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德国侨商看好中国市场 称来华投资需转型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22 17:18 来源: 中国经济网

  

  

德国侨商看好中国市场称来华投资需转型

  中新网上海11月22日电(记者 叶艺勤)“中国经济在转型、在升级,而德国工业发达,拥有先进的技术,特别是在机械行业,把这些技术引入中国,对于当地的华侨华人而言是一个空前的好商机。”欧洲上海社团联合会会长、旅德上海华侨华人总会会长龚礼明22日在此间接受记者专访时如是说。

  龚礼明上世纪50年代出生于上海,1989年赴德之前一直从事冶金钢铁研究工作。在德国冶金机械设备、冶金产品的进出口业务上做得风生水起。2004年,龚礼明完成了一个被业界称为“蛇吞象项目”的精彩收购案例。

  他分析说,德国机械制造加工业里,有许多跟汽车配套的中小企业,由于税收高、人工成本高、市场不好、原材料涨价等因素,使得他们目前在当地生存困难。“这种100人以下的工厂都是传统的家庭式工厂,他们在自己的专业里已经做到世界顶级了,再要发展就很难”。

  由于中国的大好形势,德国中小企业也很希望到中国发展。“但他们不敢来,找不到切入点,中国对他们来说太遥远、陌生。德国中小企业的这些问题需要侨商来牵线搭桥,需要中国朋友帮忙引入,产品销售、合资、独资等大量的工作需要我们来做”。

  龚礼明继续说,老华侨华人在德国100多年的发展,都是以经营饭店、杂货店、诊所等传统行业为主,规模较小。他们在国外的生活很舒适、很安逸,“但是就赚钱机会来说,中国比德国大的多”。”。“现在中国经济形势在向前发展,华侨华人回来投资也需要转型”。

  作为十多年的“空中飞人”,龚礼明表示,我观察下来,虽然50%的在德华侨华人有意愿回来,但仅有10%或更低的人付诸行动,“需要考虑的因素太多了,要想好了再回来”。

  他指出,对于侨商回来发展,有三大优势,即:在当地的人脉关系、语言优势,以及拥有东西方的文化背景。“发挥这三大优势,就可做很多文章。”

  但是回来也会面临三个问题,“对于华侨华人而言,回国做项目是一个‘出差概念’”,这样的精力、时间转移,是一个挑战。“像我一年来回12次,很少有机会跟家人在一起吃晚饭”。此外,对国内的政策理解、把握的准确性,选择合作伙伴都是生意成功与否的决定性因素。

  他亦提出了建议:“华侨华人回来,先不要急于投资,我们通常所说的先做人、先交朋友、先了解情况,这是关键。人做好、朋友交好了,生意一定能做好。当然不能好高骛远,要脚踏实地,根据自己的语言、文化等优势,把握好,有多大能力办多大的事。不是每一个华侨华人回来都能成功。”

  谈及欧洲上海社团联合会的发展,龚礼明称,“我经常说,这个联合会的目的就是爱国爱乡、回报社会,做些有意义的事”。联合会就是给大家搭建一个平台,认识更多的朋友,“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完)

  (责任编辑:杨晓燕)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