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微博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19 04:06 来源: 大洋网-广州日报
栏目微博(http://weibo.com): 广州日报财金时评
(weibo.com/1935629393)
电子邮箱: gzrbcjsp@126.com
微观点
@汇丰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欧债危机未来3个月可能进一步恶化,这意味着全球金融市场会继续波动。但国内市场仍与全球市场隔离。热钱会流出,银行H股也受外国银行抽资影响,但其在国内市场总资金量的占比非常小。而国内货币政策的拐点已经出现,这不仅会消除经济增速大幅下滑的风险,也会在资金面上对市场有支持。
@复旦大学金融与资本市场研究中心主任谢百三:在人民币不能完全自由兑换,国家股法人股没有全流通,国内外股价还高低相差很大时,不能马上推出国际板,否则就会流失几千亿上万亿元,等于几百个南浦大桥,等于南海的几个大油田。必是巨大错误,历史性错误!
热话题
中资银行为何频遭外资减持
中资银行大都被称为世界上最富有的银行,其利润水平更是让外资银行望其项背。然而近年来,中资银行频频遭到外资股东的减持,总减持数已高达300亿股。所有减持中资银行的外资股东,无一不赚得钵满盆满。
必须承认,在中资银行业绩普遍很好的情况下,外资股东纷纷减持中资银行的股份,确实与全球金融危机有关。问题在于,外资股东大规模减持中资银行股份,并不完全是因为需要通过减持来弥补亏损、补充资本金。
首先,这些外资股东对外投资的企业极多,为什么单独减持中资银行的股份?要知道,在作出减持前,这些外资股东都曾经表示,看好中资银行的前景,维持与中资银行的关系,巩固与中资银行的合作。
这就带来了第二个问题,那就是中资银行的投资回报率是否过高,唯有减持中资银行的股份才能让他们的投资回报率最大化?从有的国际投行减持工行的股份看,其投资回报率达到300%,年均约60%。有这样的投资收益,有几个投资者会不眼红呢?而如果退出后有了新的投资机会,他们还可以用加强合作、扩大联系等借口,对中资银行进行增持。
中资银行提供给外资股东过高的投资回报率和投资收益,需要引起决策层和管理层的高度关注。因为目前中资银行能够一个个地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银行,更多的是依靠不规范的管理行为和经营手段以及国家的政策。这也意味着,外资股东的高回报,很大程度上是中国企业和居民利益的转移。
资本是逐利的,外资股东进入中资银行是为了利益,退出中资银行也是为了利益。所以,对外资股东大幅减持中资银行股份的问题,既不要大惊小怪,也不要掉以轻心。(谭浩俊)
巴菲特50年不分红的启示
这几天,郭树清“强制分红”新政如火如荼。然而,分红不是目的,让股民获利才是目的。如果企业处于高速发展期急需资金,把更多的利润留在公司发展业务或许能为股东创造更大价值。
在分红这件事上,股神巴菲特控股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被视为小气鬼的化身,自上世纪60年代巴菲特控制公司以来,从未向股东们分过一分钱的红利。巴菲特坚持50年不分红是不是对股民太残忍?我们先看看股价变化。今年11月4日,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股价报收于115806美元,从50年前的每股7美元上涨到如今的11万多美元,50年时间翻了1万多倍,年均增长率为22%。
一只股票能够上涨1万倍,这在中国闻所未闻。中国股市至今已有20余年,指数涨了20多倍,而个股价格鲜有超过10倍增长的。
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不分红的底气来自于哪里?“我们不分红,因为我们认为我们能够将我们赚到的每1元钱去赚更多的钱。”巴菲特在1997年的股东大会上这样讲过,“假如我们的结论是我们无法做到这样,我们就应该把利润分给你们”。
“重融资,轻回报”一直让中国股市为民众所诟病,然而真正的回报并非来自于分红。强制分红表面上是一剂猛药,但很可能是治标不治本的又一场游戏。要让广大中小投资者持久看到未来曙光,必须通过强化监管恶意圈钱,使上市公司走上价值发展的轨道,使投资者能够真正进行价值投资,从而为圈钱股市“正名”,帮助投资者树立信心。
(刘泳华)
中国少沾欧元为上策
近期,全球股市大幅度震荡,市场似乎已经越来越明确地感觉到欧债危机的蔓延,必将引发欧元一路暴跌。
二十国集团峰会期间,中国并未表态要购买欧债。由于中国不准备多买欧债或者欧洲稳定基金,很多国家会跟着中国走,最后只能靠欧洲的力量。
下半年以来,欧元区国家每一次拍卖债券的数量只有几十亿欧元,而未来的一年欧元区有8000多亿国债到期,每个月要拍卖几百亿欧元,多十倍,谁来买?欧洲央行不能老买。欧洲稳定基金也不能买没有那么多钱,最后的结果就是整个欧元区都将违约。
可以断定,欧元区现在采取的所有救援行动,仅仅是在拖延欧债危机的爆发点,企图通过拖延时间来找到扩大欧洲稳定基金的方法,但现在中国政府就是不买,各国政府也不会大买,而意大利等国很可能扛不过年底。一旦市场确认没有人愿意帮意大利先垫着钱,意大利等最差国家就会主动选择违约。
由于中国的出口都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债务危机之中的欧美人钱包瘪了,更要买便宜的中国货。若欧元继续下跌,欧洲更离不开中国。到那时,欧洲领导人会重新讨论给予中国市场经济地位问题。欧元区的确有可能会走入“失去的十年”,但中国很可能迎来崛起的十年。(何志成)
(以上所有文章和言论仅代表作者本人意见,不代表本报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