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超级委员会"减赤失败 美政治制度顽疾再现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23 07:19 来源: 中国经济网
21日,美国国会削减赤字特别委员会(“超级委员会”)民主党参议员帕蒂·默里(中)在与该委员会民主与共和两党代表开完会后离开。新华社发
美国国会削减赤字特别委员会(“超级委员会”)领导人21日宣布,民主与共和两党代表未能在规定期限内就削减赤字问题达成协议,这表明该委员会自今年8月份成立以来的减赤努力以失败告终。“超级委员会”凸显经济艰难时刻,美国政治制度难用有效的决策应对危机。更突显出美国共和、民主两党从党私出发,置国家人民利益于不顾,扯皮推诿的政治顽疾已经病入膏肓。
美国国会削减赤字特别委员会(“超级委员会”)领导人21日宣布,民主与共和两党代表未能在规定期限内就削减赤字问题达成协议,这表明该委员会自今年8月份成立以来的减赤努力以失败告终。
该委员会民主党参议员帕蒂·默里和共和党众议员杰布·亨萨林在一项联合声明中说,尽管经过艰苦努力,但委员会成员仍“无法弥合重大分歧”,未能达成两党都认同的减赤协议,双方对此深感失望。不过,该委员会认为美国的财政危机必须得到解决,而不能留给下一代。
今年8月,美国两党围绕提高债务上限问题达成一项削减联邦政府赤字的妥协方案,该方案分两部分执行:第一部分要求在10年内削减赤字9170亿美元,同时将公共债务上限提高9000亿美元,该项内容已经启动;第二部分是在国会成立一个“超级委员会”,由12名两党议员组成,负责在11月23日前就第二部分债务上限以及削减1.2万亿美元以上赤字的具体内容提出建议。如果“超级委员会”未能达成妥协方案,美国将在2013年启动自动削减赤字机制,即在10年内对等削减国防等安全开支和国内其他项目开支共约1.2万亿美元。
根据国会工作流程,“超级委员会”应在23日的截止期前两个工作日(即11月21日)向国会预算办公室提交有关协议的报告。经过最后努力,两党委员仍然未能取得突破。在削减赤字问题上,民主党人要求增税,并通过奥巴马政府提出的就业促进法案,但民主党人不愿意在共和党人主张大幅削减的医疗等社会福利领域让步过多。共和党人还坚决反对给年收入超过百万美元的美国富人增税。
白宫发言人卡尼当天说,尽管“超级委员会”未能达成减赤协议,国会在削减赤字问题上仍有采取果断行动的能力。
■新闻分析
美政治顽疾久矣
“超级委员会”的失败证明,它也医治不了美国政治决策低效、利益左右政治责任的顽疾。
“超级委员会”凸显了在经济艰难时刻,美国政治制度难用有效的决策应对危机。一如共和党参议员斯诺所指出的:“在国会坚定走向不幸的低效中,这代表了又一个令人遗憾的里程碑”,“这幅功能紊乱的画面告诉美国人,政府不能为克服主要挑战提出方法。”
“超级委员会”曾被寄予厚望。它也被赋予“超级广泛”的权力。与此同时,美国是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在全球经济脆弱时刻,其重要经济决策对世界的影响不言而喻。但即便如此,“超级委员会”的多重责任很大程度上仍受制于利益影响。
委员会分歧核心在于:共和党反对增税,尤其是对最富有的美国人增税,而如果不增税,民主党就不肯在削减联邦养老金和医疗补助方面过多让步。分歧不仅是核心价值的差别,更反映了背后不同利益集团发挥作用。在美国大选不断升温的时刻,为争取自身选民支持,反映在“超级委员会”上的较量更加激烈。美联储前副主席里夫林深刻指出:立场迥异利益团体的影响和大选前两党毫不相让的政治氛围,是“超级委员会”失败的重要原因。
“超级委员会”没有摆脱两党“双输”的结局,与其说输给了对手,不如说输给了美国的政治顽疾。
■相关反应
三大机构 暂不调降美国评级
新华社纽约11月21日电(记者 牛海荣)继标准普尔公司和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21日宣布将维持各自对美国主权信用的评级后,三大国际评级机构中的另一家——惠誉公司当天晚些时候也表示,不会立即调降美国的信用评级。
惠誉称,国会减赤谈判失败有可能会导致其将美国的债务评级前景从目前的“稳定”调降至“负面”,但不大可能会造成降级。
当天早些时候,标准普尔和穆迪也先后表态,称国会减赤谈判失败暂时不会影响美国的主权信用评级。
美军火商 设法制止军费被砍
国会共和党和民主党议员组成的“超级委员会”未能达成减赤协议,因此自动减赤机制将于2013年启动,削减大约1.2万亿美元,其中半数是防务费用。英国航空航天系统公司美国分公司执行副总裁鲍勃·墨菲告诉路透社记者:“我们必须尽力……防止这些经费被砍。”
他预测,在这一“巨大挑战”面前,美国防务企业将保持“联合战线”。洛克希德—马丁、波音、诺思罗普—格鲁曼公司和其他主要防务承包商同样打算防止自动减赤机制启动。
按美国国会先前通过的法案,即使减赤机制不启动,防务费用10年也将削减大约4500亿美元。美国国防部长利昂·帕内塔21日吁请国会2013年前达成一份减赤协议。 路透社分析,大型防务承包商将把就业作为“首选武器”,劝服政府和国会不要削减更多军费。军工巨头们已着手就最坏结果做准备,打算与对手争夺订单。惠晓霜
(责任编辑:林秀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