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吉利就证券市场周刊报道回应被指情绪化缺严谨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19 13:43 来源: 中国网

  中国网11月19日讯 (记者 马艺文) 今年以来,随着车市的回归理性,销量的逐日下滑,昔日风光的部分车企开始显露颓势,其中闹得最沸沸扬扬的要数“吉利(微博)汽车集团陷入高盛高利贷危机”的事件了。

  吉利被指借高利贷搞并购 偿债能力遭质疑   

  据《证券市场周刊》11月12日报道,吉利危局源自对沃尔沃(微博)“蛇吞象”式的收购。彼时,吉利的自有资金远不足以完成收购和整合。为此,吉利通过向高盛等海外投资机构发行高息债券筹措资金。这些机构之所以在收购战中不支持国际车企巨头,而是支持一家中国民企,原因就在于吉利给出了高额利息。吉利的债务负担由此愈发沉重。从2008年到2010年,吉利集团的负债总额从47.8亿元攀升到710.7亿元,资产负债率达73.4%。

  报道称,为偿还海外投资机构的高息债券,吉利从今年上半年开始,重新接洽国际大型PE机构筹资。但由于担心吉利的还款能力,这些机构均拒绝合作。

  报道还对吉利的偿债能力进行了质疑,并称随着汽车销量增速放缓,获取长期低息贷款计划进展不顺,地方政府对沃尔沃落地项目态度转向谨慎等不利因素的出现,吉利的情况可能更加恶化。

  该报道刊出后,吉利汽车股价连续下挫,两日缩水9.69亿港元。

  吉利回应被指缺乏严谨 车企短板开始暴露   

  针对《证券市场周刊》的报道,吉利集团连续两日发布声明否认。

  11月14日,吉利集团紧急发布声明称,《李书福危局》一文大量捏造、虚构事实,恶意中伤、诋毁浙江吉利控股集团和李书福董事长的形象和声誉。该声明亦称,吉利集团已经授权律师对《证券市场周刊》的侵权行为采取法律行动。

  11月15日晚,吉利对外发布了第二份声明。公开信指出,“吉利和《证券市场周刊》的争论,不是简单的对与错的争论,也不是什么观念的争论,而是真实与虚假的争论。”吉利认为,该报道是一篇典型的虚假新闻。

  有媒体在评论吉利集团的回应时指出,吉利虽然回应速度较快,但具体措施和态度仍有值得商榷之处。吉利的两次回应,显示出公司急于为自己正名的态度,然而对事实本身的澄清、对自身财务状况的公开却没有提供充分的依据。面对负面且可能未必切实的新闻,公司应该拿出更为睿智、更为理性的回应方式,以翔实有力的事实反驳不实传言,而不是简单否定、情绪化回击负面新闻。

  吉利此次的“危机”传闻也暴露出了部分车企在车市低迷时的现状:缺失了火爆的市场,当年盲目扩大产能、超前并购的行为纷纷露初短板效应,成为企业前行路上的巨大障碍。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