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改委掀药价老底 网民期待解开药价虚高死结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25 01:41 来源: 经济参考报据报道,近日,国家发改委发布《药品出厂价格调查办法(试行)》,将对国家发改委定价范围内的药品开展出厂价格调查。《药品出厂价格调查办法(试行)》将从今年12月1日开始执行。调查人员将根据销售明细账核对调查药品的最高和最低出厂价格,按调查期间内所有出厂价格的加权平均值核算平均出厂价格,并通过抽查销售发票等会计凭证的方式核查出厂价格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对此,网民认为,相关部门采取的措施很好,但在现实中却可能仍将遇到各种阻力。要解决药价虚高的问题,最重要的是,让消费者有真实选择的权利。医药价格虚高祸国殃民,只有清理各种错综复杂的关系,斩断背后的利益链条,才能保障正常的市场机制运行,百姓看得起病,吃得起药。
谁是药价虚高的推手
署名“邵志祥”的博客认为,看病贵,药品贵在其中。就像菜价贵在最后一公里,而药价则贵在定价者的“一口价”。因为,我国所有公立医疗机构使用的药品实行药品集中招标办法,价格由当地的省级药品集中采购管理办公室审定公布的“一口价”。而现实中出现的药品价格的“高热”不退的原因就是中标价即“一口价”的“虚火”旺盛。
署名为“亚都炫特”的博客认为,药价虚高背后有一条“利益链”,医药公司、医院、医生,包括药品招投标管理部门等,都紧紧攀附其上,利益均沾。执业医生参与分成,一些药监部门领导在“权力寻租”,侵吞的都是公众“救命钱”。药价虚高原因很多,除了监管不力,还有“以药养医”、药品政府定价、医改推进缓慢等问题。在药品的报批、生产、审批、销售等诸多环节上,都存在着种种漏洞与缺陷。其实,根治药价虚高,不缺良方,只缺执行。
别让药品采购成了垄断盛宴
署名“老民向左”的博客认为,药品集中招标采购中的腐败乱象,才是药价虚高的关键环节所在;一般情况下,药品要卖高价首先得将招标价“弄”高,而这个弄高的过程无非就是“公关”。用医药代表的话说,“首先要知道审定招标价的专家是谁,要打通关系。”毋庸讳言,省级机构集中招标采购药品,是一个关键性的步骤。这种基于政府信誉的高度垄断,既可能产生更低廉的价格,也可能滋生巨大的寻租空间及腐败。不难想象,一个省所有公立医疗机构使用的基本目录药物,皆由一个省级政府机构来招标采购,在这样一个利益肥厚的权力领域,腐败寻租的机会必然比比皆是。真实情况只能是,药品集中招标被操作成了垄断的盛宴:因为对招标过程各环节的遴选、竞价情况,公众根本无从了解,于是绝对的权力造成了绝对的高药价。
署名为“朱大鸣”的博客认为,医药价格改革也是利益再分配的过程,垄断会带来高价和腐败,在医药方面特别明显。“看病难”和“看病贵”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垄断。实际上,更多的利益链不仅仅是厂商,而是管理层面的食利者太多了。精简管理层面是大趋势,但我们似乎问题依然很严重,食肉动物太多了。
解开药价虚高“死结”
署名为“皇普天”的博客认为,破解药价虚高问题,其实和改革医疗体制解决看病难看病贵是相辅相成的,总体思路就是,要让药品真正市场化、医院之间能有充分竞争;并且,与其让医保资金为高药价买单,不如将解决药价高而节约下的资金直接投给公立医院,并能省下不少钱,这省下的钱还可用来解决医疗领域的其它问题。
网民“三哥”认为,那么,谁可以解开我国药价虚高的死结?除了一些高福利国家采取国家采购基本药物免费供应给国民之外,其他国家都采取限价的办法,为什么他们可以推行,而到了我国就严重走样呢?关键的问题,不在于制度本身,而在于行政执行力。官方制定的药品限价,居然还远远高于市场零售价,给中间环节留下天文数字的利润空间,这岂不是官僚主义闹的冷笑话?这样的管理水平,再好的制度又有什么用呢?解铃还须系铃人,与动辄怀疑制度,一味想着制度创新,到头来又不了了之,不如在执行层面多着力,把基本药物制度、限价政策、招投标等被证明行之有效的制度落到实处。譬如基本药物药价的制定,行政管理部门不应闭门造车,由官员拍脑袋决定,而当听取专家组和公众意见,甚至举行专门的听证会,得出一个比较合理的价格。这样,哪怕再多的中间商,也无法把药价无限拉高。
(记者 史丽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