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市场巨大非万能法宝 珠三角美企跑路利弊几何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25 11:08 来源: 中国经济网

  

  正方:会留下大量市场空白和大批技术熟练的产业工人

  反方:会带走雄厚的资金和先进的管理理念

  -近期,在广东东莞,美国耳机生产商Sleek Audio将生产业务回迁到美国佛罗里达州。另据报道,随着福特汽车公司近日与美国汽车工人协会达成协议,福特公司宣布将在美国本土制造某些汽车零部件,此前,这些业务通常外包给中国企业。这些消息很快引起美国媒体和咨询公司的关注。美国波士顿咨询公司认为,这是美国制造业回流风潮的一个典型案例。

  -波士顿咨询集团最新研究结果显示,随着“美国制造”的成本优势日益显现,今后5年间,美国将新增200万至300万个工作岗位。报告主笔哈罗德·西尔金称:“大约10年前,我们开始外包器械、计算机等占美国制造业相当比例的诸多产品。现在,这种情况正在改变,因为中国正快速涨薪,而美国劳动生产率是中国的4倍。”

  -研究发现,最可能回流美国的制造行业包括运输工具、电子设备和器械、家具、塑料和橡胶制品、机械、金属制品和电脑。这些类别的商品占美国从中国进口商品的将近70%,年均耗费美国消费者大约2万亿美元。这说明美国市场对中国制造依然存在着相当程度的依赖。

  “美国人是不明智的,会失去中国市场的,得不偿失!”近来常听到广东的一些朋友这样议论。他们普遍对一些美资企业回迁美国的行为感到不满和困惑。

  近期,在广东东莞,美国耳机生产商Sleek Audio将生产业务回迁到美国佛罗里达州。另据报道,随着福特汽车公司近日与美国汽车工人协会达成协议,福特公司宣布将在美国本土制造某些汽车零部件,此前,这些业务通常外包给中国企业。这些消息很快引起美国媒体和咨询公司的关注。美国波士顿咨询公司认为,这是美国制造业回流风潮的一个典型案例。

  此外,还有更多个案在陆续冒头:美国玩具生产商Wham-O决定将50%的飞盘和呼啦圈订单在美国国内生产,这些订单此前一直是交给中国等地的工厂。美国发光二极管灯泡生产商Seesmart LED公司在中国有生产基地,如今却正筹备将其整个海外业务迁回美国。

  那么,美资企业回迁美国究竟有着怎样的背景?这种现象是否可以避免呢?波士顿咨询集团最新研究结果显示,随着“美国制造”的成本优势日益显现,今后5年间,美国将新增200万至300万个工作岗位。报告主笔哈罗德·西尔金称:“大约10年前,我们开始外包器械、计算机等占美国制造业相当比例的诸多产品。现在,这种情况正在改变,因为中国正快速涨薪,而美国劳动生产率是中国的4倍。”

  的确,由于中国制造成本上涨,中美两国制造成本的差异正在缩小,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这意味着,以往以低成本吸引外资的“中国制造”,其吸引力不断衰减。华南美国商会会长、美国商会亚太理事会中国事务副主席哈利·赛亚丁坦言:“企业总是被吸引到成本最低的区域,因此他们搬迁到其他地区以获取更低成本,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责任编辑:林秀敏)

  

   美退我进,中资有机遇

  据此看来,既然美国国内的劳动生产率比较中国有着优势明显,在市场经济里,这种情况是无可避免的。那么,这是否意味着“中国制造”将失

  去劳动力价格方面的优势,从而失去在国际市场的竞

  争力?观察家们认为,对于中国厂商及工人来说,明智的做法是,如何借助美资撤走留下的大量市场空白来发展民族产业。中国是个日益兴旺的大市场,即使失去部分国际市场,国内市场也很大。但对于美资企业来说,一旦撤离中国就意味着失去这个大市场,从长远来看,这是不符合美国企业的利益的。

  研究发现,最可能回流美国的制造行业包括运输工具、电子设备和器械、家具、塑料和橡胶制品、机械、金属制品和电脑。这些类别的商品占美国从中国进口商品的将近70%,年均耗费美国消费者大约2万亿美元。这说明美国市场对中国制造依然存在着相当程度的依赖。

  “美退我进。”有网友提出这样的口号。同时,美资撤走,会留下大量市场空白,对于中资就是机会。这是因为,这些回流美国的生产线中,不少属于高附加值产业和高附加值环节。美资撤走,将留下大批技术熟练的产业工人,他们将成为中国民族产业升级换代的主力军。

  有人说,但美资一旦撤走,对中国不利的因素也很多,最不利的地方在于,美资撤走,带走的不仅是雄厚的资金,还有先进的管理制度和理念。没有了这些,再熟练的技术工人也不能提高劳动生产率。还有人认为,真正受打击的是中国的GDP。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按10年前中国经济学家的观点,中国的优势至少有20到30年,美国和欧洲都会把加工厂放在中国,但10年不到,它们就跑了,中国是否做好了提升劳动力素质和劳动生产率的准备,这是致命打击。

  分析人士认为,实际上,按照如今中国经济的规模和总量,美资即使全部撤走,对于中国经济的发展也不会有太大的影响,因为中国市场发育到今天,已经具备了相当程度的自我完善和修复的能力。但对于美国国内来说,一定数量的企业回国,其作用则不可低估,因为美国国内的这种经济和就业情况已经到了相当严峻的程度。

  另外,这些美资企业回国后,能否在短时间内找到足够的合适的熟练工人,即使能找到,还得对他们进行岗位培训,这无形当中又加大了生产成本。有网友戏称:美国早被中国养懒了。中国工人的吃苦耐劳绝对让美国人望尘莫及。

  在市场经济里,选择你和不选择你,这都很正常。我们最近看到,华尔街很多人失业。美国国内不是没有就业岗位,而是找不到适合这个岗位的人。美国大使馆的报告,美国已经有300万就业岗位,可是没人干,第一是比较便宜,第二问题是美国现在的大学,或者是职能部门培养的劳动力,不匹配,也就是说,现在培养的人员,干不了这个行业。

  (责任编辑:林秀敏)

  

  市场巨大非万能法宝

  不过,如果以为中国市场巨大就是可以抵挡一切的万能法宝,这种认识可是太危险了,因为随着生产成本的提高,外资企业在华生存的成本也会相应提高。而这些企业一旦回迁,其国内高效的劳动生产率却能为其降低生产成本。这一点使得中国市场的吸引力大打折扣。为什么一些离开中国廉价劳动力的“美国制造”,还能保持“中国价格”。原本在广东东莞设厂的美国耳机生产商Sleek Audio回到美国后,其SASix耳机依然保持每副售价约250美元不变。虽然没有了便宜的中国劳动力,但Sleek Audio重新设计了耳机,所需零部件不到原来的一半。再加上工厂在美国生产后,加强了质量控制,次品率降低,抵消了增加的人工成本。

  不可忽视的现实是,随着中国廉价劳动力吸引力的降低,“次品率”在美国企业家眼中正变得越来越“刺眼”。返回本土的“美国制造”之所以还能够提供“中国价格”,根本原因在于“美国制造”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效率。

  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是,中美生产成本差距缩小。据美资咨询公司调查,中国不少商业用地的价格已经高过美国。10月8日,《华尔街日报》发表专栏文章《准备好了,美国:中国正在变贵》,引发不少中美读者共同关注。文章中写道:“以前在中国制造在美国销售的家具,价格优势曾高达50%,现在这一优势只剩下10%至15%,部分原因是中国的工资水平大幅上升,某些地区一年的涨幅高达15%或以上。同时,和几年前相比,运输成本也增长了一倍。”

  波士顿咨询公司也从他们的调查中看到了中美制造业成本差距的缩小。波士顿咨询公司高级合伙人希尔金指出:“2005年,中国劳动力成本只有美国的22%;到2010年,这个数字上升到31%。2010年,中国工厂工人每小时的报酬是8.62美元,美国南部是21.21美元;到2015年,预计长三角中国工厂工人每小时的报酬将上升到15.03美元,而美国南部则是24.81美元。”

  与此同时,希尔金说,据他们调查,中国不少商业用地的价格甚至已经高过美国。中国目前工业用地的平均价格是每平方英尺10.22美元。其中,中国宁波、南京、上海、深圳四个城市每平方英尺工业用地的价格,已经分别达到11.15美元、14.49美元、17.29美元、21美元。与此同时,美国阿尔巴马州工业用地每平方英尺的价格却只有1.86和7.43美元。田纳西州和北加利福尼亚州工业用地每平方英尺的价格则在1.3美元-4.65美元。

  希尔金总结:“未来5年,在美国一些地区制造的商品,生产成本将只比中国沿海城市略高5%-10%,两者间的差距越来越小。”

  (责任编辑:林秀敏)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