,中国与东盟的交往、东盟之路的发展,都将展现积极的前景。
(责任编辑:袁志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