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加德为中国货币政策提建议引中经名博争论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18 11:27 来源: 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编者按:11月9日,拉加德首次以IMF新任总裁身份访问中国。她呼吁中国继续放缓过度从紧的货币政策,相应调整经济增长模式,包括重振房地产的发展,进一步从出口和投资转向消费等。拉加德的建议让国内专家学者们质疑声不断,正如经济学家李稻葵所言,目前结构调整已经出现了一些非常好的苗头,包括房地产,在这种情况下,绝对不能放松下来。当然也有的人持赞同观点。
叶檀:呼吁中国放松货币与房地产 拉加德居心不良
中国的货币发行已经够多,中国的房地产价格已经高处不胜寒,目前房价只是略有松动。中国10月份的CPI数据虽然低于9月,但依然在警戒线之上,处于5.5%的高位。并且,全球货币略有宽松,导致大宗商品价格又开始抬头,美国原油期货价格回到每桶95美元以上的高位,预计农产品价格在低位反弹。未来通胀压力将十分巨大。中国宽松的货币政策,主要刺激的是投资,不可能全面提升内需。目前这次调控,是中国促进内需与调整经济结构的千载难逢的机会,是中国改变投资与出口主导经济转向投资与内需主导经济必过的一关,只能前行不能后退。如果此时放松货币与房地产调控,将使此前的调控努力前功尽弃。
拉加德作为资深国际财经官员,不可能不了解中国继续放松货币、刺激房地产业的风险,她之所以表达上述诉求,主要是为了全球债务危机减压。【全文】
刘杉:货币政策不可急于再宽松
物价虽有回落,但仅仅是统计上的变化,影响价格总水平的货币存量依然存在。要想吸收过量的货币,需要实体经济继续扩充,而实体经济增长需要过程。货币增量虽然下降,通胀预期得到缓解,但价格调控目标并未达到。一旦货币过于宽松,通胀还会回头。因而,货币政策只能慢慢回归中性,不可轻易放松。
在信贷紧缩条件下,开发商资金链受到影响,降价卖房现象到处显现,但目前降价主要集中在新房销售,二手房价格变化不大,房价整体水平仅仅出现松动。在房地产泡沫刚刚破裂之际,且不可再用货币政策进行刺激,人为干预房地产市场。【全文】
吕平波:拉加德的话不可不听,不可不察
不得不指出的是,2004年持续至今的房地产调控经历过两个起伏阶段。上一轮出现在2008年,而眼下则是第二轮。市场对于上一轮的判断还是有理有据的,比如可能根据去库存化的数量推出供求关系的拐点,从而各类市场主体能够据此博弈,但是本轮则不同,政策表述不断在变化,传递的市场信号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温总理最新的讲话明确传达了房地产调控的坚定决心,同时提出了与过往不同的目标,那就是引导房价出现合理回归,这显然与抑制房价过快上涨并不一致,这样的变化会产生什么样的市场预期是不言而喻的。一个可以预期的结果就是房地产的洗牌将不可避免,而被重组的不一定是中小企业,极可能是绿城这样的龙头企业,一方面货币政策即使定向宽松也无济于事;另一方面持币待购会成为确定的趋势,货币政策和房地产的政策会把一大批开发商逼进死角,劣币驱逐良币的情景极可能反复上演,直至政策调整。【全文】
郭世邦:放缓过度从紧的货币政策是必然
在物价明显进入下降通道的情况下,依靠内需拉动中国经济的发展,增加有效供给,已成了解决中小企业困境,控制通货膨胀的必然选择。而要达此目的,除了财税政策外,放缓过度从紧的货币政策(不是放松货币政策)也是必然的。货币政策将更多的体现为实体经济服务,而不是一味紧缩。
对小微企业的定向宽松需要扩充到央行层面,即放松相应的贷款规模控制。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改善小微企业的融资环境。而这预计在2012年有可能实现。【全文】
拉加德呼吁中国放松货币与房地产居心不良
作者:叶檀
11月9日,拉加德首次以IMF新任总裁身份访问中国。
在次日的新闻发布会上,除了提及欧债危机外,拉加德对中国货币政策透露出一个信息两大提议:一是中方有意保持人民币在未来数月或数年内继续上升,二是中国通胀下滑、信贷质量好转,有放宽货币政策的空间,同时扩大内需要重振房地产业,“中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上升通道中,拉动内需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因此中国需要调整经济增长模式,其中包括重振房地产业”。
不劳拉加德奉送金言,中国一直在实行放松货币和以房地产、汽车消费拉动内需之路。但现在,这条路已经走到尽头,一条道走到黑迎来的就是恶性通胀与房地产泡沫崩溃。
任何一国政府都乐于使用宽松的货币政策刺激经济。过去十年,中国广义货币M2增长率大大超过GDP的增长率,年均增长率超过18%,截至2010年年中,中国M2的规模约是十年前的5.5倍,目前M2与GDP之比位列全球第一。如果未来十年M2年均增长17%,未来十年中国的M2总规模将达到340万亿元;如果增长率为较为保守的15%,也将达到282万亿元,这是十分可怕的数据。
过去十年,我国年均CPI水平为1.8%,似乎货币超发不会带来通胀,中国的货币有理由继续宽松下去。但这只是表像,此前十年房地产等投资市场大扩容沉淀了部分货币,大规模投资使用了部分货币,由此带来的后果是,中国的房地产泡沫岌岌可危,房地产市值与GDP之比为全球第一,中国的基础投资在高速公路、铁路、重化工等方面过于激进,投资无法带来相应的产出,更无法带来民生的普遍富裕,造成部分地方政府负债率过高,不得不走上更加激进的资产证券化之路。
拉加德开出的刺激经济药方都是胡庸医的虎狼药。
中国的货币发行已经够多,中国的房地产价格已经高处不胜寒,目前房价只是略有松动。中国10月份的CPI数据虽然低于9月,但依然在警戒线之上,处于5.5%的高位。并且,全球货币略有宽松,导致大宗商品价格又开始抬头,美国原油期货价格回到每桶95美元以上的高位,预计农产品价格在低位反弹。未来通胀压力将十分巨大。中国宽松的货币政策,主要刺激的是投资,不可能全面提升内需。目前这次调控,是中国促进内需与调整经济结构的千载难逢的机会,是中国改变投资与出口主导经济转向投资与内需主导经济必过的一关,只能前行不能后退。如果此时放松货币与房地产调控,将使此前的调控努力前功尽弃。
拉加德作为资深国际财经官员,不可能不了解中国继续放松货币、刺激房地产业的风险,她之所以表达上述诉求,主要是为了全球债务危机减压。
欧美等国的债务危机,是实体经济紧缩、资产负债表退化的结果,目前的全球经济左右为难。如果欧美等国继续扩张货币或者降息,全球的通胀形势将无法控制,并且对于欧美等国缩减赤字十分不利;如果欧美等国实行相对紧缩的货币与财政政策,欧美等国的实体经济与就业率可能无法提升——左右为难之际,希望中国出台刺激政策成为欧美政治人物的又一个假想目标。
中国继续拉动房地产,闭着眼睛都能想像全球市场可能出现的变化:全球的大宗商品价格将借此上涨,从原油、铜到铝的价格都会飙升,想想中国4万亿出台之后,全球大宗商品市场的狂欢吧。如此一来,澳大利亚等资源国的困境将得到缓解,这些国家就不必降息。与此同时,美欧等经济体对中国的出口将上升,有利于改变欧美等经济体的贸易逆差。换句话说,中国放松货币与房地产市场调控,本质是以透支未来收入的方式,为债务国与全球的货币买单。
事实上,今年人民币汇率上升,已经让中国的出口企业受到巨大冲击,今年以来人民币汇率从6.8升到6.3,出口企业利润相应减少了5%至6%,另据深圳市外商投资企业协会对其200家会员企业的调查显示,受调查的企业中90%的利润下滑10%至15%。一方面是人民币升值使出口下降,另一方面是通过放松货币增加投资饮鸩止渴,中国经济由此使陷入资产泡沫与实体紧缩地狱。
全球经济一体化,各国需要相互扶持共度难关,更需要立足国内寻找新的经济增长极,一味将眼睛盯着他国的钱袋,而忽视内部的经济平衡健康,害人的同时也会害己。
货币政策不可急于再宽松
作者:刘杉
好东西卖不出好价钱,中国人就说“卖了个白菜价”。北方居民在冬天常常储存大白菜,以做冬季用菜。由于大白菜产量高,价格一般上不去,不过去年是个例外,韩国因为泡菜供应紧张,紧急从中国进口大白菜,致使中国一些产地的大白菜卖出了难得一见的高价。
去年价钱好,今年大白菜供给就大量增加,结果导致丰产不丰收,价格急剧下降,农民苦不堪言。同样,去年价格居高不下的土豆,今年遭到和大白菜一样的命运。
事实上,很多农产品今年都遇到了大白菜和土豆这样的境况,农产品周期问题再次困扰农民。解决农产品生产周期性问题,仍需时日。不过农产品价格低廉,使得食品占比较高的消费物价指数CPI连续走低,缓解了通胀局势。
CPI走低,通胀压力减轻,这让紧缩政策得到缓冲。为防止经济滑坡,宏观政策已经出现结构性调整。银行信贷和税收政策进行了微调,而中国央行近日也表示,货币政策将考虑经济情况,预先进行微调。
不错,“防通胀”第一的位置正在让位给“保增长”。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此前在G20峰会和APEC领导人会议上都表示,世界经济需要“强劲增长”。
这样的呼吁对于美欧经济而言,有点勉为其难,但对于中国经济界人士来说,却是一剂兴奋剂,业界要求放松政策的呼声日高。
但商人们应该记得,宏观经济之所以需要放松政策,是因为此前政策偏紧,而偏紧的原因则是2009年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诱发了持续的通货膨胀。
农产品有生产周期,宏观经济也有周期,宏观政策扮演了反周期角色,短期内政策似乎起到了效果,但政策干预的后遗症又会在随后的经济运行中出现。不能“好了伤疤忘了疼”。
在各界强调“保增长”过程中,宏观政策不能急于放松,更不该忘记推动政府改革。
首先,通胀因素并未消失。
物价虽有回落,但仅仅是统计上的变化,影响价格总水平的货币存量依然存在。要想吸收过量的货币,需要实体经济继续扩充,而实体经济增长需要过程。货币增量虽然下降,通胀预期得到缓解,但价格调控目标并未达到。一旦货币过于宽松,通胀还会回头。因而,货币政策只能慢慢回归中性,不可轻易放松。
其次,房地产价格刚刚松动,资产泡沫需要化解。
在信贷紧缩条件下,开发商资金链受到影响,降价卖房现象到处显现,但目前降价主要集中在新房销售,二手房价格变化不大,房价整体水平仅仅出现松动。在房地产泡沫刚刚破裂之际,且不可再用货币政策进行刺激,人为干预房地产市场。
第三,不能为“保增长”而扩大政府干预。
地方政府最热衷于增长,信贷政策一旦放松,地方政府就会加码投资,不仅增加地方债务风险,而且产生新的过剩产能,并挤出民间投资。因而加速政府改革,减少政府微观干预,是“保增长“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约束地方政府投资冲动,推动民间投资增长,当是“保增长”的立足点。
应该认识到,当前经济增速放缓,是调控的结果,也是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必然过程。维持一个稳定有序的慢增长,比一哄而上的“强劲增长”要有价值,更能持续。当然,中国领导人强调“强劲增长”,其实是希望各国政府能够推动各自经济体的增长,从而增加国际贸易总量,进而带动中国的出口。
政策微调已在进行中,财政政策可以相对积极,但政策着力点在减税而不是扩大支出,货币政策只能回归中性,不可急于再宽松。
拉加德旁观者清吗?
作者:吕平波
拉加德,一个拥有一头银发的优雅的法国女人,不远万里从刚刚结束的戛纳G20会场马不停蹄地赶到北京,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的身份在北京国际金融论坛上发表了一通完全是针对中国经济的政策建议,引起此间舆论的侧目。
为什么?
因为拉加德的讲话好像和我们中国领导人的政策口径有所出入,不是口径大小的差异,而是方向完全相反。拉加德在不长的讲话中强调,拉动内需是金融危机后的关键一步,为此中国应当继续放缓过度从紧的货币政策,相应调整经济增长模式,包括重振房地产的发展,进一步从出口和投资转向消费,并且进一步提高居民收入,扩大社会保障体系,此外还需实现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升值。
中国需要重振房地产的发展?
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教授李稻葵在自己的微博(http://weibo.com)中对拉加德的建议并不认同,他反驳称中国目前不应调整货币政策整体方向,中国的放松应当是中长期的,中长期保证经济的平稳增长,这是对世界经济的最大贡献,但是如果短期放松之后给中长期带来矛盾的话,这样不仅对中国经济不利,对世界经济也是不利的。目前结构调整已经出现了一些非常好的苗头,包括房地产绝对不能放松调控,应当把工作重点放在新型企业的进入上。而在当天晚上的国际金融论坛关于中国房地产下一步走向的夜话上,来自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的秦虹则认为,拉加德可能因为受欧洲危机影响过重,设身处地的思考有可能让她对中国经济的下滑走势更为忧虑,对于中国房地产的状态未必十分了解,包括限购在内的不得已的行政手段未必会在明年有所变化。
那么,中国不需要重振房地产发展吗?
参加夜话的6位嘉宾中,除秦虹对于限购没有态度之外,包括刘晓光、孟晓苏、毛大庆和鄂俊宇在内的开发商代表均认为限购的时间不会太长,应该不会超出明年,而任志强则表示这个政策应该而且可以随时取消。而主持论坛的水皮关心的则是,2012年中国的房地产投资增速会如何。众所周知,经济增长无非来自三大拉动,内需、外贸、投资。内需一直拉而不动,外贸明年不可奢望,如果投资也是同步下滑,GDP凭什么保8%呢?事实上,2011年第三季度的GDP已经滑到9.1%,而房地产的投资增速则依然保持在32%的强度,这个强度很大部分来自于1000万套保障房的集中投入,商品房的投资已经开始出现负数,保障房的投资明年肯定没有增长,房地产的投资在2012年极有可能会下降到16%左右,这个亏空又该如何弥补呢?
拉加德真的是杞人忧天吗?
不得不指出的是,2004年持续至今的房地产调控经历过两个起伏阶段。上一轮出现在2008年,而眼下则是第二轮。市场对于上一轮的判断还是有理有据的,比如可能根据去库存化的数量推出供求关系的拐点,从而各类市场主体能够据此博弈,但是本轮则不同,政策表述不断在变化,传递的市场信号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温总理最新的讲话明确传达了房地产调控的坚定决心,同时提出了与过往不同的目标,那就是引导房价出现合理回归,这显然与抑制房价过快上涨并不一致,这样的变化会产生什么样的市场预期是不言而喻的。一个可以预期的结果就是房地产的洗牌将不可避免,而被重组的不一定是中小企业,极可能是绿城这样的龙头企业,一方面货币政策即使定向宽松也无济于事;另一方面持币待购会成为确定的趋势,货币政策和房地产的政策会把一大批开发商逼进死角,劣币驱逐良币的情景极可能反复上演,直至政策调整。
旁观者清。拉加德的话,虽然有点杂音,逆耳,不需在意,不必上心,但是不可不听,不可不察。
拉加德的话可信吗?
作者:郭世邦
11月9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拉加德评论中国货币政策时说,“中国必须进一步放缓这种过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当通胀得到控制,世界经济面临很大外部风险时,各国应推迟货币紧缩。”“中国应当将社会保障也纳入到整个经济恢复的体系框架当中去,这些能够鼓励国内消费的进一步扩大,使得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从出口型转向更加平衡的发展”。针对拉加德的讲话,《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了会议现场一位北京地方政府的官员,他说,“如果中国不实施紧缩的货币政策,而是宽松的话,流通中的货币量大,人民币对内贬值,对外就会升值,这样一来中国企业对外出口的竞争力就会进一步减弱。”
不知是巧合,还是拉加德说得在理,这位官员的话正好道出了拉加德此次突击访华的目的:正是因为拉加德希望中国人民币升值以及改变对出口的依赖,所以她才建议中国要放缓过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当前欧洲局面阴云密布,世界经济下行风险较大,但在G20峰会上,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用非常强硬的态度拒绝了人民币升值的要求,也就是说,中国不可能通过增加进口,减少出口的方式来援救欧洲。
那么,拉加德的话有没有可能变为事实呢?
首先,中国有没有可能出手相救欧洲?我认为可能性还是很大的。一是中国迫切需要欧盟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虽然有专家说即使欧盟现在不承认,根据世界贸易组织(WTO)规定,中国也将在2016年自动获得市场经济地位,随着优势向中国靠近,欧盟可以协商的机会越来越少。但为了提升国家价值,中国急于尽快获得承认;而欧盟为了拯救欧元危机,也急需中国的支持。二是中国长期以来希望欧盟放宽对华高新技术出口限制。现在欧盟还没到真的活不下去的时候,所以仍然抬着高高的头颅,既不答应中国条件,还嚷嚷要中国出手相救。但世界上从来就没有应该二字。如果欧洲状况进一步恶化,到他们再也不能晒着太阳、喝着咖啡的时候,相信那些鬼佬会低下高昂的头。一旦欧盟答应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或放松对中国出口高新技术限制,即使中国人还很穷,相信中国政府还是会出手救助,因为政府手里还是有钱的。
其次,中国人民币会不会继续升值?一旦中国决定出手救助欧洲,人民币就会继续升值。中国救助欧洲,无非两种方式,一是继续购买EFSF。但由于EFSF的细节并未确定,所以中国大幅度购买的可能性不大,或近期购买的可能性不大。故中国有可能会绕开EFSF,选择和欧洲各国单独启动救助谈判。因为,与从欧盟层面入手相比,上述做法让中国在投资、进口、贸易和其他方面获得让步的难度更小。二是让人民币升值。因为不仅欧盟希望人民币升值,而且美国也希望人民币升值。比如奥巴马本月13日在檀香山APEC峰会闭幕记者会上就全力开火,痛批人民币。
第三,中国会不会放松货币政策或放缓过度从紧的货币政策?从内需上看,在延续将近一年的货币回归常态政策下,GDP开始逐季减缓,到今年第三季度已降到9.1%。在高利贷的诱惑下,不仅有限的信贷资金在实体经济之外游荡,而且银行体内的存款也开始游离出银行,比如10月份居民存款就减少了7272亿元。其直接结果之一是一旦高利贷发生断裂,就必然在一定范围内导致社会动荡,如果这种断裂产生连锁效应,则极易导致整个社会的不稳定;其直接结果之二是导致产业空心化,如同当年的日本。如果人们普遍感觉做实体经济远不如高利贷赚钱,人们就会逐渐把本应投入实体经济的资金投到高利贷中,这样实体经济就愈加虚弱,社会供给愈加不足,通货膨胀愈加难以控制。目前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尚可,9%左右的增长率并不会出现什么社会问题,但经济结构性问题比较突出。比如前一阵子的“倒闭潮”和“跑路潮”,都集中反映了部分实体经济尤其中小企业已面临困境。
中国2011年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是为了治理通货膨胀,稳定物价。而治理通货膨胀的方法,一是抑制需求,这在前一阶段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中已见到成效,10月份CPI已回落到5.5%,创下5个月的新低。二是增加供给。这次的通货膨胀贡献较大的是食品因素。比如10月份CPI涨幅为5.5%,其中食品类同比上涨11.9%,而非食品类仅同比上涨2.7%。猪肉价格的同比增幅9月份为50%,10月份为42%。由于人们对这些需求呈刚性特征,依靠紧缩的货币政策,不但抑制不了需求,而且有可能反过来抑制了供给。因此,对刚性需求引致的通货膨胀,只有依靠增加有效供给来解决。
从外需上看,外围市场一片低迷,依靠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增长模式已难以为继。很显然,不是你愿不愿意转型的问题,而是你必须要转型。
综上所述,在物价明显进入下降通道的情况下,依靠内需拉动中国经济的发展,增加有效供给,已成了解决中小企业困境,控制通货膨胀的必然选择。而要达此目的,除了财税政策外,放缓过度从紧的货币政策(不是放松货币政策)也是必然的。货币政策将更多的体现为实体经济服务,而不是一味紧缩。
因此,预计2012年定向宽松政策将继续实施,尤其对小微企业的定向宽松。但定向宽松不能仅仅停留在银监会层面,银监会对小微企业倾注的热情远远超过央行。银监会针对小微企业出台了很多优惠政策,包括机构准入政策以及支持符合条件的商业银行优先发行用于小微企业的金融债,且对商业银行用发行金融债筹集的资金发放的小微企业贷款不计入商业银行存贷比考核等等,但商业银行面临的约束不仅是存贷比,还有贷款规模约束。即使有存贷比,但无贷款规模,商业银行仍然不能对小微企业发放贷款。而贷款规模掌握在央行手里。所以,对小微企业的定向宽松需要扩充到央行层面,即放松相应的贷款规模控制。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改善小微企业的融资环境。而这预计在2012年有可能实现。
由此看来,小微企业的春天将比我原先预计的要早一点到来。我原先预计,小微企业的春天可能在2012年下半年,即6月份以后,但种种迹象表明,春天的脚步正在向小微企业走近。
那么,我们对小微企业的政策也应该适时调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