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美国《外交》杂志:为何说美国重返亚洲不划算?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18 09:58 来源: 中国网

  美国《外交》杂志日前刊文认为,美国把战略重心向东转移固然有意义,但如果保证亚洲盟友安全的费用却由美国买单,就是愚蠢和难以为继的。主要内容如下:

  事实已经证明,奥巴马政府希望把外交政策重心由中东向东亚转移。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最近关于外交政策的演讲,更是印证了这一思路。“美国的未来与亚太地区的未来息息相关,在太平洋地区的作用无可替代。”她在文章中写道。

  美国向亚太地区转移的渴望是合情合理的,但当局制定的政策却不尽如此。在这样一个华盛顿政府自己都缺钱花的时代,却一再向亚洲盟友承诺保证他们的安全,这只会让这些国家继续搭乘美国的便车。

  无论是罗伯特 盖茨还是莱昂帕内塔,作为美国国防部长,都曾经亲赴欧洲告诫盟友们“军费开支不够”。这算不上新鲜事儿——即使在冷战期间,美国在欧洲的盟友们也只不过是华盛顿和莫斯科之间的配角而已。而随着苏联的解体,这种差别愈演愈烈。按照北约组织的约定,成员国GDP的2%应该用于国防开支,但27个成员国中,除美国之外,只有4个国家达到此标准。

  这些北约成员国逃避国防支出实在是“聪明之举”,因为它们知道自己少掏的那部分钱,“山姆大叔”会帮它们补齐。于是,欧洲人就把资金投入到高昂的国民福利和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上,唯独不用花在国防开支上面。而美国的纳税人以及现在的债主们,自然会为欧洲的防务费用买单。

  其实早在上个世纪60年代,美国的政策制定者就对北约成员国不愿在国防开支上进行投入感到百思不得其解。1966年,经济学家奥尔森与泽克豪泽曾在《联盟的经济理论》中撰文指出,“在一些类似国家联盟的组织里面,实力最强的成员承担的责任,往往要高于其本应该承担的比例”。当一个组织面对共同责任时,贫穷的成员自然而然地会逃避,而富有的成员不得不担负起不成比例的主要责任。

  当年发生在欧洲的一幕又在亚洲重现。随着中国的崛起,该地区的国家表现出焦虑和不安,并引起外交争议。9月份,面对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的强硬,菲律宾和日本领导人发表了一项联合声明,宣布两国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并声称两国之间在“保证航海安全”等领域有着“共同战略利益”。而不久之前,日本首相野田佳彦宣称由于“中国在本土水域的进一步行动和中国快速的军事扩张”,日本的安全环境变得“越来越不透明”。

  美国当然乐于见到这样的外交发展动向,但问题在于,该地区重要盟友们的防务支出,并不是自己掏腰包。日本花在国防上的钱仅占其GDP的1%,而距离中朝很近的韩国,其国防开支也不足GDP的3%。试想一下,如果没有美国的保护,这些国家为求自身安全,其国防开支必然会增多。

  相比之下,地理位置安全和拥有庞大核武器库的美国,军费开支却接近国家收入的5%。在这样的情况下,除非有人相信美国经济能快速增长,大幅度降低医疗、社会保险和增税计划能够实现,否则其财政压力,就会和削减军费开支的压力一样增加。

  无论是民主党还是共和党,美国两党的政策制定者们似乎都认为,要想维护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利益,最好的方式就是加强与亚洲盟国的关系。但是,与帮助盟国缓解不安相比,美国更应该做的是让它们明白,单单依靠美国,并不能完全保证自己的安全。只有这样,这些盟国才会不得不承担起更多的应对中国扩张的责任。否则,美国国防部长很快就会像之前抱怨欧洲那些“不作为”盟友们一样,去抱怨亚洲的盟国们。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