掀开出厂价能治药价虚高?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24 00:59 来源: 国际金融报
本报记者 史燕君
“对药品开展出厂价格调查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价格虚高的问题,调查存在技术性难题,而且药企也容易规避调查。”
按照国家发改委近日发布的《药品出厂价格调查办法(试行)》(下称《办法》)规定,从12月1日开始,将对国家发改委定价范围内的药品开展出厂价格调查。此举被业界视为国家对前期药价存在虚高现象将作进一步整治,然而相关医药业内人士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药价虚高已经被议论多年,虽然相关部门也尝试出台众多办法,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药价虚高问题并未得到真正有效地遏制。这次对药品出厂价格进行调查的办法也恐难奏效,因为根本问题在于体制。
出厂价遭“潜规则”
“成本价格不到1元钱的药为什么到最后价格会翻十几倍乃至几十倍?其实是招标体制出了问题。”一位在上海医药企业工作长达10年的刘雷(化名)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为了限制药价,政府对于基本药物的定价是采用了招标方式,但这种招标方式并没有达到预期限价的效果,“只招标不采购”的方式反而助推了最终药价的虚高。
按照我国现行的药品集中招标办法,所有公立医疗机构使用的药品必须竞价采购,价格由当地的省级药品集中采购管理办公室审定公布。这个审定公布的价格也叫中标价,中标价是医院采购药品的最高限价。
“在招标过程中,竞标企业通常会提前做准备,做好‘公关工作’,尽量使中标价格变高,因为竞标价的制定是影响药价的决定性因素。”刘雷说。
记者了解到,上述的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出厂价为0.6元,但其招标价就高达11元,这也直接导致了最终12元的零售价格。
日前,国务院医改办公室有关负责人在谈及招标方法时也坦言,基础药物在招标过程中确实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比如,只招标,不采购。“由省级招标机构招名单,基层机构在名单中选择具体企业,通过‘二次谈判’定价格、定数量、定厂家。虽然是集中招标,但实际上是分散采购,规模优势没有得到有效发挥,而且还增加了成本,导致药价虚高”。
不过,据刘雷介绍,虽然药品利润如此之高,药厂却并非最大受益者,从0.6元到11元之间10.4元的“差价”,被分摊给医药公司、医药代表、医院以及医生等。“这在业内被称为‘利益均沾’模式,也就是‘潜规则’。”刘雷说。
调查恐难奏效
“所以,国家发改委出台《办法》,对药品开展出厂价格调查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价格虚高的问题。”另一位医药业内人士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说。
按照《办法》的操作模式,药企应按调查要求如实填报《生产企业及药品基本情况调查表》和《药品出厂价格调查表》,调查人员根据企业实际生产情况核实调查药品规格,并选取具有代表性的1至2个规格开展调查。
“一方面,调查存在技术性难题,不可能对所有药品进行彻查;另一方面,对药企来说也很容易规避调查问题,比如,原来0.6元的药可以开出一张10元的单子,这完全具有操作性。”上述医药人士说。
刘雷则认为,即使能够彻查出厂价也不能根治药价虚高的问题,因为根本问题不在出厂价,对此调查没有对症下药,这也是为什么价格虚高议论了很多年,相关部门也出台了很多办法但难以奏效的原因。“其实,造成目前‘药价虚高’的根本原因还要追溯到‘以药补医’的政策”。
据了解,“以药补医”的政策是上世纪50年代在国家财力不足、对公立医院补助有限的情况下制定的。这项政策在历史上对于保障公立医院的运行和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也引发了新问题:公立医院收取药品加成这一“以药补医”做法,助长了医院趋利倾向,导致公立医疗机构的运行和发展严重依赖药品收入,开大处方、多用药、用贵药现象的发生,加重了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费用负担。
“药品的销售渠道一般有三种:第一终端指大医院,第二终端指零售药店,第三终端指除大医院以外的医疗机构。因为药品的特殊性,第一终端占据了市场的大部分份额。因此,在‘以药补医’的政策‘担保’下,药品集中招标采购中的腐败泛滥。”刘雷告诉记者,一般一种新药进入一家三甲医院就至少需要5万至10万元的“公关费”,此外,还需要打点医生、采购等,一般医生的回扣在20%-25%。
或可“放手”管理
对于“以药补医”,11月21日,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兼国务院医改办主任孙志刚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表示,破除“以药养医”首先在于政府自身的改革。现行的各种新医改相关制度,早已为药价攀高留出了“空间”,国家发改委为药品定出的“天花板”指导价就是最大的伏笔;国家医保目录药中的乙类药品可由各省自行调整,基本药物制度也允许各省推出增补版,这等于是把药品定价权下放;而两种目录对不同层级医疗机构“分而治之”,也大大方便了企业公关、进行“堤内损失堤外补”的运作。孙志刚坦言,如果上述制度缺漏不能被有效修补,出台再多的压价政策也只能是“治标不治本”。
刘雷认为,越多的管理门槛反而造成了越多的腐败层,或许政府应该放开管理机制,一方面,让医疗机构拥有自主权,可以到市场去挖掘便宜的进货渠道,另一方面,对公立医院加强管理,让更多的民营医院参与市场化运作,增加市场竞争,以服务质量赢得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