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其拉甫前哨班的变迁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18 03:00 来源: 经济日报10月14日,下午2时。灿烂的阳光透过玻璃晒得整个天井暖洋洋的,一个个喜气的红灯笼、中国结从屋顶垂下,院子里绿萝、橡皮树生机盎然,每片叶子都被擦拭得一尘不染,一汪清泉从假山缓缓流下,汇入一池绿水。天井中央一个圆桌上,红彤彤的西红柿、黄澄澄的鸡蛋、绿油油的小白菜、香喷喷的辣子鸡、水煮鱼……几个小伙子边吃边聊,不时发出爽朗的笑声。
你能想象得到这是在海拔5100米、素有“生命禁区”之称的红其拉甫吗?看见那些小伙子身穿的绿军装了吧,看见他们脸颊特有的高原红了吧,他们就是驻守在新疆红其拉甫边防检查站前哨班的战士们。
红其拉甫地处帕米尔高原冰雪达坂,这里空气中的含氧量不到平原的一半,常年刮七八级的大风,最低气温达零下40多摄氏度,大雪封山甚至长达8个月,因此被称作“死亡之谷”。听一听当地传唱的歌谣就知道这里的自然条件十分恶劣:“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风吹石头跑,四季穿皮袄,饭菜蒸不熟,氧气吃不饱。”
“自然条件无法改变,但生活和工作条件可以变。”自1982年建站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和全国人民的关怀支持下,一茬茬边检官兵撇开艰苦打基础,继承传统求创新。
从冰天雪地的室外一走进前哨班的二层小楼,热烘烘的暖气让人立刻感到走进了春天。胡桃色的地板、樱桃红的木门、洁白的墙面上点缀的照片和装饰画,富有格调的布置温馨如家,酒店标准床、大液晶电视、卫生间、冲水马桶、洗衣机、24小时热水淋浴等生活设施一应俱全。如果不是战士们的娓娓道来,如果不是陈列室里的张张照片、件件文物,记者难以想象这里经历了怎样的变迁。
“刚建站时,这里没有房子。1名排长、1名班长、1名士兵带着一顶帐篷就在雪峰上扎下营盘,3块石头支起1口锅就开始做饭。”在红其拉甫边检站干了20年的政委谢柱指着一组照片告诉记者:“由于海拔高,水的沸点只到70摄氏度,用高压锅煮饭都得等上几个小时。吃水要到2公里以外的地方去砸冰取水,要是遇上风雪天,路上积雪1米多厚,走几步就得停下来大喘气,拉一趟水来回需要4个多小时。”
“后来我们搬进火车车厢似的铁皮宿营车,晚上气温降到零下三四十摄氏度,屋子里也暖和不了多少,被子结冰后粘在铁皮上,一翻身就听见咔嚓咔嚓响。盖一床被子冷,把大衣压上又喘不过气来。”红其拉甫边检站副站长鲁元军说,生活的艰苦还可以咬牙坚持,寂寞和孤独却很难熬。由于交通和通讯极为不便,寄一封信得花一个半月,战士们与外界信息隔绝,大雪封山时只能“白天兵看兵,晚上数星星”。曾有战士忍不住在家信中写道:“我渴望见到一个陌生的人,见到一块陌生的石头,见到一株陌生的绿草。”
对比过去,如今的红其拉甫边检站前哨班可以算得上全国陆地口岸条件最好的前哨班之一。战士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丰富多了,他们形容自己“吃上了营养餐、洗上了热水澡、氧气通床头、学习有网络、休闲有电视、电话通家乡”。
不仅吃住问题解决了,值勤条件也大为改善。“我们新建了前哨班旅客检查室,增添了暖气设置,旅客候检不用等在冰天雪地。我们配备上电子围栏报警系统,晚上执勤也不用跑到室外巡逻。今年8月,边检站又为我们新配备了毒品痕迹检测仪、X光扫描仪、爆炸物品痕迹检测仪,前哨班从此告别了没有先进检测设备的历史。”前哨班战士谭爽自豪地说,“退伍的老兵从网上看到这里的变化,一个劲说想不到啊,想不到!”
谢柱告诉记者:“过去红其拉甫人以苦为荣,以苦为乐,形成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的‘三特’精神。新时代赋予了‘三特’精神新的内涵,这就是特别讲政治、特别守纪律、特别能奉献。下大力气改善工作和生活条件的目的,就是要创造拴心、留人、育人的环境。我们将在新‘三特’精神的指引下,保持忠诚和奉献的本色,为祖国稳定和发展贡献自己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